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离岸风电海上中枢 丹麦打造两座世界第一「能源岛」 2030年完工

为达成气候承诺,丹麦计画在波罗的海与北海各兴建一座能源岛(Energy Island),作为离岸风电的海上中枢。两座能源岛分别是波罗的海的博恩霍尔姆岛(Bornholm)以及北海的人工岛。 丹麦与德国电网商21日发布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就未来两国电网透过博恩霍尔姆岛上互连器连接进行研究。在人工岛部分,丹麦财团VindØ于12日以「世界第一座人工岛」模拟影片揭露岛上规划,包括储能与电力多元转换(Power-to-X)设施等。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879573823_434d63c6d8_b.jpg 丹麦将在北海打造世界首座人工能源岛。图片截自VindØ影片 丹麦政府于2020年6月批准总装置容量5GW的两座能源岛开发计画,预计在岛屿附近开发离岸风电,将电力连接到岛上。博恩霍尔姆岛的风场位在该岛以南与西南约20公里的区域,装置容量2GW。另一座能源岛是人工岛,将建于北海,风场装置容量为3GW。 丹麦能源署与丹麦电网商Energinet将对开发对海床、人造岛与海上风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预计2024年结果出炉。能源岛将于2030年以

中国拼清洁能源 国家电网目标2025年输送占比50%

据《经济参考报》报导,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而多地也在谋划各自的碳达峰路线图,部分省市更是明确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国家电网近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与此同时,中国华能成立碳中和研究所,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业也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加强应对气候变迁 汇丰宣布逐步减少对燃煤产业融资

汇丰(HSBC)今(11)日宣布,将在2030年前逐步停止对欧盟等已开发国家燃煤产业的融资支持,并在2040年前扩大到发展中国家,加强对应对气候变迁的承诺,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压力。 综合外媒报导,汇丰今表示,将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提出有关气候变迁的特别决议案,将逐步停止对燃煤发电、开采的资金投入,鼓励其他行业的客户减少碳排放。并承诺,将订定清晰、科学化的策略,设立短期和中期目标,配合《巴黎协定》的目标制定融资方针。 汇丰去年10月公布减排目标,计画在2030年前集团营运和供应链实现碳中和,2050年前所有客户零碳排。汇丰表示,这项决议概述了集团「净零策略」的下一阶段目标,并提到,计画提供7500亿到1兆美元美元的融资和投资,支持客户减少碳排。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沙国宣布未来城计画 盼实现零碳排愿景

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沙乌地阿拉伯,宣布开5000亿美元打造一座人造城市。在这个未来城市里,将实现零汽车、零街道还有零碳排的愿景城市。 沙乌地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萨尔曼说明:「作为沙漠城新未来的负责人,我在此向各位介绍THE LINE,这是一座可以容纳一百万人,总共170公里长的城市,保留了95%的自然资源,没有汽车,没有街道,也没有二氧化碳排放。」 沙乌地阿拉伯王储萨尔曼亲王,罕见在电视上现身,宣布这项计画。宛如科幻场景的未来城市,将斥资5000亿美元打造。横跨海岸、沙漠、高山跟山谷,四大地形,紧邻红海,中东贸易往来要道。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打造和谐共处的空间。减去不必要的通勤,步行5分钟内就能完成所有事情。兴建工程将从2021年第一季展开,预计可创造38万个工作,并对国内GDP贡献480亿美元。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全球暖化2℃防线 新研究:现有的碳排放量可冲破

目前国际协议气温上升「天花板」以摄氏2°C内为目标,然而依《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于周一(4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以现今全球空气中的碳排放量,将可让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高2.3°C,冲破2℃防线。 据《美联社》报导,国际订定的目标是将全球温度增加幅度控制在2°C内,甚至在2015年《巴黎协定》更将拉高目标,气温增幅设定在1.5°C内,但新研究认为升幅恐会更大,但要设法延缓它的速度。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德州农工大学气候科学家安德戴斯勒(Andrew Dessler)表示,全球各地暖化速度并不一致,没那么快变暖的地方注定会赶上。例如环绕南极的南冰洋较冷,会产生低的云层反射太阳的光和热,保持低温,但这不会永久持续,一旦变暖,云层就会减少,就会加速变热。 「若我们能越早以实现零碳排放目标,那么气温上升2°C就能更慢到来,全球社会就有更充足的时间想出因应对策。」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研究:2050年90%物种因食品业无家可归 栖地破坏估达百万平方公里

卫报报导,一份发表在《自然永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的研究显示,除非食品产业迅速改革,人们的饮食方式和生产方式有所转变,否则未来几十年全世界将发生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到2050年,将近90%的陆地动物可能失去部分栖息地。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769167886_698238748c_o.jpg刚果共和国内,农人引起的野火。照片来源:Hugh Kinsella Cunningham/EPA 研究发现 非洲、中南美洲生物多样性流失特别严重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利兹大学学者威廉斯(David Williams)表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到2050年,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栖​​息地可能会消失。 「整体来说,要拯救全球的野生动植物,就需要改变我们的饮食及其生产方式。」威廉斯说。 该研究计算出现今不断扩张的粮食系统将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部分地区损失特别严重。 另一位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学者克拉克(Michael Clark)表示,一般性保护策略有其必要,像是建立新的保护区或立法

如何运用绿色产品,提升消费者对企业认同感

全球化加速环境污染,企业社会责任成永续共同议题 气候变迁导致天然灾害频繁,让环境保护议题高涨,政府更将国家发展为基石,将「循环经济」、「清净空气」、「改善水质」及「关怀大地」为施政主轴。联合国于2015年发起全球永续发展目标(SDG),共列计17项指导原则,全球以中小企业占全球企业约90%以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企业透过国际标准采取永续行动,如设计商品、能源采取、商业模式等,针对友善环境、绿色环保、为社会环境尽到责任,调整并制定合适的内部政策,让大众在观察企业及公司做法,进而提升形象好感度。 图一、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17项目标 传统采购制成产品式微,环保绿色产品兴起 环境保护意识的抬头,促使企业在采购除了注重成本面的考量,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企业将绿色环保概念与行销策略结合以强化产出绿色产品,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存共荣」。企业以环保作核心价值做商品推广时,当特性越接近产品的核心,越能带给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感受力。 绿色行销,三大策略规划绿色产品 消费者对于环保购物意识逐年提升,市面上充斥着各式

最省钱的减碳计画 哥伦比亚宣布用「森林经济」达成2050碳中和

气候之家报导,哥伦比亚打算凭借其庞大的自然资产,在未来10年内实现其相当具有企图心的气候目标。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872025538_0217c80b9f_b.jpg 乌米尔(Chela Elena Umir)在哥伦比亚,对社区周围森林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照片来源: Luis Barreto卅世界自然基金会 哥伦比亚欲透过停止砍伐、复育森林 达成2050碳中和目标 哥伦比亚有一半以上的领土由热带森林覆盖,它的计画是停止砍伐森林并复育近100万公顷的森林生态系,好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至基线的51%。 在2020年底武汉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节骨眼上,哥伦比亚的新目标还能比之前的减排20%显著提高,特别难能可贵。 这个计画经过广泛的政府内部讨论和公众咨询后制定,旨在2023年开始建立碳预算,2050年前使该国达到碳中和。 哥伦比亚总统马奎斯(Iván Duque Márquez)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为了实现这些承诺,我们绝对需要保护亚马逊并打击森林砍伐。」他呼吁采取自然解决方案来因应气候变迁。 但是眼前的

暖化加剧极端气候 2020全球灾损高达4.2兆

根据今天(28日)公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10大气候灾害引起的承保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约新台币4.2兆元),超过2019年的灾损金额,反映全球暖化的长期影响。 法新社报导,这些天灾夺走至少3500条人命,导致1350多万人流离失所。 从今年1月澳洲野火疯狂延烧,到截至11月大西洋飓风形成次数破纪录,实际上,由于大多数灾损没有保险,因此今年气候变迁引发灾难的实际成本恐怕还要高出许多。 根据全球非政府组织「基督徒互援会」(Christian Aid)年度统计报告,这类负担不成比例地落在贫穷国家身上,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份报告标题为「计算2020年付出的代价:气候崩溃的一年」(Count the cost of 2020: a year of climate breakdown)。 报告援引上个月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刺胳针」(Lancet)的研究说,在低收入国家,受气候影响的极端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只有4%有保险,相较之下,高收入经济体则为60%。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对抗气候变迁 英国植树率未来3年内拟增至3倍

英国计划在未来3年将植树率增至3倍,以助达到2050年前净零碳排的目标,作为对抗气候变迁一环。 英国即将于11月在格拉斯哥(Glasgow)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路透社报导,英方欲在会议登场前推行环境计画,并鼓励其他国家仿效。 英国环境大臣尤斯提斯(George Eustice)预计将于本月18日宣布,英国林地创造率在2024年5月前将成长3倍,每年约可创造7000公顷林地。 根据政府今天公布的声明,尤斯提斯预计将宣布:「我们将确保对的树种在对的地方,以及林业部门能创造更多绿色工作。」 英国政府在COP26登场前表示,政府把重心放在4个目标:确保全球净零碳排、保护社区和自然栖地免受气候变迁所害、调动资金,并让各国共同努力来加快行动。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赋予塑胶新生命,我们可以怎么做?

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 何承翰 塑胶为高分子材料应用的其中一种,此种材质具有质地轻、韧性强、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于二次大战后广受人们使用。此种材质于开发初期人们只着重于追求坚韧耐用之性能,因此这些塑胶在大自然中不易分解。过往人们也由于对于塑胶不够熟悉状况下,造成大多透过焚烧或掩埋方式处理,这些方式都将造成生态环境重大危害。当人类意识到此问题后,便发展出许多方式来解决它,在本文将用深入浅出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些手法。首先我们将透过塑胶是什么?它为何不易自然分解?及不当处理塑胶造成的危害…等议题带大家了解什么是塑胶。当我们对塑胶有了初步认识后,将透过探讨目前有哪些处理手法可使塑胶赋与新的生命之议题,让大家认识塑胶的处理方式。最后我们便可学习到若用对方式,将可使塑胶具有循环经济之价值。 关键词 : 永续材质图书馆、热塑性塑胶、热固性塑胶、物理性回收、化学性回收 ■ 塑胶是什么?[1] 人们俗称的塑胶也就是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应用。利用化学合成法将单体分子聚合在一起,当分子量大于10,000 g/mol时即称之为高分子材料。此种材质具有质地轻、韧性强、价格低廉、耐用…等特性,因此在二次大战后开

严格规范保护环境 欧盟:2030前减少50%海洋垃圾

目前在地球上所造成污染,包含空气污染、废弃物和化学物质等,欧盟于周三(12日)表示,将强化相关规范,来保护大众身体的健康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路透报导,欧盟提出在2050年前,逐步将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降低,降至不会造成人体健康与自然生态有危害的程度;同时规划在2030年前,因污染所造成的死亡率降至55%,目标还有减少50%海洋垃圾,以及减少25%对生态的空气污染。 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表示,明年将修订欧盟的空气污染之最低数值,预计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范一致,同时也将于今年提出、更严格的欧洲7期汽车废气排放标准(Euro 7),降低车辆污染。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造林减塑挑战:塑胶容器苗改革势在必行 技术瓶颈待突破

农委会林务局今年赠苗容器首度使用生物分解容器,预估年减少10万个胶盆,长远目标则是造林育苗容器也要使用生物分解容器,预估年减少近百万个新增胶盆!只是,造林容器和赠苗容器性质差异大,林木育苗时间长,生物分解容器特性仍难掌握,技术门槛仍有待突破。 提到育苗容器,得先了解造林育苗过程。各林管处因应造林之需,会在苗圃播种育苗,直到能够适应林地环境、「出栽」到造林地。这过程牵涉到怎么让苗木长得好,又方便搬运等复杂因素,这也影响了育苗容器的使用。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IBM 计划在 2030 年前达成温室气体零排放

很多科技巨擘都有碳中和目标,但不少都是透过多做一些环保措施来在理论上中和排放。然而 IBM 最新拿出来的减排计划,是直接从源头着手,在温室气体排放出来之前就避免掉。据其计划,IBM 将会在 2025 年前减少排放比 2010 年少 65% 的温室气体,与此同时,还会应用碳捕捉工具来减少排放至中和,甚至高于目标比率。另外在能源应用方面,IBM 也会提升使用可再生能源比率至 75%,2030 年前更要提升至 90%。 科技界别中,Amazon 目标是在 2040 年前达致零排放;微软则与 IBM 一样是设在 2030 年前达成目标。至于 IBM 自身虽然在 2012 年就达到了理论上的碳中和,但也是以植林等环保项目来达成,因此这次的实际的负排放工作是更进步的目标,同时他们更会设立 10 亿美元创新基金来促进相关工作。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世界环境日 台积电、中钢、亚泥等13企业联手倡议2050净零碳排

为响应全球净零碳排倡议,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TAISE)与中钢、中华电信、中鼎、日月光、台积电、台泥、玉山金控、亚泥、信义房屋、台新金控、国泰金控、新光金控和鸿海等13企业,于世界环境日(6月5日)成立「台湾净零行动联盟」,将努力达成2050净零碳排目标,13家企业合计占台湾GDP约45%,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约全国的19%,未来将邀请更多企业加入实践零碳行动。 13家企业响应净零碳排倡议 占全国碳排放19% 为减缓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气候变迁,联合国于2015通过巴黎协定,戮力控制全球升温不超过1.5度C。为达成此目标,世界各国近年来纷纷宣示净零碳排(碳中和)行动,包含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皆以2050净零碳排为目标,中国也承诺于2060年达成净零碳排。我国总统蔡英文则于今年地球日(4月22日)跟进宣布:「净零碳排也是台湾的目标。」 为响应全球减碳趋势,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TAISE)邀请企业共同发起「台湾净零排放倡议Net Zero 2030卅2050 Initiative」,共同承诺于2030年前,达成组织总部与办公室据点的净零碳排,并朝全组织总部、办公室据点及生产据点的净零

宏碁宣布加入RE100 邀供应商加入百分百使用绿能行列

笔电大厂宏碁集团(Acer)昨(27日)宣布加入全球RE100倡议,承诺于2035年使用100%再生能源,是国内第9家加入RE100倡议的企业。 发布会上,宏碁公司执行长陈俊圣更提出「Earthion永续平台」计画,邀集供应链厂商,在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包装等各环节导入绿色创新,提高资源再利用、包装减量、减少碳足迹等工作,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仁宝电脑、广达电脑等主要供应商皆已加入。 宏碁宣布2035使用100%再生能源 超车戴尔、联想 国际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与碳揭露计画(CDP)于2014年发起RE100国际倡议行动,于2017年成功募集100家大型企业承诺透过投资建置、购买绿电或绿电凭证等方式,达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00家企业加入。其中台湾企业包含台积电、台达电、葡萄王、大江生医、佐研院、欧莱德、科毅研究开发等8家企业。 宏碁于台湾时间27日晚上,举行next@acer全球线上发表会,在公布产品之前,陈俊圣就宣布宏碁集团加入RE100倡议,承诺于2035年实现使用100%再生能源,成为台湾第9家加入RE100的公司。 宏碁于2008年加入

喜马拉雅山洪灾 专家:全球暖化加速冰河消融

喜玛拉雅冰河今年冬季异常消融,导致印度北阿坎德省昨天(7日)发生洪暴冲毁水坝,造成至少7人死亡,约170人失踪。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当地气候变迁及全球暖化造成。不过,由于正值寒冷冬季,为何冰河会异常消融引发洪暴,引起各界关注。 根据瓦迪亚喜玛拉雅地质研究所(Wadia Institute of Himalayan Geology)科学家梅塔所领导的一项年度研究计画,发现里希根加河上游8条冰河少了10%的冰量,是3年以来最低;整个冰河面积从1980年的243平方公里,减少到2017年的217平方公里,其中以北南达戴维冰河(Uttari Nanda Devi)的冰量减少最多,减少7.7%。 梅塔说,喜玛拉雅地区的冰河退缩似乎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快,研究团队绘制了里希根加河上游冰河及南达戴维(Nanda Devi)地区的冰河范围和动态变化图,发现多数冰河都在萎缩。梅塔认为,在199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暖化的背景下,冰河的加速消融可能与全球气温升高有关。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欧洲农业政策里程碑 3900亿欧元补助 只给气候友善农民

Bloomberg Green报导,欧盟政府21日凌晨在卢森堡初步达成协议,农民必须提高生产作业的环境标准,才能符合总金额数千亿欧元农业补助的资格。 根据这场马拉松式农业部长会议的结论,任何被认为影响欧盟气候目标达成的农民将无法获得补贴,其中20%的直接支付款将保留给有机农业和其他气候友善农业实践,例如土壤碳封存。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339/36716846815_30fd2427be_b.jpg 欧盟政府21日凌晨在卢森堡初步达成协议,农民必须提高生产作业的环境标准,才能符合农业补助资格。照片来源:Jacopo(CC BY 2.0) 欧盟的声明指出:「农民必须采取有利于气候和环境的作业方式,方能获得财政支持……所有农民都必须遵守更高的环境标准,小农亦然。」 德国农业部长克勒克纳(Julia Klöckner)称该协议为「欧洲农业政策的里程碑」,为明年最终条款生效前与欧洲议会的谈判做好准备。 欧盟欲将农业纳入「绿色政纲」,一同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欧盟成员国将在今年12月决定是否采用更积极的过渡目标,即在2030年减少碳排放至比199

锂电池妥善回收 「黑粉」变黑金价格增10倍 环署、工研院秀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约50多万辆电动机车,使用逾百万颗电池,据环保署估计,2025年后台湾每年约需汰除1100公吨的锂电池,巨量的回收与用料需求,亟待循环经济解方。环保署昨(18日)发表与工研院合作的研究成果,将废弃二次锂电池的「黑粉」,提纯成为价值较高,且纯度较高的硫酸钴、氧化钴,可做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工原料。 二次锂电池废弃量预期大增 原料需求也高 可藉由充电重复使用的锂电池,称为二次锂电池,广泛应用在手机、相机、笔记型电脑与平板中。近年来,电动汽机车、自行车与大型储能设备的动力,也高度仰赖锂电池的供给。然而,锂电池中的贵重金属资源,如钴、锂、镍、锰、铜,台湾皆需仰赖进口。 据环保署统计,去(2021)年二次锂电池(含电动汽机车、3C产品及含二次锂电池商品)回收量约600公吨,但到了2025年,将成长为一年约1100公吨的二次锂电池废弃量。环保署指出,电动运具带动锂电池市场蓬勃发展,原材料需求量持续升高。而以销售额推估,电动汽车累计8000辆、电动机车50万辆,如此蓬勃的「百万电动车市场」,尤其是废弃锂电池大增的原因。 尽管目前我国六家处理厂每年约2200公吨的处理量能,堪足以负担2025年

后疫情的世界标竿 欧盟绿色振兴计画正式公布

英国卫报报导,欧盟执委员会绿色振兴计画正式公布,成为全世界重建经济同时因应气候危机的标竿,至少规划上是如此。 当世界迅速面临气候混乱,欧盟的行动攸关数兆美元或欧元的振兴基金是妥善运用或付诸流水。气候变迁是全球危机,所有国家都必须有所行动,某些国家必须带头有所作为。 振兴计画预计创造10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并协助污染产业的工人转业 美国总统川普的振兴计画削减了环境保护政策,最大污染国中国的振兴方案则支持燃煤发电厂。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峰会的主办国英国几乎保持沉默。 欧盟的计画力求投资减排领域:两年内,每年用于家庭能源效率和绿色供热的资金为910亿欧元,再生能源250亿欧元,干净汽车200亿欧元,并在五年内增加200万个充电站。最高600亿欧元将投入零排放火车,并规划生产100万吨干净氢。 更重要的是,欧盟方案预计创造至少10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同时协助污染产业的工人转业。公正转型基金(Just Transition Fund, JTF)增加超过五倍,达到400亿欧元,将抗议绿色措施的风险降到最低,尤其是在波兰、德国和罗马尼亚等煤炭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其中罗马尼亚是基金的主要接受者之一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