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欧盟玩具指令下修铅含量限值

欧盟玩具指令下修铅含量限值 欧盟部长委员会近日 (3月27) 通过欧盟玩具安全指令 (Toy Safety Directive) 修正附录II中对于产品中铅含量的现制。 新的指令修正如下: – 在干的、脆的或类粉状的软质玩具材料中,铅含量限制从原本的13.5 mg/kg降至2 mg/kg; – 在液态或有黏性的玩具材料中,铅含量限制从原本的3.4 mg/kg 降至0.5 mg/kg;以及 – 在可刮除玩具材料中铅含量限制由原本的160 mg/kg 降低为23 mg/kg。 修正后的指令将公告于欧盟官方公报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并在公告后20天生效。 资料来源: Chemical Watch (2017-03-29) (PIDC 编译)

日本METI警告企业必须遵守化审法

日本METI警告企业必须遵守化审法 日本经济产业省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ETI) 于日前发布公告,要求企业必须确实遵守化学物质控制法案 (Chemical Substances Control Law,CSCL),简称化审法。公告中同时提及最常见的企业违规行为,举例如下: – 将新化学物质误认为一般化学物质。前者于生产/进口前必须进行初步评估;而后者则只需要向政府通报生产或进口量即可。 – 制造或进口超过许\可重量的小量化学物质。针对小量化学物质以及中间体,企业必须特别申报预计生产/进口量,并取得准许\方能进行 (为了不超过小量化学物质年生产/进口量不超过一吨的原则,部会间必须协调准许\申报额度)。 – 无法提交政府部门要求的化学物质有害测试报告。 METI指出,企业大部分的违规行为皆由对化审法的不了解或是企业内部化学物质管理系统执行不彰而导致。为了防止类似的违规情况继续发生,METI建议企业执行下列事项: – 对管理阶层以及产线接触有害物质人员进行化审法内部教育训练; &#

美国华盛顿州儿童产品安全法提案新增18项高关注物质

美国华盛顿州儿童产品安全法提案新增18项高关注物质 华盛顿州儿童产品安全法 (CSPA) 公告18项预计新增之「儿童高关注物质」(Chemicals of High Concern to Children, CHCC),接续将展开公开咨询,此次将是2017年正式提案前最后一次接受咨询。前次CHCC清单修订已是2013年,华盛顿州希望能加速这次修订的期程。 草案中建议CHCC清单新增以下物质: – 邻苯二甲酸酯DIBP和DCHP; – 阻燃剂DBDPE,TCP,TPP,TCPP,TBPH,TBB,TBPP,TDBPP,TNBP和EHDPP,IPTPP,SCCP和V6 ; – 双酚BPF和BPS (目前CHCC列出的酚甲烷的替代品) ;和 – 全氟化合物PFOA及其相关物质 。 最新提案要求邻苯二甲酸酐;八甲基环四矽氧烷 (D4);和钼排除列为CHCC。 华盛顿州儿童产品安全法规范符合下述情况的儿童产品业者 (儿童产品的制造商、进口商或国内批发经销商) 每年必须向主管机关进行通报下列资讯: 1. 儿童产品意图添加CHCC且产品成分中的浓度高于

歐盟無毒政策下的化學物質管理方針

欧盟无毒政策下的化学物质管理方针 根据欧盟最新发表的第7环境报告指出,目前欧盟对于每天消费者接触到的上百万个成品所构成的复杂且多变之风险,并没有被法规有效的规范管理。这些有限的法规散落在不同的产业、缺乏系统性的管理而且没有经过全面性的评估,导致成品中的有害物质具有暴露的风险。 因此,报告建议欧盟委员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管理开始,禁止有害物质进入到成品制程中。强化供应链中的资讯透明度更是欧盟达成无毒环境目标的重点考量。 报告中也提及目前REACH法规中「授权 (Authorization)」的授权范围仅局限在欧盟境内,反观欧盟境外制造的产品,反而能够不需要经过授权申请流程,在产品中添加已经被ECHA列入授权清单中的化学物质,进而进口至欧盟市场。另外,即使某些有害物质在现阶段已经被禁用或限用,但还是会存在于废物流 (waste streams) 或是回收再生料 (recycled materials) 中,尤其是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的成品,如建筑物或基础建设等。 有鉴于此,报告强调,欧盟若要达成无毒环境的目标,必须朝以下三个方向进行: 1. 强化成品中有害物质资讯透明度; 2. 避

美国CPSC建议新增 儿童产品塑化剂检测排外项目

美国CPSC建议新增 儿童产品塑化剂检测排外项目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CPSC),近日提出建议,将针对强制要求儿童产品于上市前提供第三方公正单位之塑化剂检测报告新增排外项目。 美国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CPSIA) 明订儿童产品中含有下列六种塑化剂浓度不得超过0.1%: – DEHP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 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BBP 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 – 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 DIDP邻苯二甲酸二癸酯;以及 – Dn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而产品上市前,厂商必须提供第三方公正单位针对上述六种塑化剂经由检测后,核发之符合性检测报告。 然而,经过CPSC委托之单位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种类的塑胶在制造过程、原物料或添加剂中都会用到上述六种塑化剂,或者添加上述六种塑化剂时,使用量远小于限制的0.1%。这些塑胶种类如下: &#82

玩具所含某些塑胶获豁免邻苯二甲酸酯第三方检测规定

玩具所含某些塑胶获豁免邻苯二甲酸酯第三方检测规定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最近认定,4种含有特定添加剂的塑胶,不含目前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禁用的某些邻苯二甲酸酯。根据这项认定,从9月29日起,该等含有特定添加剂的塑胶毋须由第三方检测,以证明符合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强制禁用邻苯二甲酸酯的规定。 《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第108条规定,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的可接触塑胶零部件,或其他由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材料制造的零部件,不得含有浓度0.1%以上的6种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即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其后,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建议把DINP的临时禁令改为永久禁令,并解除DIDP和DnOP的临时禁令,同时在禁制清单增加其他4种邻苯二甲酸酯,即DIBP、DPENP、DHEXP和DCHP,不过这些行动均未落实。 根据经《消费品安全改进法》修订的《消费品安全法》第14(a)条,凡受由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执行的消费品安全规则或类似规则、禁令、标准或规例监管的产品,其制造商须证明该产品符合所有由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执行的适用规定。儿童产品方面,认证应以获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认可的第三

美国EPA公布甲醛排放规范

美国EPA公布甲醛排放规范 美国环保署针对复合木制品甲醛排放规范设定了最终实施日期。这项法规适用于在美国销售、供应、制造与进口的硬木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以及含有上述材料的最终产品。 在这项规范于2017年2月10日正式实施后,复合木制品除了必须符合其产品相关之安全要求,还必须符合甲醛排放标准。规范同时也列出对层压板制品 (laminated products) 以及进口商的要求与规范时间表。 虽然这个规范的草案在今年 (2016) 夏天就已经公告,但是规范的最终实施日期,直到这周才在联邦公报上公布。除了甲醛排放标准之外,规范更增加以下的相关条款: – 测试要求; – 产品标示; – 监管链文件以及其它纪录保存要求; – 进口认证; – 产品库存销售条款,包括产品库存禁令与硬木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的第三方认证。 美国EPA将会举办数个网路研讨会,以协助这项规范的实施。有关上述产品中甲醛排放限值,请参考联邦公报:https://www.federalregister.gov/documents/2016/12/12

台湾永续报告书 自2014以来数量激增

台湾永续报告书 自2014以来数量激增 根据台湾BCSD和台湾证交所、证券柜台买卖中心的研究,台湾企业出版永续报告书,从2014年到2015年上升了64%。这项研究同时也比较了台湾与国际利害相关人对于企业永续资讯揭露要求的异同,并分析了台湾超过400家企业出版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 超过90%的报告书是由上市公司出版,由此可见国际趋势,规范也是一个强大力量,2014年台湾证交所要求特定产业的上市公司,包含食品制造、化学、金融服务、以及资本额超过一百亿台币的企业,必须根据GRI G4的指南,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研究中显示,跨国企业占了75%,而23%是由大型企业发行,且共有9个NPO和中小企业自愿出版。 83%的报告书依循G4准则编制,而44%的报告书则有经外部认证。 研究比较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之出版数量、引用指南以及外部认证数量以外,也检视报告书中实质性内容的品质以及资讯揭露透明度。研究同时也针对国内特定产业出版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内容,提出企业对GRI G4更加实质的改善建议,例如企业应如何鉴别议题实质性及其范畴、如何在报告中涵盖\GRI G4内容指引,甚或如何将未来改善计画

美国NGO推出MADE SAFE产品安全认证机制

美国NGO推出MADE SAFE产品安全认证机制 美国NGO推出全美第一个针对人类健康的无毒产品认证标章 MADE SAFE Seal,目前已有针对家庭清洁用品、个人清洁用品与婴儿用品,推出无毒认证标准。这项产品无毒认证机制的目的在于推广产品中无添加任何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透过这个标章,协助消费者鉴别哪些是安全产品。 MADE SAFE将目前已知的上千种化学物质,针对其行为毒性、致癌性、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性、阻燃剂、基因改良、重金属、神经毒性、高风险农药、生殖毒性、有害溶剂以及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面向,建置有害物质资料库。 在厂商申请产品认证时,申请企业必须签署MADE SAFE 认证流程同意书,并同意提供产品在制造阶段会使用到的原物料、添加剂、辅助剂清单,同时必须提供这些原物料以及化学物质的物质安全资料表 (MSDS)。 MADE SAFE审查团队则会针对企业提供资讯,比对其有害化学物质资料库,并针对供应链评估产品可能会有的污染风险。最后,针对重点化学物质评估其生物蓄积性、环境危害持续性、一般毒性、水体毒性以及生态毒性。唯有通过这些严谨审查流程的产品才能够取得MADE S

中国国办发文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提出十项主要工作

中国国办发文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提出十项主要工作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动为期3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提出了40条具体任务,对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作出明确要求。 《方案》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深刻记取2015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提出了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主要工作项目如下: 一、全面评估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 二、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加强高危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控,全面启动实施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 三、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管责任体系,建立更加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产业主管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 四、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强

英国:治理空气污染不力,政府被告上公堂

在医学专业人士和环保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公众对于空气污染的认识大幅提高,并向政府施压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空气污染问题在英国政治议程中的地位已经大幅提升。大部分的指责矛头直指柴油车。由于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排放的温室气体少,所以前几届政府都鼓励柴油车的销售。根据政府数据,2000年至2016年间,新生产的柴油驱动汽车的份额从12.9%上升至39.1%,新柴油轻型货车的份额则从76.9%上升至96.2%。 最新占据媒体头条的一项政府政策是在2040年之前全面禁止传统汽油和柴油汽车,以解决因二氧化氮水平超标而违反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指令”的问题。其策略是要求各地的市政委员会找出解决二氧化氮排放热点的方法,计划草案必须在2018年3月前制定完成。 英国政府将提供2.55亿英镑,支持委员会执行他们的计划,同时还将设立清洁空气基金,为改变道路布局,移除交通信号灯和减速带,升级公交车等措施提供资金。 英国政府已经三次因为空气污染问题被法律组织地球客户(ClientEarth)告上法庭。该组织论证,到目前为止政府的提案对于应对如此规模的问题,既缺乏力度又反应过慢。对于政府提出的政策来说,落实速度每次

欧盟预计推出消费者APP 加强提高SVHC汰换率

欧盟预计推出消费者APP 加强提高SVHC汰换率 近日欧盟REACH主管单位、NGOs以及学术单位共同合作,预计推动AskREACH APP计画,旨在加强消费者对产品中高度关注物质 (SVHC) 的知识,了解这些SVHC对人体以及环境有哪些负面风险,并协助消费者鉴别产品中所含有的SVHC,以便消费者作出明智的采购决策。这项计画由德国环保署 (UBA) 发起,集结了13个欧盟会员国内的20多个计画伙伴来协助发展建置这项APP,并预计于2019春天推出。 计画的另一个目的则在于鼓励厂商汰换产品中的SVHC,藉由APP的透明资讯,提醒零售商、制造商、进口商以及其供应链厂商必须符合REACH法规的要求,同时加强供应链中的资讯沟通。 这项计画最终目标当然是希望藉由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中SVHC的关注,导致在欧盟上市产品中的所有SVHC都能够被更安全的化学物质所取代。这项计画要能成功\,会需要一个包括下列3个要素的欧盟中心IT系统: – 一个企业能够将产品中SVHC资料上传的资讯中心; – 除了为消费者提供多种语言选项的智慧型APP,这个APP同时必须在贩售地点,透过大数据技术

跨中华区企业之UN SDGs相关资讯揭露

跨中华区企业之UN SDGs相关资讯揭露 今年九月联合国2030年全球永续发展目标(UN SDGs)届满两周年,本文回顾2016年度新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报告书,以了解如何大中华区企业对外揭露因应SDGs的状况。 在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的5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在2016年度CSR报告书中列出了SDGs相关之承诺。在台湾,5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列出了这样的承诺。 但是接轨SDGs策略方针的资讯揭露品质有所不同,有些包含SDGs承诺的CSR报告书缺乏一个公开透明的议论,有些关注企业运作对SDGs可能带来之正负面影响,并明确将SDGs承诺转化为可衡量和有时限的目标。 在大中华地区经营的公司来看,有一些公司正在采取更具策略性的方法,鉴别与企业营运相关的SDGs,并通过将其贡献与业务优先顺序相结合,实现扩大影响力: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Taiwan Semi 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TSMC) – 为了对七个具体 SDGs

香港环团研推易回收鱼箱减海洋垃圾

香港环团研推易回收鱼箱减海洋垃圾 香港海洋垃圾半数以上是塑胶垃圾,有环团建议政府补贴渔民在休渔期协助清理海上垃圾,同时建立完整回收分类及循环再造系统。环团并计画与香港渔业代表及鱼类批发市场合作,试用英国研发的聚丙烯鱼箱,代替发泡胶箱盛载鱼获,其质地不易碎裂,且与发泡胶保温程度相约。有渔民表示乐意试用,但需视乎鱼箱成本。 世界自然基金会所香港分会项目经理(海洋)杨松頴本月初应欧洲环保组织Waste Free Oceans邀请,到英国、荷兰等地考察,他指,本港过去处理海洋垃圾未有完善制度,由海中打捞垃圾后,送往堆填区处理;参考海外经验,应由防止垃圾落入海洋做起,首先源头减废,减少过度包装,要有生产者责任制,并设有效回收系统,而西班牙有时装设计公司利用回收胶瓶生产服装及布鞋,又有欧洲生产商用海上打捞的胶瓶再造清洁剂胶瓶。 杨松頴说,要推动渔民、水上乐体活动使用者等团体,共同解决海洋垃圾问题;以英国和荷兰等地为例,当地环团提倡渔民自愿参与「Fishing for Litter」计画,渔民将捕鱼同时捞获的垃圾用大型垃圾袋盛好,岸上有回收分类设施即时处理。 香港亦可借鉴欧洲渔民在休渔期向政府申请资

有害化学物质成为欧盟消费产品高风险来源

有害化学物质成为欧盟消费产品高风险来源 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已经成为欧盟市场上第二大危害健康与安全的风险来源。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 (The 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Products,RAPEX) 统计报告,欧盟第一大风险危害来源为使用产品时造成的伤害,占了2016年快速预警通报的25%,而产品中含有超过限量的有害化学物质通报则占了23%,位居第二。 欧盟自2004年起实施RAPEX通报系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确保欧洲消费者能买到安全的产品,同时也是欧盟会员国之间的市场监督机构及欧盟委员会用来交流及快速通报危险商品的资讯整合平台。 RAPEX每周会公布被通报的产品名称及品牌、产品原产国、被通报为危险商品的原因以及后市场处理机制。自 2004年启用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产品名列黑名单上,被通报产品则会因欧盟会员国主管机关的市场监督要求而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措施,严重时可要求厂商将产品下架回收。 2016年被通报产品类别的统计报告结果与前几年相同: – 26% 属于玩具; – 18% 为机动

第一款「环保」洗衣袋专防塑胶纤维污染海洋

第一款「环保」洗衣袋专防塑胶纤维污染海洋 洗衣服也会制造塑胶垃圾? 《英国卫报》报导,德国户外用品零售业者Alexander Nolte & Oliver Spies开发出一种特细网目洗衣袋,能防止刷毛衣料上的塑胶纤维随着洗衣废水进入环境。 这家公司现在与知名户外服饰品牌Patagonia合作,本周就要将这种全新的洗衣袋「Guppy Friend」出货,寄给去年在群众募资网站「Kickstarter」上支持他们的网友,紧接着也会在Patagonia上架。 「Guppy Friend」是第一个针对塑胶纤维污染所开发的产品。塑胶纤维很小,很容易进入废水处理厂。 羊毛或棉花等天然纤维虽然会随着时间生物分解,但合成纤维无法生物分解,又容易吸附废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杀虫剂或阻燃剂。此外,衣物中的纤维常常为了增加防水等机能性,也会包覆着化学物质。 许\多研究指出,浮游生物和其他小型生物若吃下塑胶纤维会产生健康问题,还会把塑胶纤维带进食物链。研究人员更在市场中卖的鱼类和贝类体内发现大量的塑胶纤维。 目前尚无研究显示塑胶纤维对人体有无危害。不过诺特认为,科学研究要花时间,可能要过好几代才会知道

联合国净海计画「向海洋塑胶宣战」十国加入

联合国环境署呼吁世界各国政府禁用塑胶袋、课塑胶袋税、限制化妆品内的塑胶柔珠,并采取其他行动减少一次性包装。 上月底在经济学人杂志主办的印尼世界海洋高峰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宣布「向海洋塑胶宣战」,针对抛弃式塑胶和海洋污染启动「净海计画」 (Clean Seas),据称已有十个国家加入,包括印尼、法国和挪威。 联合国在高峰会上指出,印尼政府已经列出计画,目标2025年前要将进入海洋的垃圾减少70%。此外,乌拉圭将在今年稍晚开始针对一次性塑胶袋课税,哥斯大黎加则将提出改善废弃物管理的计画,大幅减少一次性塑胶。 2月23日的高峰会有塑胶产业的高层、政府官员和环境团体参加。与会组织之一的美国化学协会 (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ACC) 表示,橡胶制造业积极参与减少海洋塑胶、改善亚太地区垃圾管理的计画。 「科学界和政治界都意识到,改善陆地废弃物管理是减少垃圾进入海洋的最重要解决方案,尤其在快速工业化的经济体。」ACC副总裁罗素(Steve Russell)说,「全球70个塑胶产业组织已经签署正式的海洋污染声明,将支援260个海洋塑胶垃圾减量计画。」 联合国环境署虽没有强

Target宣告2020年剔除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

Target宣告2020年剔除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 美国仅次于Walmart排名第二的零售品牌Target宣告2020年目标,在自有品牌产品中将剔除有害化学物质。而Target的十年采购计画,将鉴别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并逐步减少采购的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Target希望借此能够推动其供应链以及协力产业一同去毒。 Target采购服务经理指出,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想要知道他们购买的产品是否是永续和负责任的。 Target必须向消费者承诺在零售店中的产品不但安全无虞、对环境友善,还是尊重劳工人权的产品。因此,Target将从自有品牌产品开始,执行有害化学物质管理行动。 Target在2016年更新了永续产品指标 (Sustainable Product Index,SPI)。 SPI乃Target于采购产品前,供应商必须填写的产品评分表单,其中包含安全原物料、产品组成成分透明度、永续包装材料以及产品优良管理等4大重点要求。依照产品在上述4大面向的表现评分,分数高低将会影响是否能够在Target店内贩售,同时分数越高的产品,Target采购部门也会提供供应商更好的优惠采购条件。 从2016年

SAC发表新的Higg模组工具 减少产品环境冲击

SAC发表新的Higg模组工具 减少产品环境冲击 可持续发展成衣联盟 (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SAC) 是一个由全球成衣行业中领先者组成的多个利益相关者集团,由品牌商、零售商、制造商、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学界专家组成。 SAC目前代表全球超过40%的成衣及鞋类市场,致力减少全球成衣和鞋类在环境与社会的负面影响。 SAC于2012年推出产品永续性测量工具 — Higg指数 (Higg Index),以既有的评估工具 — 户外产业协会的Eco Index与Nike的材料评估工具 (Material Assessment Tool) 为基础研发而成。藉由使用Higg Index,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减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机会,并能够透过供应链改善的长期永续发展。 SAC日前发表了设计发展模组 (Higg Index Design and Development Module,DDM),结合上个月推出的新版永续材料指标 (Higg Materials Sustainability Index,Higg MSI),成为产品摇篮到大门的评分工

跨国企业共同支持回收全球70%塑胶计划

跨国企业共同支持回收全球70%塑胶计划 超过40家产业领头羊企业共同支持企图以创新有效方式解决全球塑胶问题的行动计划。这项倡议由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与2016年5月提出,并共同发表一项研究调查报告 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Catalysing action。根据产业潜力分析调查,报告估计,目前每年的塑胶包材回收率只有14%,如果全球企业携手合作,将能够回收再使用全球70%的塑胶包材。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对塑胶包材的现况没有更积极的作法,到了2050年,海洋中塑胶垃圾的重量将会比渔产还要多。 报告中规划了一系列清楚透明的全球塑胶产业策略,藉由更好的包装设计、提高回收率并提倡包装应用新模式。 20%的塑胶包装能够被加值再使用,例如用可重复使用材质取代一次性塑胶袋,或是基于不同产品型态设计创新包装模式。 50%塑胶包材能够藉由包装设计或回收管理系统被加值回收再利用。如果没有任何作为,另外的30% (重量等同于100亿个垃圾袋) 将无法进入回收体系,而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