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美国将放宽废气排放规定,至2030年减缓电动车转型计画

美国总统拜登将放宽其计划中提出的,到 2030 年的年度要求,以积极减少废气排放并提高电动车销量。 汽车制造商和美国汽车工人协会期望拜登政府能放慢电动车销售的成长计画,他们表示,电动车技术对许多美国主流消费者来说仍然太贵,需要更多时间来开发充电基础设施。 美国环保署于 2023 年 4 月提议,要求在2032 年将新车排放量减少56%,根据EPA 最初的2027-2032 年提案,预计汽车制造商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电动车占其新车产量的 60%,到 2032 年达到 67%,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要求。 消息人士表示,预计下个月公布修订后的最终法规,EPA 将放慢其拟议的 2030 年年度排放要求计画,下一步预计到2030年将使电动车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小于 60%。 资料来源: REUTERS (2024.2.21),US to soften tailpipe rules, slow EV transition through 2030

报告显示,塑胶回收不能视为永久的解决方案,只是延长物品被处置的时间

回收塑胶废弃物的方式已经推广有 50 年之久, 气候完整性研究中心(CCI)的报告显示,大型石油公司和塑胶产业几十年来就知道这在技术上或经济上都不是可行的解决方式。 这份报告揭露了用于宣传塑胶可回收的欺骗行销和公共教育活动,尽管明知这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报告称,这些策略使一次性塑胶产业得以扩张,同时避免了有效解决废弃物和污染问题的监管。 「塑胶回收不能被视为永久的固体废弃物解决方案,因为它只会延长物品被处置的时间,」工业贸易组织 Vinyl Institute (VI) 1986 年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该组织的创始董事罗伊·戈特斯曼 (Roy Gottesman) 在 1989 年的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并警告说,“回收不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并且不能解决固体废物问题。” 为什么塑胶这么难回收? 日常用品中有数千种不同类型的塑料,收集和分类的成本很高,它在使用一两次后也会降解,每次改变用途时毒性都会变得更大。 尽管知道这一点,石油和塑胶公司仍继续进行促进回收的活动。 美国塑胶委员会 (APC) 员工的内部记录承认再生塑胶不可能与原始材料竞争。他们写道:“在不久的将来,原始供

环保埋葬新方式通往更绿色的来世道路

堆肥葬(Human Composting)已在美国六个州合法化,但在欧洲任何地方仍然没有提供,大多数欧洲国家,死亡时唯一的选择是火葬或传统埋葬,不过,人们对于死后埋葬的选择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那些环保的​​选择。 火葬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且在棺材中焚烧尸体会释放有毒废气,例如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而一次火葬会产生约 245 公斤的碳排,相当于为智慧型手机充电 29,000 次以上。 而传统的墓葬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防腐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泄漏并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道。 堆肥葬(Human Composting)是什么? 尸体被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并被大量的苜蓿植物和木屑混合物包围,这些有机物快速聚集并自然保留热量,避免了传统火葬场昂贵的化石燃料支出。 热加速了微生物的活动,大约30-50天,体内转化为有机物,骨骼和牙齿在此过程中不会分解,而是使用专门的设备单独研磨,然后与其他土壤混合。 之后将新土壤再放置约 30 天,使其稳定并干燥,然后再交给亲人。 2020 年,天主教鲁汶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腐殖过程如何影响猪的身体,发现尸体分解并产生氨等化合物的时间比预期长得多,认为「自然腐殖

培植肉拯救濒危鱼类 人造鳗鱼饭预计2025年上市

如果人造鳗鱼肉能减缓过度捕捞鳗苗,还能保有鲜美风味与口感,你买单吗? 鳗鱼成了餐桌上的美食,生存压力也跟着上涨,新创公司投入人造鳗鱼肉研发。 随着野生鳗鱼苗减少,鳗鱼价格节节高升,但饕客还是放不下对鳗鱼饭、鳗鱼寿司的热爱。以色列食品新创Forsea Foods正在开发人造鳗鱼肉,以类器官(organoids)培养技术制造鳗鱼肉。 「我们可以生产出在味道、口感、外观及营养价值都与鳗鱼完全相同的产品」,Forsea Foods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尼尔(Roee Nir)表示,这种培植技术非常适合用在海鲜上,因为海鲜肉质均匀,不像有油脂分布的牛肉。 Forsea Foods成立于2021年,第一项产品就瞄准人造鳗鱼肉。尼尔接受《spoon》专访时解释,这是因为鳗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昂,而且鳗鱼是濒危的鱼类。 他指出,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海洋生态系有超过700种可食用物种面临灭绝,而鳗鱼的数量在近十年减少了90%到95%。 鳗鱼的繁殖过程相当复杂,它们在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一生只产一次卵。长年以來,鳗鱼养殖几乎完全仰赖野生捕捞鳗苗,导致自然资源过度消耗,野生

2024世界经济论坛:气候韧性已不够 企业永续要勇敢走向「再生」

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1月15至19日登场,全球约800多位企业领导人、政要齐聚在瑞士达沃斯(Davos)。今年论坛主题是「重建信任」(Rebuilding Trust),希望在加萨危机、乌克兰的战争、大选举年等政经不稳定的情况下,重建社会和国际信任。 达沃斯是思考商业创新、合作,决策者相互联系的重要会议,今年议题聚焦在气候变迁、人工智慧。不同于以往,企业不再只是谈论气候韧性,也开始思考再生(regeneration),希望不要只是被动因应气候变迁,而要以更大胆、主动的策略,带领新的经济与生活方式。 气候变迁危机 「因应」转向「再生」 极端气候频传,企业常须因应生产制造上的危机,以及愈来愈普遍的碳费或碳关税。今年的经济论坛有新的想法,认为企业永续要有更积极的作法,叫做再生。 《BBC》报导,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气候中心全球负责人梁锦慧(Gim Huay Neo)表示,公司经营的挑战就是维持成长、创造利润,还要做到减少碳排放跟自然资源消耗。要达成到这些目标,必须建立新的经济模式,甚至打造新生活方式。而且,新生活要比目前的生活更美好。 全球知名管理顾问公司科尔尼(Kearney)也发表了企业

台湾首款炖饭米「花莲26号」诞生 可望大幅减少98%的食物里程

米是义式炖饭的精髓,台湾传统白米软绵,相较于久煮还能维持形状、米心吸汤仍能保持韧性的炖饭米,口感有不少差距。花莲农改场23日表示,已研发出本土首款适合做炖饭的「花莲26号」,针对我国每年从义大利进口百余吨炖饭米的需求,可望大幅减少98%的食物里程。目前已授权三家厂商,将以契作方式量产炖饭米。 米心白白胖胖 本土首支炖饭米「花莲26号」 花莲农改场历时七年育种,研发出本土首款适合制作炖饭的水稻品种「花莲26号」。义大利炖饭讲究香浓弹牙,精髓就在米粒要能吸饱汤汁、同时又不能轻易熟烂。道地的义式炖饭,使用的米通常进口自义大利。 「你去比赛,米心白白的通常会被打掉。」农业部花莲区农业改良场场长杨大吉表示,花莲26号打破了农民习以为常的想法,因为高比例的「心白」(白垩质粒)正是炖饭需要的。花莲农改场副研究员黄佳兴解释,心白越高,就有越多孔隙吸附汤汁,花莲26号不只心白比例高,还又大又胖、为中直链淀粉,因此十分耐煮、不易糊烂,能满足炖饭讲究的米粒完整、弹牙、吸汁。 花莲农改场自2016年开始以义大利炖饭米品种「Vialone nano」作为母本,与台湾抗稻热病、产量稳定的「台东30号」杂交,费时七

工研院首本组织永续报告书出炉 迈向永续发展

工研院 24 日发表「2035技术策略与蓝图」与发布首本「永续报告书」,院长刘文雄表示,未来每年的第2季将完成前一年的永续报告书,检视组织永续发展目标完成进度。 在研发成果上,工研院展现其开发自主科技,助产业提升竞争力等成果,包括打造碳化矽半导体关键材料产业自主化、首创国内人工韧带等;为落实组织永续,同时发表「永续发展策略蓝图」,揭露工研院在科技研发、产业推动、社会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职场、净零永续环境等六大永续面向成果,及链结公协会并涵盖产官学研各界的国际伙伴,积极促进国内外产业交流与科技发展,展现工研院推动产业永续发展的决心和承诺。 工研院过去50年是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推手,目前已是一个6000多人的大组织,不仅要有研发方向,还要讨论如何继续往前走,朝向组织永续发展。 工研院于2022年成立永续发展委员会,同时设立组织永续发展办公室,参考联合国17项永续发展目标,归纳有科技研发、产业推动、社会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职场和净零永续环境6大面向,编制永续报告书。 目前完成首本永续报告书,刘文雄说,今年第2季将完成2023年永续报告书,未来每年第2季将完成前一年的永续报告书,检视永续发展目

環保吸管「竹、紙、玻璃、不鏽鋼」 哪一種材質更環保?

为了消灭各种一次性产品所造成的环境负担,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环保吸管」。但新制造,是不是能真的解决问题?比较基准各不相同,仍难有定论。 这次我们让数据说话,比较一次性与可重复使用吸管,自制造过程到废弃的环境影响,究竟有没有更环保? 哪种环保吸管更耐用? 常见的环保吸管材质比较 首先,我们比较在正常使用习惯下,不同环保吸管与一次性吸管能被使用的次数。钢吸管因为材质坚固,合理使用次数可达500次;玻璃吸管虽然同属硬材质,但容易有破裂的风险,则为100次;其余则是偏向自然材质的竹吸管,因为较易受潮损坏,以50次计算。 玻璃吸管和竹吸管的碳排放量最高!环保吸管碳排居然高于一次性吸管! 无论是购买环保吸管或是一个一次性吸管,不只吸管本体,它的包装与周边配件,也需要被纳入。因是我们计算各式环保吸管与一次性吸管它附赠的包装配件,从制造到废弃过程中,会产生的环境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号称「环保吸管」的玻璃吸管与竹吸管,竟是碳排放量最高的两种!因为每清洗一次,分别会造成钢吸管63%的碳排放量,及玻璃吸管与竹吸管41%的碳排放量。且随吸管附赠的尼龙清洁刷头,因为上游生产链消耗的电力与柴油,还有收纳袋制

一次性塑胶Out! Google减塑挑战赛创意大比拼

在这个塑胶充斥的时代,一群创新无限的人正努力减塑。 2023年4月,Google发起一次性塑胶挑战赛(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获奖者将有机会进驻Google在美国的咖啡馆和微型厨房(microkitchens),吸引许多食品业者参与。 12项作品最后脱颖而出,《环境资讯中心》挑选了几个有趣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解决剩食和塑胶问题的糖果 全球食物浪费问题严重,一次性塑胶挑战赛中也有看上「丑食物」魅力的厂商。 《UpWorthy》报导,糖果公司Climate Candy由凯勒(Amy Keller)创立,出身糖果世家的他创立了环境友善品牌,收购外观不完美但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做成糖果,再用植物纤维制作环保包装袋。不仅将剩食变成美味的糖果,又能减少一次性塑胶包装。 二、咖啡杯成为花园的养分 新创公司GaeaStar从印度小吃摊的茶杯Kulhars(指不上釉的陶杯)获得灵感,开发出可分解的陶土杯。根据《VeryCompostable》,这种杯子的材料很简单,只需黏土、盐和少量的水,利用3D列印技术,每个茶杯花不到30秒就能制作完成。喝完可以直接丢在花园,一脚踩碎。

挑战胶囊咖啡最大的痛 无壳「咖啡球」如何兼顾快速、风味、零废弃

今天喝咖啡了吗?一个小小的胶囊放入咖啡机,按下按钮,就能享有一杯热腾腾的香醇咖啡。方便、快速、无须技巧,胶囊咖啡市场快速成长,但胶囊的废弃处理始终是个痛。 看准消费者关注环境的心,瑞士零售业巨头Migros在2022年推出全球首款「无胶囊」的咖啡球。结合了风味、便利和零废弃三大特点,号称是「彻底翻转咖啡业」的「史上最伟大创新产品」。 三个愿望一次满足 CoffeeB说是胶囊,更像是一颗球。外壳采用Delica专利的天然保护膜,能阻隔氧气,保持咖啡风味。咖啡球用完不需回收,也不用专业的堆肥处理,丢在家中庭院或花盆,几周后就会自然分解,形成肥沃的腐植质。 《美联社》报导,Migros解释,咖啡球外壳的原料主要是海藻,薄且无味。用过后可以与咖啡粉一起丢弃。 如同一般胶囊咖啡,CoffeeB也需搭配专属咖啡机。 Migros称,这套系统历经五年研发,咖啡机绝大部分以回收材料制作。亮点是模组化设计,这代表更换零件将会非常便利。 咖啡豆成分上,自然也不马虎。根据口味,分别来自雨林认证咖啡、公平交易、或BIO有机咖啡。 消费者买单吗? CoffeeB推出一年后,《Spoon》报导,CoffeeB已攻入瑞

分享取代定价更吸引人 Nuw 让快时尚单品也有第二次生命

价格低廉、取代性高的快时尚二手衣,在市场机制上难与新衣竞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的二手平台Nuw用以物易物概念取代有价贩售,以创新模式让二手衣市场顺利运作,不必再花钱添购新衣。 当新的时尚潮流崛起,免不了又要更换一次衣橱,不断添购新衣、淘汰旧衣,是快时尚下必然的趋势,但这却也造成地球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全球有1/10的碳排放量来自时尚产业,每年更有高达30万吨废弃织品被倒入垃圾掩埋场。单单只是购买一件白色的棉质T恤,就跟一辆汽车跑50公里的碳排放一样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式各样的二手衣市场开始出现。在不同的二手物交易平台上,你可以把自己的旧衣转卖、转送、捐出,并以相对便宜的价钱买到自己本来没有的衣服。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只适用于某些商品,尤其是那些奢侈品或复古衣着等,却不适用于快时尚这类廉价的一次性服装。原因在于,人们可以用类似或是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全新的衣服,二手的快时尚服饰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快时尚商品价格、稀有度低,二手衣市场难以转售 来自英国的Aisling Byrne,在一次印度的旅行中,亲眼见证快时尚对当地环境与社区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大量的废弃物使她怵目

碳費費率最快第一季拍板

我國今年啟動開徵碳費,排放大戶將以2024年的排放量為依據,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 然而碳費怎麼收?收多少?環境部3日首度拋出碳費計算公式,還有收費對象、碳權抵扣碳費、優惠費率等初步規劃,其中,「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碳費」的算法飽受爭議,環保團體批評,此舉形同給予業者免費排碳配額。 目前環境部僅釋出法案架構,還待草案預告。氣候署署長蔡玲儀表示,相關辦法及碳費費率,都將在今年第一季拍板。 一、碳費向誰收? 碳費怎麼算? 根據氣候署簡報,碳費收費對象要符合兩要件,其一是被認定為「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多為電力及大型製造業),其二是「直接排放與間接用電排放合計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碳費計算方式,則暫定為排放量扣減2.5萬公噸,再乘以碳費費率,也就是排放2.49萬噸不用繳費、排2.51萬噸只要繳0.1萬噸的碳費。 氣候署表示,如此訂定是避免只設2.5萬噸的門檻,會產生「2.51萬噸要全繳、2.49萬噸全不繳」的不公平狀況。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應盤查對象約佔我國75%排放量,但電力業還要扣除消費性電力排放,扣除後,涵蓋我國55至60%排放量。 至

环团吁勿开放2.5亿吨免征额、不要「垃圾碳权」抵碳费

全台碳排2.5万吨以上,共500多家排放源将缴碳费,环境部3日提出,业者可扣减2.5万公吨排放量再计算,遭环团批评形同给予业者2.5万的免费排碳配额。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指出,若以碳费费率每吨300至500元计算,我国每年碳费将少收37至60亿元。环境部则回应,所得税、空污费都有类似做法,会尊重环团意见,再与各界沟通。 环团齐批 环境部送上2.5万吨「免费排碳」配额 碳排大户将在2025年以今(2024)年盘查结果为依据缴交碳费,然而,相关子法进度都不如预期,环境部3日办理「碳费征收子法推动进度交流座谈会」,还是没有提出碳费费率,不过首次抛出「排放量扣减2.5万公吨」再乘以费率的计算方式,引起在场民间团体不满。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专员沉宜臻表示,扣减2.5万吨形同给予业者「免费排放配额」,恐降低业者减碳压力。他并指出,若以500家排放源、每吨排放收300至500元计,我国碳费将减收37~60亿元。此外,碳费是针对个别工厂收取,因此拥有越多工厂的企业,获得的免费配额也越多,更容易让企业透过调度生产线的方式规避碳费。 荒野保护协会气候变迁组组长陈雍慧表示,少征恐怕让碳费涵盖全国整体排放的比率更低

德国经济成长趋缓期间碳排放量创70年来新低

德国智库Agora Energiewende最新报告指出,随着欧洲最大经济体缩减煤炭产量,德国的碳排放量降至七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外,该报告估计2023年排放量为6.73亿吨,比2022年减少7,300万吨,比1990年减少约46%,是德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低排放数据。 德国宣示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在历时数年逐步淘汰核能后,于2023年将最后三座核电厂除役。同时,去年燃煤电厂发电量降至60年来最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进口增加和需求下降导致。德国经济成长趋缓和乌克兰持续战争等国际危机共同作用下,也造成了能源密集型产出下降11%,超过总体经济萎缩的0.3%。 然而,该报告也表示,大部分煤炭使用的削减并不是长期再生能源建设的结果,而长期建设将导致永久性削减。约15%代表此类永久削减,而约50%则来自短期影响,例如降低电价。同时,由于去年建筑和交通部门的排放量几乎持平,德国很可能无法实现欧盟的气候目标。如果未能实现这些目标,该国将不得不支付罚款或从其他欧盟成员国购买排放权。 就德国气候保护而言,凭借创纪录的新增再生能源电力在气候政策上取得了成功,使德国更接近2030年目标。然而,

欧美新创打造「低碳水泥」:AI协助降碳排、太阳能生产熟料、研发可吸碳的建材

水泥生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然而全球多数主要城市对于住房及公共建筑的需求仍不断增长,该趋势与国际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相悖,如何在水泥产业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新创公司synhelion利用光电生产水泥熟料。图为镜面将太阳辐射集中到synhelion的太阳能塔接收器。图片来源:synhelion 根据美国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7%的人为碳排来自水泥业,这也使得水泥成为重工业中碳排量最高的产业之一。全球水泥与混凝土协会(GCCA)水泥创新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部门负责人洛雷亚(Claude Loréa)表示,就算时至2050年,全球仍将有3/4的公共建设等待施建,预计水泥的用量将持续增长。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解释,目前各国广泛使用的水泥为卜特兰水泥(Portland Cement),该水泥在制程时会先以粘土、石灰石等原料研磨成生料,接着再以约1500°C的高温将生料放入水泥窑炉中制成熟料(Clinker),水泥生产商最后会将熟料进行研磨,透过加入矽砂、炉石及水等

2024年全球光电成长将趋缓

Wood Mackenzie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间,全球光电安装数量年均成长28%,其中,2022年至2023年间剧增56%。然而,预计2024年至2028年将不会出现成长。尽管未来10年全球太阳能总装置容量将持续快速成长,但与近年来的成长率相比,安装量成长速度将在2024年开始趋缓。 Wood Mackenzie预估今年全球新增太阳能装置容量为270GW,而国际能源总署(IEA)预估2023年新增太阳能装置容量为349GW。 然而,全球太阳能市场的成长遵循典型的S曲线。近年来,曲线最陡的部分成长迅速是从2024年开始,该产业将度过转折点,其特点是成长模式放缓。虽然全球太阳能市场仍然比几年前成长很多倍,但随着产业的成熟,遵循这种成长路径是很自然的。目前,并非所有地区都处于S曲线上的同一点。例如,非洲和中东要达到成长转折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和欧洲两大市场正在全球推动这种成长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世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中国在新增装置容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今年将新增装置容量约180GW。 可能影响成长趋缓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对能源转型的

欧盟CBAM 对我国中小企业之影响分析

摘要: 当今各国大多皆为抑制气候变迁制定目标并采取行动,其中以欧盟作法最为积极精进,已在其绿色政纲中宣示2030年温室气体相较1990年减量55%并于2050年减量80%以达成碳中和大陆之决心。为有效遏止因环境法规越趋严格造成边境碳泄漏问题并维护境内产业国际竞争力,欧盟已于2021年决议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于2023年起逐步试办并预计于2026年正式实施。本文试图就贸易现况了解现阶段可能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评估CBAM于过渡期至实施初期对我国贸易影响尚属轻微,但因绿色关税导致环境成本增加仍对企业经营造成负担,须采取相关因应措施。此外探讨后续国际反应及欧盟可能的加严措施影响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中小企业面临企业成本上升及政策变化时提高适应能力或寻求辅导协助时可能的方式及建议作为。 壹、CBAM实施办法: 根据欧洲理事会2023年4月25日最新修订规范内容,确定将钢铁、铝、化学品、水泥、肥料、电力六大品项列入首波管制名单,并于2023年10月起至2025年底实施过渡期,依施行状况调整细则及后续规划。于过渡期内,厂商仅需完成产品碳揭露并提交报告,无需缴交任何费用,待正式实

歐盟因應2050淨零排放之中小企業政策

摘要:   近年各国政府陆续订定 2050 净零排放目标,为积极协助中小企业发展或转型为低碳且永续之企业,并提早布局绿色商机,纷纷提出各式政策工具。 常见工具可归纳为四个面向:(1)诱因管制措施(2)绿色认证及奖项(3)财务诱因支持(4)技术支援。 其中,财务诱因支持工具繁多,在欧盟至少包含直接补助、私募股权投资与优惠贷款等类型。对于较难获取市场资金的新创企业而言,更需要直接补助方式来进入净零路径;相较之下,对于已迈入成长期之企业,透过私募股权基金挹注或者低碳项目投资,皆可在提供企业发展环境的同时,激励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另外,从欧盟经验看到的技术支援工具亦相当多元,综整其精华在于提供合作平台、体制改革与经验分享。 壹、欧盟因应 2050 净零排放之中小企业政策工具:   全球中小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容小觑,在各国政府陆续订定2050净零排放目标下,为积极协助中小企业发展或转型为低碳且永续之企业并提早布局绿色商机,纷纷提出各式政策工具。以下兹汇整欧盟针对其会员国中小企业所提出的政策工具及应用案例,以供国内参酌。 为协助中小企业迈向永续,欧盟将常见政策工具归纳为四个面向分别

微軟與碳抵銷新創公司Chestnut Carbon簽署碳移除協議

微软公司于12月20日周三表示,已与碳抵消新创公司Chestnut Carbon达成协议。微软将获得Chestnut Carbon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信用额度,以便实现微软公司对于环境永续的承诺。 Chestnut Carbon创办人Ben Dell指出,相较于其他计画,透过保护树木产生碳信用额度,Chestnut Carbon将在合乎规定的土地上种植新的树木,借此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创造环境效益。 微软与Chestnut Carbon的合作将使微软获得为期15年,由Chestnut Carbon在密西西比冲积平原造林移除碳排房量的碳信用额度。微软公司预计在三年内,待新植的树木成熟能够移除二氧化碳之后,获得第一批碳信用额度。 微软将碳移除计画视为落实2030年负碳目标的关键策略。迄今微软已经和外部单位签订了超过140万吨碳移除计画的合约,包含造林计画与碳捕捉计画。 微软并没以揭露和Chestnut Carbon合作的预算,不过表示这项计画将能够减少至多270万吨的碳排放量。 Chestnut Carbon则表示,和微软的合作,有助于他们购买新的土地,开发新的碳移除计画。 资料来源:R

美國清潔競爭法案與對我國影響

摘要:  本文搜集与分析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简称 CCA)的推动与作法,主要调查与搜集有关美国在该法案上的规定及对台湾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企业可如何因应。其次,本文亦归纳出欧盟(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简称 CBAM)与美国CCA的比较,协助中小企业尽早因应欧美两国释出的碳关税政策。 壹、法案概述:  2022年6月,由美国参议院提出《清洁竞争法案》,对能源密集型进口产品实施碳边境调整,预计从2024年开始对美国制造的产品和美国进口商征收碳关税,包括炼油、石化、化肥、水泥、钢铁和铝。 与欧盟CBAM不同的是碳关税计算的基准线及征收的对象,美国CCA法案针对进口商及国内的制造商收取碳费,但国内制造商出口至他国能获得退税;计算方式以美国财政部依据所申报的资料去计算每一类美国产品平均的碳含量,作为课征碳税的基准线,若制造商的碳强度超过美国该产业适用的碳强度基线,则必须就超过的部分支付碳税。 此外,2025年起该基准线会每年下调2.5%,2029年后每年下调5%。值得注意的是,出口至美国的应税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