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英国将制订企业揭露永续发展风险与机会准则打击企业漂绿

英国商业和贸易部(the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在星期三发出一份声明表示,英国将参考国际标准,制订企业揭露永续发展风险与机会的规则,一来打击企业漂绿,二来强化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英国商业和贸易部长Kemi Badenoch指出,英国将努力在2024年7月之前,为英国企业制订揭露永续发展相关资讯的准则。英国的永续揭露准则将以国际永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发布的标准为基础,除了要求企业揭露其营运过程对于气候产生的影响之外,也规范企业必须要揭露范畴3的碳排放量。目前初步规划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监督上市发行公司,一般英国公司则由商业和贸易部进行管理。 包括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金融行为监督委员会、财政部、伦敦证券交易所(LSE)等单位都宣布支持商业和贸易部的作法,并且表示将会提出建议供政策推动参考,国际永续发展标准委员会亦肯定英国推动此项政策。 资讯来源:INDEPENDENT

法国10月起补助衣鞋维修 裤子破洞、拉链坏了、鞋跟断了都有份

衣服破洞、拉链坏了、鞋跟断掉,你会怎么做?为减少纺织废弃,法国10月起推出新政策,政府补贴你修补衣服跟鞋子的费用。依据项目与难易度,金额从6~25欧元不等(约新台币210~870元)。负责生态事务的法国国务秘书库雅尔(Bérangère Couillard)11日公布这项计画。库雅尔指出,希望更多人决定修补衣物而不是直接丢弃,这项补助也可增加裁缝和鞋匠的工作机会。计画委由生态组织「翻新时尚」(Refashion)办理,裁缝、鞋匠、或衣鞋修补公司都可参与计画,但须先取得「翻新时尚」的认证。 《BBC》指出,法国政府将为计画提供5年1.54亿欧元的资金。据法媒《The connexion》,补贴金额会依项目而异,举例来说,衣服破洞或鞋跟坏掉补贴7欧元、黏鞋底8欧元,修补拉链8~15欧元,修理皮鞋最高可到25欧元。 《卫报》报导,法国每年高达70万吨的衣物被丢弃,其中2/3进了垃圾掩埋场。平均来看,每位法国人每年购买10.5公斤纺织品。这项政策是法国一连串促进时尚服装业永续的政策的一环。 2024年1月1日起,法国要求服装业遵守新的标签规则,列出商品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衣物制作的用水量、化学品用量、

要时尚业负起生产者责任 欧盟打算预收每件T恤台币4元废弃处理费

衣柜满满,却永远少一件?随着快时尚风行,丢弃衣服的速度也加快。平均下来,欧盟每人每年丢掉12公斤的衣服和鞋子。为促进纺织品的永续利用,欧盟4日提出草案,要求生产者预付废弃管理费,预估约每件T恤约0.12欧元(约台币4元),随着回收与处理的难易而异。这是欧盟2030年纺织品循环利用目标的一部分,相关法规还包括禁止业者销毁未售出的服装、建置纺织品废弃物回收系统、管理不实的绿色标签等。以更强硬的法规管制过去少被管理的纺织品问题。 快时尚也加快废弃 欧盟要生产者付费Zara,H&M的成功,带动SHEIN、Boohoo等更多快时尚品牌涌入市场,以流行、便宜吸引消费者。不仅购买量上升,汰换跟废弃速度也变快。从制作所需的原料、水、电,到废弃处理,都对环境造成压力。欧洲环保署(EEA)2019年统计,欧盟每年每人的服装、鞋类和家用纺织品消费用掉约1.3吨的材料和超过10万公升的水,这些数据还在快速成长中。纺织已成了欧盟第四大环境负担源,紧追在食物、住房与交通运输之后。欧盟执委会资料指出,欧盟每年丢弃的纺织品废弃物约为1260万吨,衣服与鞋子占520万吨,相当于每人每年丢掉12公斤的衣服和鞋子。

塑胶相关投资风险上千亿 全球最大环境揭露计画今年首度纳入塑胶

炎炎夏日,上万家公司的永续部门如火如荼的赶工,准备今年的CDP资料。 CDP是全球最大的碳揭露计画,这些资料是136兆美元投资资金与6.8兆美元采购金额的重要参考,企业莫不高度重视。今年CDP首度纳入「塑胶」项目。石化业、食品业、包装业等近7000家业者受邀揭露塑胶生产跟回收情况,资料预计9月对外公开。 7000家企业被要求塑胶揭露随着全球对碳排管控加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可能要缴交碳费,甚至面临诉讼,这些都是投资风险。因此,全球有超过680家投资机构,资产管理总和达136兆美元要求企业填写CDP资料,作为投资参考。 2022年就有超过1万8700家企业缴交CDP问卷,企业总市值占全球一半。 CDP公布,今年新增「塑胶」揭露,项目包含对环境冲击最大的塑胶聚合物、耐用塑胶和塑胶包装等。首波点名的行业包括化工、服饰、食品、包装等,近7000家公司受邀揭露塑胶生产或使用资讯。预计9月起开放查询。 CDP解释,全球100 家石化公司产生的塑胶垃圾占全球塑胶废弃物的九成;食物和饮料的塑胶包装是主要污染源。此外,高达44% 的塑胶用于包装。今年的塑胶揭露是试办性质,CDP官网指出,为了让企业有时间制定减塑行

KitKat抛下「碳中和巧克力」目标 为何外媒反称赞是好事?

碳中和洗发精、碳中和酒、碳中和牛肉、碳中和巧克力,随着消费者对减碳的重视,五花八门的碳中和产品开始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雀巢集团(Nestle)却反其道而行,近日宣布放弃旗下KitKat和Perrier等商品的碳中和声明。非但没有引发挞伐,外媒反而大赞是好事。 「碳中和」屡成箭靶 KitKat、Gucci、EasyJet纷纷放弃声明2021年KitKat宣布,将致力于2025年达成碳中和,这个目标在2023年转弯。 《彭博》报导,雀巢集团解释,公司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只是让KitKat和Perrier等商品将不再使用碳抵换(Carbon offsetting)来达成碳中和,改从供应链减碳做起。商品在生产、制造、运输的过程或是公司用电、出差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公司不太可能做到零碳。于是,公司对外购买减碳额度来抵销这些碳排放,达成所谓的「碳中和」。减碳额度可能来自种树或是保护湿地等碳抵换计画,也可能远在非洲、南美洲或某个小岛。近年,很多计画被踢爆减碳不实,反让公司蒙上「漂绿」阴影,甚至吃上官司。 Evian矿泉水瓶上的「碳中和」标示就被美国消费者告上法庭。原告指责,这不仅是行

欧盟提「土壤监测法案」首部土壤立法 盼找回健康土地

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5日提出「土壤监测法」(Soil Monitoring Law)草案,这是欧盟首次针对土壤健康立法。不过,这部法案以「监测」为主,并未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也没有对恢复土壤健康的强制性要求,令外界大感失望,并呼吁欧盟执委会要「更大胆」的守护土壤健康。 首部土壤法案 要在2050前恢复欧洲健康土壤据官方数据,欧盟有60~70%土壤处于不健康状态,每年约10亿吨土壤流失,导致肥沃的表层土壤急遽减少。土壤退化衍生的成本,每年估计超过500亿欧元。欧盟指出,「土壤监测法」目标是2050年恢复欧盟所有土壤的健康。草案将统一土壤健康的定义,并建立全面且一致的土壤监测架构。据《欧洲动态》(Euractiv)报导,欧盟环境专员辛克维丘斯(Virginijus Sinkevicius)表示,健康的土壤可以提升防灾能力、实现气候中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防治沙漠化。过去欧盟缺乏土壤法案,现在,土壤将与空气、水和海洋环境一起纳入法规的保护。欧盟表示,土壤数据的收集和共享可以帮助农民和土地所有人。他们可以针对土壤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

扩大禁塑政策 纽西兰成为全球第一个禁用「薄塑胶袋」的国家

纽西兰7月1日起扩大禁塑政策,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一次性蔬果袋的国家。自备购物袋已经是全球主流,但大部分超市跟商家还是会在裸卖蔬果旁提供免费的薄塑胶袋,以减少碰撞,也方便计费。纽西兰超市乐见禁令,但坦承有「暴躁的顾客」。 分阶段扩大禁塑令纽西兰在2019年就禁用购物袋,至今省下逾10亿个塑胶袋。 7月扩大实施,一次性的薄塑胶袋、塑胶吸管,跟一次性塑胶餐具都在禁止之列。纽西兰环保部指出,纽西兰平均每人每年制造60公斤塑胶垃圾。新禁令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1.5亿个塑胶蔬果袋,相当于每小时减少1.7万个塑胶袋。下一波禁塑令将于2025年中实施,扩大到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制成的食品和饮料包装。 超市提供减少碰撞秘诀禁令已预告一段时间,超市持续跟顾客宣传替代性作法。 《BBC》报导,纽西兰大型连锁超市Countdown销售可重复使用的网袋作为替用品。 Countdown永续发展主管兰加比尔(Catherine Langabeer)表示,改变需要时间。他含蓄说明「有一些脾气暴躁的顾客」。旗下拥有PAK’nSAVE、New World和Four Square超市的企业Foods

碳权交易如何防漂绿 学者建议:减碳一定要有「外加性」

交所昨(3日)揭露,台湾碳权交易所预计8月7日于高雄成立。做为自愿性减量碳权的交易平台,未来将先行国外碳权买卖,待国内相关子法上路,再做国内碳权交易。对于正式引入碳权交易,外界也担忧引发「碳权漂绿」。立法委员洪申翰、林楚茵举办公听会邀请产官学界讨论,学者指出,碳权一定要有「外加性」,若是法律要求或利润可观的减碳行为就不算,且企业应先穷极减碳作为,第二步才是购买碳权。 碳权交易所将成立 环署提草案「减量额度可转售」台湾碳权交易所将进行国内碳权交易、国外碳权买卖及碳咨询,总公司预计落脚高雄,资讯交易中心设于台北,以双中心概念营运。象征净零迈入新里程碑。林楚茵指出,环保署提出碳权交易子法前,股市就已出现「碳权概念股」的暴涨风潮,金管会及证交所应慎防可能衍生的炒作或诈欺。前环保署主任秘书陈鸿达也提醒,碳交易是要让企业负担排碳成本,减碳技术初期成本较高,若碳权交易成本太低,那企业就不会投资减碳技术。上(6)月29日,立委举办「避免漂绿!碳权交易所该怎么做?」公听会。同日,环保署预告「温室气体自愿减量专案管理办法」草案,是《气候变迁因应法》自今年2月上路以来,环保署将优先预告的三项子法之一,其他尚

CBAM解析:碳市场与中小企业机遇

近年来,气候变迁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各国纷纷提出碳减量的政策措施,欧盟提出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作为一项重要的碳定价减量措施,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格局,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确保进口商品的碳排放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避免碳泄漏及转嫁的情况发生,今年5月16日欧洲议会及欧盟执委会已正式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法案(CBAM)」,将于今年10月试行并于2026年开始对「钢铁、水泥、化肥、铝、电力、氢气、部分前驱物(precursors)及钢铁下游产品(如螺丝、螺栓等)」等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使来自高碳排放国家的商品面临更高的进口成本,进一步鼓励企业实现碳减排,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CBAM的实施将对中小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这些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贸易竞争压力,然而,CBAM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如推动企业碳减量、透过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碳配额实现碳中和目标、寻求与绿色科技企业合作推动碳减量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再生能源与环保产品开拓新市场。 然而,CBAM实施也将对中小企业带来一些挑战,例如如何适应新的贸易

废弃物找不到出路? 联电建议:让AI媒合资源循环

我国七成原物料来自进口,与产品制造相关碳排占45%。为加强资源循环、提升产业韧性,在上月30日环保署举办的论坛中,联电资深处长赖怀仁建议政府透过AI技术主动媒合产业,协助产业寻找各种废弃物资源化的可能,降低寻觅合作厂商成本。 转废为能 台泥使用银合欢等多项替代燃料「资源循环零废弃」为净零路径12项关键战略之一,环保署资源循环办公室主任暨废管处处长赖莹莹表示,我国原物料七成仰赖进口,与产品制造相关碳排占45%,为了减碳、提升韧性,须翻转思维创造新的循环运作商业模式,让资源循环最大化、废弃物处理最小化。环保署资源循环办公室30日举办「资源转型 迈向永续」论坛,邀请企业分享如何将废弃物翻转为资源。联华电子风险管理暨安环处资深处长赖怀仁指出,联电「循环经济资源创生中心」预计2025年启用,不仅是南科首座废弃物资源化研发中心,也是国内产业循环共生及转型的重要指标,每年可减废1.5万吨。台湾水泥副总经理吕克甫表示,台泥使用多项替代燃料协助解决社会环保问题,「不当环境的啃老族」。 26日才与花莲林管处、第九河川局签署「花莲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化合作备忘录」(MOU),协助去化银合欢。另外,台泥「DAKA再

阿里山小火车「戴口罩」减污逾九成 2025年全数更换环保车头

搭乘蒸汽小火车穿梭千年神木之间,是许多人对阿里山的想像。然而小火车采用的燃料「烟煤」会排放黑烟,释放硫化物、PM2.5悬浮微粒,可说是阿里山「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漏网之鱼。去(2022)年阿里山区域划入空品维护区,嘉义县政府表示,目标2025年换新所有车头,辅导改装为燃烧效率更好的「环保火车头」,届时排放量可达空品维护区标准。 小火车「戴口罩」滤烟效率逾九成 目标2025年车头全数换新阿里山是台湾海拔最高的空品维护区。环保署昨(2日)举办参访活动,嘉义县环保局局长张辉川表示,减排经费陆续到位,嘉县目标2025年以前将所有车头换新为燃烧效率更好的「环保火车头」,让排放量达到空品维护区标准。嘉义县政府从2017年开始利用空污基金补助阿里山小火车「戴口罩」,加装滤烟器,改善效率达到95%、每年每辆削减40公斤的PM2.5排放。张辉川指出,过去农委会林务局阿里山林铁处曾将古董蒸汽火车头改良至可烧「生质煤砖」,这种煤砖由碎木屑和煤碳屑压制、碳化而成,燃烧热值不逊于传统烟煤,但硫份、灰份、挥发物含量较低。不过,火车烧生质煤砖仅是实验性质,装滤烟器也无法治本。 阿里山空维区2022年设立 引进电动

网购环保新规明上路 业者研发智慧选箱、并货替包材「瘦身」

网购包装减量新规定明天(7月1日)上路,若材质、重量超重或不合格,可处3~15万元罚锾。环保署将与地方政府合作,锁定资本额1.5亿元以上的大型业者稽查。据了解,PChome、MOMO、统一、博客来等知名电商,都列在北市下半年度稽查名单。因应新规定,也有业者率先研发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可做到自动推荐包材、包装超重主动示警。 7/1网购包材减量新规上路 包装材质、重量都纳管环保署统计,2021年我国消耗2.2亿个网购包装,总重达5.7万公吨,2030年预估将翻倍。为避免包材过度消耗,于今(2023)年初公告「网际网路购物包装限制使用对象及实施方式」。自明天(7月1日)起,网购纸箱须含90%以上再生纸,塑胶袋须含25%以上再生塑胶,并且全面禁用PVC材质。避免「厚重大箱装轻巧小物」造成浪费,环署也祭出「包装重量比值」规范,依商品重量分为三级,「包材重」分别不得超过「包材+商品总重」的40%、30%、15%。根据公告内容,业者使用PVC包材(含胶带、缓冲材)将处1200~1600元罚锾。若包材再生料比例、包装重量比值不符规定,则处3~15万元罚锾,届期未改将按日处罚,情节重大者更必须停工、停业或

巴黎峰会推动「新全球金融体系」 助穷国对抗气候变迁

开发中国家排放较少二氧化碳,但在极端气候侵袭下,却要承担严重灾害与债务。 「新全球金融公约峰会」(Summit for a New Global Financing Pact)22~23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全球40多国领袖齐聚,寻求协助低收入国家对抗气候变迁的新金融体系。 会中传来好消息,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已达成1000亿美元目标,可望提供较低利率的贷款;也有国家支持对航运业课税,可望提供更多气候资金。但气候倡议人士质疑,这些措施难以协助穷国摆脱债务困境。 承担气候危机 穷国陷债务危机 饱受气候灾害的穷国常要借着贷款来度过危机。沉重的债务让它们无力投资更强韧的基础建设与因应机制。于是,下次灾害来临时,它们依旧缺乏应对的能力。虽然富国屡屡承诺提供资金,但承诺金额却迟迟无法到位。会议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希望借着峰会促成政治压力,重整金融体系。 《美联社》报导,峰会的想法源自加勒比海岛国巴贝多总理莫特里(Mia Mottley)在去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所提「布里奇顿倡议」(Bridgetown Initiative),希望能彻

能源局统计:去年用电量减少1.3% 服务业用电增幅多

经济部能源局上周(21日)公布《全国电力资源供需报告》,统计去(2022)年全年用电量约2794.5亿度,用电量较前一年(2021年)下降1.3%。去年全国发电总装置容量约6194.4万瓩,相较前一年净增加254.万瓩,归功于太阳光电与离岸风电的大幅成长。能源局预估,今年的用电需求也会和去年相当。 去年用电量2794亿度 服务业用电成长最多经济部能源局21日公布《全国电力资源供需报告》,2022全年用电量约2794.5亿度,整体用电量较前一年(2021年)下降1.3%。其中工业部门用电最多1568亿度(56%),其次为住宅用电509亿度(18%)、服务业用电476亿度(17%)。前几年工业用电节节高升,今年却不增反降。能源局说明,受全球通膨及升息影响,供应链调整造成国内工业部门经济活动减缓,工业部门电力消费量较2021年减少约45亿度,降幅达2.81%。反观服务业部门随疫情趋缓,出游、聚餐等观光消费人潮回流,休闲娱乐、旅宿相关消费及台铁、高铁、捷运等客运量持续回升,让服务业及运输部门用电量增加约24亿度,增幅达5.03%。民众增加户外活动,也让住宅用电相对减少约17亿度,降幅达3.18

历经20年谈判 联合国通过第一个保护公海的国际条约

全球近2/3的海洋是公海,因不隸屬任何國家,常受到不當開發與利用。歷經近20年的談判,聯合國(UN)19日終於通過全球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協定。目前僅1%的公海受到保護。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生效後,聯合國將成立新的海洋監管機構,並且建立公海海洋保護區的法律框架,讓更多公海納入保護範圍,為2030年以前保護30%海洋的目標跨出一大步。公海條約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就「國家管轄範圍以外海洋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BBNJ)的保育和永續利用,所擬定的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今年3月達成協議,本週正式通過。根據聯合國資料,2023年9月20日起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協定,要等60個國家批准後後才正式生效。聯合國秘書長須在生效後一年內召開締約方大會(COP)。2022年底近200個國家同意,要在2030年前保護30%的陸地跟海洋,也就是「30×30」目標。公海條約對於達成「30×30」來說非常關鍵。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1

台湾年耗60亿宝特瓶 奉茶团队推行「RF100」 号召企业喝水零废

你可能听过台积电等大厂都已加入「RE100」,承诺在2050年前使用100%再生能源。但你听过「RF100」吗?今(6月16日)是「世界无包装日」(World Refill Day),奉茶行动团队发起「RF100喝水零废计画」,邀请台湾100家公部门、组织、企业签署承诺在2030年之前,达到所有活动不再使用、提供、购买任何瓶装水。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及机构同意响应,烟波大饭店、宜蕴医疗等更表明早已实现「喝水零废」。 台湾年耗60亿宝特瓶 民间号召企业承诺2030年零瓶装水台湾每年消耗60亿支宝特瓶,其中10亿支来自瓶装水。 「奉茶行动」团队在2020年3月推出奉茶App,让民众透过「喝水地图」轻松找到所在地附近的奉茶点。 App累积23万使用者,奉茶点达1万3000处,约减用142万罐瓶装水。奉茶行动团队特地选在世界无包装日发起「RF100喝水零废计画」,邀请100家企业、公部门、组织承诺在2030年前达成内外部活动100%不再使用瓶装水。团队透露,多家企业及机构已同意响应,更有企业表示不用等到2030年,现在所有内外部活动及空间,早已不使用、提供、购买1公升以下的瓶装水,包括雄狮旅游、烟波大

宫庙净零「与神同行」 北市屈原宫光电储能首座示范亮相

中央地方同步推动净零转型,台北市府今(13日)说明推动创能储能示范宫庙成果,于北投区洲美里屈原宫建置4.8KW屋顶光电版,搭配15KW储能系统,换算每年可减少2.4万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4.8KW光电搭配15KW储能 每年可减24吨碳 台北市目标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更在去年中通过《台北市净零排放管理自治条例》,成为全国首部2050净零排放地方法规。民间也以行动响应净零转型,北投区洲美里办公处、屈原宫管理委员会与民间厂商合作,于洲美里屈原宫设置太阳能板,搭配储能设施及节能,达成电力自发自用,可降低对市电的依赖,也节省电费支出,成为北市首座创能储能示范宫庙。 环保局说明,目前屈原宫旁龙舟屋共设置4.8KW屋顶光电版,搭配15KW储能系统,于6月5日12时至9日12时实测发电量达96度(kWh)。经厂商评估屈原宫及文史馆创能、储能、节能设置成本,约为该宫庙两年半的电费支出;另外,透过绿能发电相当每年可减少24公吨二氧化碳排放。未来将增加设置规模达8KW,并透过智慧化供电系统,使屈原宫及文史馆用电达到自发自用自足。 台北市府于10日「2023台北市国际龙舟锦标赛—龙舟点睛暨祭江大典」中公开

「台湾气候学院」揭牌 携手产学界补足永续人才缺口

台湾气候联盟和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等校合作筹备「台湾气候学院」,今(5日)举行揭牌仪式。台湾气候联盟指出,国内产业面临减碳压力,对气​​候治理的人力需求越来越多,设立学院可补足人才缺口。副总统赖清德出席致词强调,中小企业难以独力完成减碳转型,学院可以帮助落后者达成公正转型。 产学界创「台湾气候学院」 教企业永续管理 台湾目标2050年净零碳排,面临国际减碳压力,政府大力督促国内产业转型。台湾气候联盟今日举行「台湾气候学院」揭牌仪式,和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等校合作。台湾气候联盟理事长海英俊说明,全球净零和绿色经济快速崛起,各行各业都要进行转型,企业永续人才需求大增。盼「台湾气候学院」能协助资通讯(ICT)产业培育永续管理人才,加速带动台湾净零转型。 台湾气候联盟秘书长彭启明进一步说明,目前产业界面临减碳压力,大型企业可能有办法因应,但同样在国内外供应链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减碳转型资源相对较少,需要补足更多的气候治理能力。学院可以针对各职涯阶段,由业内具第一线经验的永续长协同授课,传承ICT产业经验,也有针对企业决策者的个案教学方法,或是针对中高阶主管的气候知识培训等。

产油国跟产业卡进展 全球塑胶公约谈判龟步前进

为了能在2024年前提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塑公约」 (Global Plastics Treaty),共同减少塑胶污染,170多位国家代表和观察员上周齐聚巴黎,进行第二轮的谈判。 2日谈判结束,会议时间大都卡在投票程序上,进展有限。最后,各国家同意在下轮谈判前先拟定初稿,以利实质讨论。 「全球减塑公约」 是《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协议。 2022年底进行首轮谈判,第二轮谈判5月29日至6月2日在巴黎进行。预计在2024年底前进行5次会议,以完成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 主持会议的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谈判前发布2040年减塑八成的蓝图。 《路透社》报导,内容列出三大行动领域,包括重复利用、回收、把塑胶包装导向替代原料。但环团批这份蓝图过度强调废弃物管理,缺乏源头减量,是对塑胶产业让步。 根据《卫报》,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4.3亿公吨的塑胶材料,其中2/3的使用寿命都很短,很快就成为垃圾。如果这个趋势不改,2060年塑胶制品生产会是现在的三倍。据《Politico》报导,第二轮谈判有大半时间,都耗在辩论投票规则和程序要点,直到第三天才进入正题。一派

从新版品质管理系统要求谈企业经营永续与社会责任

随着新版 ISO 9001 品质管理系统于2015年9月公布发行,其他各类 ISO 标准亦相继进行改版。各类标准的改版要求;除 ISO 13485 医疗器材品质管理系统略有不同外,多数的标准内容皆有「组织背景分析」、「融合 ISO9001:2015」、「采用 HLS 高阶架构」、「导入风险思维与进行风险管理」、「强化企业组织领导者之责任」等共通点。其中对于「组织背景分析」更特别强调了「4.1理解组织及其背景」和「4.2了解利害关系人的需求和期望」,要求应将影响组织的内、外部议题作为建立、实施和维持品质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强调品质管理系统与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连结性。也因此,在新版的 ISO 管理系统运作中,不再只关注在各标准所相应的项目范围之执行成效上,而是与企业整体营运管理乃至于绩效表现更密切的结合,恰如透过 SWOT 分析工具的应用,在企业营运策略规划时,纳入各标准相应项目所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议题,然后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借力使力」或「防范未然」;使企业营运得以得到适切的风险控制与绩效有效的提升,达到企业永续获利、经营的结果。 然而,单纯透过「了解组织背景」进行 S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