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废止废、点石成金 清大教授凌永健用绿色化学推动循环经济
5G商转即将到来,当科技巨擘相继推出新型5G手机、各国紧锣密鼓布建基地台,为下个通讯时代布局的同时,全球不得不正视通讯晶片对环境的污染。 5G通讯能顺利揭幕,「砷化镓」是背后最大的功臣。 「砷化镓」的材质特性能让电子移动速度较快,是制作手机功率放大器(PA)的晶片原料;但是其中的「砷」也是致癌、有害环境的世纪毒物,古代杀人用的砒霜就是它的化合物,乌脚病也是「砷」污染水质所导致的。在通讯晶圆的制造过程中,若未妥适处理含砷的废水或废油,砷就会透过风化、溶解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 在通讯时代,处理「砷」污染已是全球显学。长期专研绿色化学方法的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研究团队透过「湿式冶炼[1]」,将含有砷化镓的「废切削油」里头的砷分离出来,处理过后的「无毒切削油」可经过纯化处理,变成「碳量子点」生物体内影像检测试剂的合成原料。让废油变成高经济价值产物,凌永健团队成功点石成金,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标。 用绿色化学法解决化学污染 投入绿色化学、促成废弃资源再循环,并不是凌永健早期的研究主轴。 1989年自美学成返国至清大任教,他从事的是「分析化学」研究,常与环保署、消基会等组织机构合作,应用质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