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搜尋結果共 1713 篇文章

最新 SVHC 候選清單已更新為 247 項

ECHA 於 2025/01/21 公告,將 5 項物質正式列入 SVHC 候選清單: ECHA公布SVHC納入5項物質 歐洲化學總署 (ECHA) 在 2025 年 1 月 21 日公布最新高度關注物質候選清單 (SVHC Candidate List),此次的 SVHC 候選清單更新項目包括 5 項物質,這些物質因為具有持久性及生物累積性、非常持久性及非常生物累積性或其生殖毒性,而被歐盟會員國政府提案建議納入 SVHC 候選清單。 而先前提議納入的 tris (4-nonylphenyl, branched) phosphite, 亞磷酸三 (4-壬基苯基,支鏈) 酯,則與 2019 年 7 月 16 日納入的 TNPP 整併為同一項 SVHC 項目。物質基本資訊請參照下方列表:  No. Materials EC No. CAS No. 納入原由 可能應用 1 reaction mass of: triphenylthiophosphate and tertiary butylated phenyl derivatives三苯基硫代磷酸與叔丁基苯衍生物的反應物 421-

中國大陸 RoHS:新版標識要求與限量要求標準修改單同步實施

2025 年 1 月 14 日,電器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標準工作組發佈有關中國大陸 RoHS 的通知,內容如下: 中國大陸電器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標準工作組通知 各有關單位:推薦性行業標準《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標識要求》(SJ/T 11364-2024) 於 2024 年 12 月 25 日發佈並將於 2025 年 4 月 1 日開始實施,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 26572-2011) 第 1 號修改單於 2024 年 6 月 29 日發佈並將於 2026 年 1 月 1 日實施,建議企業充分做好準備,最晚於 2026 年 1 月 1 日同步實施上述兩項標準。電器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標準工作組將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 延伸閱讀:GB/T 26572-2011 第1號修改單  SJ/T 11364-2024 2024 年 12 月 25 日,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行業標準更新資訊——SJ/T 11364-2024《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標識要求》。此標準的更新是為了更完善地規範電器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標識規範,明確相關

全球化學法規動態:美國 TSCA、歐盟管制與 REACH 最新變更

SGS 實時關注最新法規變動,協助您的產品符合當地規範。 美國環保署推遲 TSCA 針對三氯乙烯 (TCE) 管制規則生效日期 美國環境保護署 (EPA) 於 2025 年 1 月 28 日公告,將《有毒物質控制法》(TSCA) 下針對三氯乙烯 (TCE) 的最終管理規則生效日期從 2025 年 1 月 16 日延後至 2025 年 3 月 21 日。此決定係依據美國總統川普發布的行政命令,要求審查前一屆政府於任期最後幾個月內頒布的法規。EPA 將利用這段期間,重新評估該規則可能涉及的事實、法律及政策議題。 歐盟委員會加強執法 確保歐盟指令完整且及時轉換歐盟委員會 (EC) 近日對未能及時將歐盟指令納入當地法制的成員國展開行動。由於部分成員國未通報其轉換措施,EC 已發送正式通知函,涵蓋環境、金融、司法、稅收、運輸等領域共 11 項歐盟指令。目前仍有 27 個成員國尚未完成轉換,相關成員國須於 2 個月內回覆並落實相關法規,否則將面臨 EC 進一步的執法行動。  與電子電器禁限用物質管控相關:EC 呼籲成員國全面轉換限制電子電氣設備中有害物質的指令。EC 

歐盟化學品法規動態:正己烷可能受 SVHC 監管

#REACH#SVHC#正己烷#N-hexane 斯洛維尼亞提議將正己烷 N-hexane 納入 SVHC 清單,預計 2025 年 8 月 4 日前提交文件。ECHA 後續將公開徵求意見。 正己烷被提議納入 SVHC 2025 年 2 月,歐洲化學品管理局 (ECHA) 公告,斯洛維尼亞提議於 2025 下半年將「正己烷」(N-hexane) 納入至 SVHC 建議物質清單。目前該提案正處於「提議方準備相關物質文件」階段,預計 2025 年 8 月 4 日前提交。延伸學習:2025/05/29_成品廠商的REACH法規符合性評估網路研討會。 後續 ECHA 將對該物質發起公開徵求意見,所有利害關係人均可在這段期間向 ECHA 提供反饋。若反饋意見經評議通過,「正己烷」將被正式加入 SVHC 候選清單。截至目前,SVHC 建議清單中共包含 4 項物質。相關文章:全球化學法規動態:美國 TSCA、歐盟管制與 REACH 最新變更。 物質名稱 預期提交日期 EC No. CAS No. N-hexane正己烷 2025/8/4 203-777-6 110-54

ECHA 發布 2025 上半年最終 SVHC 建議清單

#REACH#SVHC 2025 年上半年 SVHC 建議清單正式發布,刪除 3 項提案後,最終名單開放 45 天徵詢意見。企業需關注新列入物質,確保供應鏈合規並評估替代方案,以降低法規風險。 2025上半年SVHC建議清單公開徵詢意見 經過審慎評估與刪除 3 項提案後,2025 年上半年高度關注物質 (以下簡稱 SVHC) 最終建議名單已於 2025 年 2 月底正式公佈。該清單涉及多種可能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並將開放 45 天公開徵詢各界利益相關者的意見;一旦相關物質被認定為 SVHC,它們將被添加到 SVHC 候選清單中。 SVHC建議清單最終更新 物質名稱 提交日期 EC No. CAS No. 1,1,1,3,5,5,5-heptamethyl-3-[(trimethylsilyl)oxy]trisiloxane 1,1,1,3,5,5,5-七甲基-3-[(三甲基甲矽烷基)氧基]三矽氧烷 2025/2/28 241-867-7 17928-28-8 Decamethyltetrasiloxane 十甲基四矽氧烷 2025/2/28 205-491-7 141-

中國大陸公開徵求對《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报批稿)的意見反饋

中國大陸 RoHS GB/T 26572-XXXX《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修訂草案完成,公開徵求回饋意見。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啟動意見徵詢 中國大陸「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等 3 項強制性標準 (报批稿) 的編制工作。並於 2025 年 4 月 14 日公告,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意見徵詢至 2025 年 4 月 21 日截止。 此次報批稿代替 GB/T 26572-2011《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及其第1號修改單,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报批稿) 主要修訂內容 a) 增加了「有害物質」、「環保使用期限」、「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達標管理目錄」和「應用例外」4 個術語和定義(見 3.2,3.6,3.7 和 3.8);b) 增加了電器電子產品分類及有害物質限制使用要求(見第 4 章);c) 增加了標識要求(見第 6 章);d) 增加了標準實施相關要求(見第 7 章);e) 刪除了“限用物質”定義(見 GB/T 26572-2011

供應鏈注意!REACH 建議清單再新增三項物質

歐洲化學總署於 REACH 新增三項物質於建議清單,並完成三項物質的意見徵詢,未來極有可能會納入 SVHC 候選清單之中。即日起,SGS 也開始提供檢測服務囉。 REACH 建議清單更新 REACH 建議清單於 2025 年 2 月 28 日公告新增三項物質,因為這些物質具有非常持久性及非常生物累積性、生殖毒性等性質,而分別被提案建議納入 SVHC 候選清單,並於 2025 年 4 月 14 日完成意見徵詢。 儘管建議清單物質尚未正式納管,但卻表示這些物質的危害性已受到關注,除了 REACH SVHC 之外,也可能被其他區域的化學物質管理辦法所限制,諸如濃度限值、工安要求或排放規定等。 新增物質與其特性如下表: No. Material EC No. CAS No. 納入原由 可能應用 1 1,1,1,3,5,5,5-heptamethyl-3-[(trimethylsilyl)oxy]trisiloxane甲基三(三甲基矽烷氧基)矽烷 241-867-7 17928-28-8 非常持久性及非常生物累積性-Article 57(e) 溶劑應用、潤滑劑、消泡劑等 2 Decam

REACH SVHC 清單再擴增!新增 3 項高關注物質,總數達 250 項

歐洲化學總署 2025 年 6 月16 日 在 REACH 公告新增三項物質於 SVHC 候選清單,SGS 於即日起開始提供檢測服務。 REACH SVHC 候選清單 6 月底更新 REACH SVHC 高關注物質候選清單於 2025 年 6 月 16 日公告通過新增三項物質,因為這些物質具有非常持久性及非常生物累積性、生殖毒性等性質,並於同年 6月 25 日正式加入 SVHC 候選清單,目前 SVHC 項目總數已達到 250 項; 除了REACH SVHC 之外,新增的三項物質也可能被其他區域的化學物質管理辦法所限制,諸如濃度限值、工安要求或排放規定等。 新增物質與其特性如下表: No. Material EC No. CAS No. 納入原由 可能應用 248 1,1,1,3,5,5,5-heptamethyl-3-[(trimethylsilyl)oxy]trisiloxane甲基三(三甲基矽烷氧基)矽烷 241-867-7 17928-28-8 非常持久性及非常生物累積性-Article 57(e) 溶劑應用潤滑劑消泡劑等 249 Decameth

歐盟啟動 RoHS 排外延用意見徵詢

大範圍區塊 “歐盟委外 RoHS 排外調查單位 Oeko Institute 公告意見徵詢 2011/65/EU 指令 5 項豁免的延用和 1 項豁免的撤銷申請。” REACH SVHC EU RoHS 排外調查已啟動 歐盟委外 RoHS 排外調查單位 Oeko Institute 公告,啟動利害關係人意見徵詢。本次意見徵詢的範圍涉及 5 項排外的延用申請和 1 項排外撤銷。 本次意見徵詢是 RoHS 計畫 28 (Pack 28) 的一部分,涉及 2011/65/EU 指令附件三第 2(b)(4)-I、4(f)-I、45 條和附件四第 42、49 條等 5 項的排外延用申請,以及附件四第 14 條排外的撤銷。利害關係人意見徵詢將於 2025 年 6 月 6 日至 2025 年 8 月 1 日進行,為期 8 週。 相關豁免 請求類型 申請人 附件三2(b)(4)-I 其他一般照明及特殊用途之燈 (例如感應燈):15 mg。 延用 Lighting Europe,NARVA 附件三4(f)-I 其他本附件未提及之特殊用途放電燈的汞。 延用 Lighting Eur

不含鈷、鎳的電動車電池崛起 對雨林是「好消息」

電動車電池所使用的鈷、鎳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印尼,兩國的礦產長久以來涉及破壞森林、污染水源、人權等爭議。最新報告指出,磷酸鐵鋰(LFP)電池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鋰鎳錳鈷電池(NMC)需求下降。森林保育團體認為,鎳、鈷的需求降低,對森林來說是正面消息。 鈷與鎳逐漸退場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5月的《2025年全球關鍵礦產展望》(Global Critical Minerals Outlook 2025)報告,電動車近年轉向LFP電池,2020年占比不到10%,2024年已接近五成。 《氣候之家》(Climate Home News)報導,因為鈷、鎳價格高,而LFP電池的成本較低,安全性高,加上能源密集度持續提升而備受青睞。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與寧德時代就宣稱,新電池只要充電5分鐘就能跑400-520公里。 電池的礦產與製程大多有過度集中的問題。傳統的鎳電池裡,67%的鈷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63%的鎳來自印尼。歐洲森林倡議組織「蕨」(FERN)委託法國智庫與維也納大學進行研究發現,若全球都改用LFP電池,2050年森林砍伐面積可減少43%。 「這對全球森林是正面消息」,蕨的倡議專員傅

CN RoHS修訂草案完成公開徵求意見

2025年4月14日,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告:根據國家標準委下達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完成《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要求》(CN RoHS)等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稿(草案)的編制工作。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對標準報批稿及編制說明(見官方公告附件1、2)予以公示,截止日期為2025年4月21日,目前業已完成意見收集。 參考連結:[官方公告]  適用範圍《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要求》規定了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和標識要求。適用於在中國大陸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 此強制國家標準融合和完善了GB/T 26572-2011《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的限量要求》及其修改單與SJ/T 11364-2024《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標識要求》相關內容,十大類有害物質限值要求與國際行業要求保持一致。本標準主要支撐《管理辦法》的深入實施,是RoHS管控領域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 主要更新技術內容1. 將電器電子產品管控有害物質種類由6大類增至10大類,新增4項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 電器電子產品中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質清單及限值

歐盟 RoHS 指令豁免失效提醒&相關更新

歐盟 RoHS 附件 III 中的多項燈具相關豁免條款,已自 2023 年起陸續失效,企業應特別注意 2025 年起新一波失效項目的實施影響。 歐盟 RoHS 豁免條款失效情況 截至 2025 年 2 月 24 日,歐盟 RoHS 指令失效的豁免條款涉及附錄 III 中如下燈具中的汞: 單端(緊湊型)螢光燈中的汞含量不得超過: 1(f)-II. 特殊用途:5mg/燈 其他類型螢光燈中汞含量不得超過: 2(b)(3). 管直徑 >17 毫米的非直型三基色螢光燈(例如 T9):10mg/燈; 2(b)(4)-I. 用於其他一般照明用途或特殊照明用途的燈(例如感應燈):15mg/燈。 特殊用途的冷陰極螢光燈和外置電極螢光燈(CCFL 和 EEFL)中的汞含量不得超過: 3(a). 較短長度(≤ 500 毫米):3.5mg/燈; 3(b). 中等長度(500 毫米 < 長度 ≤ 1500 毫米):5mg/燈; 3(c). 較長長度(> 1500 毫米):13mg/燈。 4(f)-I. 附錄 III 中未特別提及的其它特殊用途的放電燈中的汞。 RoHS 豁免條款修訂進展 歐盟於

進不了門,留不住貨:近期歐盟電子產品抽測不合格通報案例分享

在 2025 年 1 月至 2 月,歐盟 Safety Gate 系統公佈多起電子產品違規案例,主要涉及違反 EU RoHS 指令、POPs法規、REACH法規,主要違規物質包括鄰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DEHP)、短鏈氯化石蠟 (SCCP)、鉛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歐盟持續加強市場抽查 如先前公告,歐盟會逐漸增強境內產品法規符合性審查力度,不定期的針對境內市場的產品以及等待入關的貨物實施抽查。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Safety Gate:the EU rapid alert system for dangerous non-food products)每週將彙整並公佈各會員國的產品違規資訊,並將相關資訊公告於歐盟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供消費者和企業參考。 違規產品可能面臨召回、下架、銷毀,甚至是企業商譽受損等風險。尤其是在電子電器產品領域,RoHS、POPs、REACH 等法規已經是重點檢查項目。 SGS 建議相關企業盡早針對產品供應鏈進行管理,確認產品內禁限用物質濃度小於限值,以避免潛在的銷售風險。 2025 年 1–2 月主要違規案例分析 歐盟 Sa

海草、海藻差很大! 台灣重要的海洋「碳庫」正面臨衰退危機

海草床是重要的藍碳,在自然碳匯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台灣的海草生態系統近年在氣候變遷、人為開發的威脅下,面臨著嚴峻的衰退危機。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劉弼仁指出,全球已失去了29%的海草,未來100年預估將再失去30~40%的藍碳生態系。 上月底由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和澄洋環境顧問共同主辦的線上講座「台灣海草碳匯與復育之路」,劉弼仁深入探討了台灣海草床在藍碳議題中扮演的角色與復育現況。 海草、海藻傻傻分不清楚? 最大差異在維管束 許多人常將海草與海藻混淆,但相較於沒有維管束系統的藻類,海草擁有真正的根、莖、葉,透過維管束進行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及光合作用。海草是生活在海洋淺水區的開花植物,它們沉於水中,將根部附著於沙質底部,並在光照充足、水質清澈的沿岸淺水區生長。劉弼仁強調,海草能開花、結果並產生種子,與海藻在外觀和分類上都有極大的差別。 台灣擁有高度生物多樣性,本島與離島的海草床生態也不例外。海草多生長於水深10公尺以內的海域,生長環境多樣,從沙質灘地、珊瑚礁平台到潮間帶等地貌都可以看到海草族群,分布範圍包括新竹、台中到嘉義、台南、屏東、台東以及離島等地。台灣的海草目前共有12種,包含甘草

AI偵測海廢有限制 僅能辨識三種

台灣四面環海,但海岸受人為活動及地形影響,易堆積海廢。國立中央大學開發AI技術辨識海廢種類,能夠以無人機拍攝高解析度影像,分析三種海廢的組成、分布及數量;海保署亦與相關團隊合作。不過研究團隊於24日「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上坦言,礙於經費少、人力有限,資料庫數據仍不足,AI辨識準確度尚有待提高。海保署亦承認,無人機目前主要針對海污,並非海廢,希望增加無人機偵測海廢的預算編列。 AI暫能辨識三種海廢:寶特瓶、浮球、保麗龍 根據環境部數據,去(2023)年全國海廢現存重量達940噸。海保署23日起一連四天舉辦「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柯佳吟在會上指出,海洋廢棄物不只影響海洋生物,也會影響船舶航行,甚至增加船舶維修費用,帶來經濟損失。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系統實驗室教授陳繼藩則指,近年已開發AI技術並設置「海洋廢棄物自動辨識網路平台」。AI模式會分析無人機照片,辨識寶特瓶、浮球、保麗龍共三種海廢的分布及數量。不過他坦言,現行模式仍有限制,例如照片解析度需高於5公分,一般可分析到寶特瓶瓶身,但無法分析到單獨且小塊的瓶蓋,「海岸垃圾有很多是瓶蓋,它可以埋在

預防高溫熱死人 雇主引入智慧穿戴裝置

位在美國華盛頓州半乾旱沙漠的漢福德廠(Hanford site)曾是生產國防用鈽的主要工廠,現在已進入核廢料清理階段。這裡夏天炎熱,動不動就超過32 °C,能源部(DOE)今年引入熱壓力監測臂章與無線設備,降低工人在高溫下的意外。 高溫創紀錄 預警系統降低傷害 全球頻頻創下高溫紀錄,戶外工作者首當其衝,愈來愈多場域開始使用熱壓力預警系統。偵測器檢查工作人員的心率和核心溫度等資料,超過一定數值就會發出警訊,讓安全人員提早介入,降低高溫傷害和意外風險。 「我們的工作涉及高輻射、危險化學物質和重金屬,跟這些相比,高溫仍是我們最大風險之一。」位在美國田納西州的核能設施拆除場域使用了SlateSafety臂帶。承包商安全及健康經理米勒(Stephanie Miller)告訴《美聯社》,有了這個設備後,工人身體狀態不佳,他會收到警報並且即時處理,需要送醫的人數顯著減少。 2022年,德州有近300人死於高溫相關的疾病。德州建築承包商Rogers-O’Brien公司的工人每週在酷暑中工作50~60個小時,公司從去(2023)年引入穿戴式感測器與Safeguard軟體。 Rogers-O&

不只人工智慧 iPhone 16還有哪些綠色競爭力?

蘋果公司一年一度的新產品問世,除了功能更強大、搭載首款人工智慧服務外,iPhone 16系列新機種能源消耗減少20%,再生材料使用比重最高到30%,同時預告2025年將達到包裝材料100%使用再生材質,持續向蘋果2030碳中和目標前進。 蘋果電腦10日推出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具備更大的顯示器、可快速取用先進相機系統的全新「相機控制」、創新專業級相機功能帶來全新創意能力,由A18 Pro晶片驅動。全新Pro機型配備全新4800萬像素Fusion相機和更快速的四合一像素感光元件,能以杜比視界模式錄製4K120fps的影片,達成iPhone歷來最高解析度和影格速率的組合。 功能升級還包括:4800萬像素超廣角相機,拍攝照片解析度更高,支援微距攝影;兩款Pro機型皆具備5倍望遠相機;還有錄音室品質麥克風,可錄製更生動的音訊。iPhone 16 Pro Max採耐用鈦金屬設計,具有更大的顯示器、所有Apple產品中最薄的邊框,以及大幅躍升、iPhone歷來最佳的電池續航力。 個人智慧系統Apple Intelligence上市 新機9月13日開放預購

專為AI打造還支援儲能 伊頓2款UPS進軍資料中心市場

因應人工智慧的需求,許多科技大廠加速在台灣設置資料中心,帶動能源管理的需求,不斷電系統(UPS)大廠伊頓(Eaton)4日在國際半導體展出兩款專為資料中心建置的UPS,新任伊頓電氣台灣與菲律賓總經理林鈺培也首度亮相,他透露為滿足半導體AI、資料中心客戶,今(2024)年伊頓已在台灣擴充一倍的產能。 新一代UPS電力容量提升,下一步導入熱監控功能 攤開伊頓的客戶名單,包含微軟、Google、亞馬遜等一線大廠,由於這些科技大廠持續在亞洲建置區域型(Region)資料中心,林鈺培透露,「目前台灣手上已經有好幾個案子進行中,很快就會有好消息。」 針對資料中心大電力的需求,伊頓推出93T系列UPS、9395XR UPS兩款產品: • 93T系列UPS:專為資料中心、工業設施及大型商業建築設計的不斷電系統,提供15~200kVA(千伏安)不同功率範圍的選擇,採用雙轉換技術,效率高達98%以上,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與運行成本。 • 9395XR UPS:專為AI大型資料中心打造,單櫃功率達2.5MW,較傳統UPS節省78%占地面積。此外,9395XR支援與鋰電池結合,適用於儲能應用場景,為大型資料中心

露營咖福音! MIT蚵殼再生環保發熱包有望明年9月上市

蚵殼也能變成露營煮食神器!台灣俗稱蚵仔的牡蠣,是台灣具重要經濟價值的貝類水產,採肉後殼可循環再用。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把蚵殼粉製成自發性加熱包,2分鐘後即可使外盒水溫升至90℃以上,為調理包加熱,適合軍用或露營咖在戶外使用,甚至可成為防災包裡的一員。全台廢棄蚵殼年產量約12萬公噸,水試所正與廠商洽談相關產品生產與銷售串連,有望明(2025)年9月上市。 MIT蚵殼粉加熱包 露營、軍隊、防災都適用 農業部水試所昨(11)日於台灣智慧農業週舉行「蚵班出身,真正蠔」研究成果分享會,水試所加工組發表蚵殼循環利用技術。副研究員高翊峰表示,蚵殼磨成粉後再改質變成氧化鈣,加水後會產生熱反應,能把水加熱到90℃以上;配搭調理包使用,食材可在不生火的情況下,於8分鐘內把內部品加熱到約50℃,並維持約20~30分鐘,為人體適口溫度,發熱效果與市售發熱包相當,不論是軍用、露營咖或外食族,都可隨時隨地享用熱食,甚至成為防災備品。 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表示,曾收到軍人詢問台灣製而非中國製的環保發熱包。事實上,蚵殼環保加熱包技術在疫情期間已成功研發並申請專利,但「叫好不叫座」。高翊峰解釋,曾有廠商有意投資生產設備,但評估

碳費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起徵 2030年最高每噸1800元

歷經半年討論,碳費費率初步定調。環境部今(9)日再度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會中委員給出明確的碳費區間,一般費率起徵價為每噸300至500元,以2至3年為期分階段調升,優惠費率區間則將在下次會議確定。環境部表示,兩種費率區間確定後,將決定實際碳費費率,預計年底預告費率,將用於計算、徵收企業2025年碳費。 碳費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起徵 待環境部拍板最終數字 排碳大戶將在明(2025)年開始試申報碳費、2026年開始繳費。環境部今日召開第五次碳費審議會,歷時四個半小時,碳費數字終於初步定調。 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會後受訪指出,目前已確定一般費率區間:起徵價每噸300至500元,分階段調升至2030年後,則為1200至1800元。黃偉鳴表示,9月底、10月初的第六次會議後,將由環境部考量各方因素拍板具體數字。 黃偉鳴表示,碳費費率區間的訂定,是參考鄰國的碳定價經驗及國際評估報告,如新加坡碳稅目前就收到每噸台幣500元以上。 碳費審議會民間代表、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無奈表示,費率和期望有所差距,目前費率可能折扣完可能連300元都不到。對於最終公告費率,環團希望環境部守住「優惠後300元

error: 內容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