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尋結果共 1713 篇文章

歐洲化學總署(ECHA)收到逾300萬件危險化學物質與混合物之分類與標示通知

依據歐洲議會與理事會2008年12月31日公告之第(EC)No 1272/2008號有關化學物質與混合物(mixture)之分類、標示及包裝制度之CLP法規(Regulation on classification, Labelling and Packaging of substances and mixtures)新規定,所有製造或進口危險物質並於歐盟市場銷售化學品之廠商須於2010年12月1日前將物質進行分類,並於2011年1月3日前通知歐洲化學總署(ECHA)。分類之目的在確認化學品是否對健康與環境具危險性,及確認相關工作者與消費者所使用化學品之標示資訊。新規章使歐盟分類體系與聯合國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UN Globally Harmonisd System)相一致,確保相同危險物質在全球以同樣方式被描述與標示,並使ECHA可據以建立首批歐洲危險物質與調和分類之清單 。至截止日ECHA共收到3,114,835件化學物質分類通知。 依據歐盟新規章,物質與混和物須分類為特定危險層級與種類,並標示適當之危險圖表(hazard pictograms)、標誌文字、危險說明與預防說明,以確

沃爾瑪綠色採購 科技廠嘗甜頭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綠色採購」計畫明年正式上路,高達百萬家供應商的商品,必須依時程陸續取得碳足跡排放認證才能上架。已取得認證的大廠如台積電、聯電、友達、奇美電與華碩等,等同率先取得沃爾瑪綠色採購門票,將開始嘗到綠色的甜蜜果實。 以台積電為例,一年營收高達4,000億元,其中五成來自美國市場,有了碳足跡認證,等於是為明年進入美國、甚至是全球市場,提供有力的保證。 同時,全球消費者環保意識高漲,採購綠色商品已成為趨勢,減碳電子產品肯定是未來的潮流。 沃爾瑪響應環保,用標籤愛地球,2009年7月宣布綠色採購計畫,2011年正式實施;2015年以前,所有上架商品都須標示碳足跡排放量等環保資訊,否則一概不准上架。 沃爾瑪旗下有10萬餘家供應商,一家供應商可能有數十家代工與代理商,將使得全球高達數百萬家供應商都受影響。 台積電、聯電、友達、奇美電、華碩等是國內最早有碳足跡產品認證的大廠。幫戴爾、惠普代工的仁寶與廣達等系統大廠,也已成立綠色部門因應;宜特、資通則是國內碳足跡檢測軟硬體商,這些都是碳足跡概念股的代表。 業者表示,所謂碳足跡標示,就像食品中的卡路里標示一樣,熱量愈少

4KG垃圾換1KG蔬果 巴西「最綠城」

位在巴西的庫里提巴,除了擁有眾多的綠色樹林,更是全世界資源回收率最高的城市。當地政府祭出「垃圾換食物」的方法,民眾只要撿拾垃圾,做好資源回收,4公斤垃圾,就可以換1公斤的蔬菜水果。為了兌換免費食物,當地民眾慢慢養成垃圾分類回收的好習慣。 提高資源回收率的最大功臣是當地的小老百姓。每天有數以千計的民眾,推著小推車,沿路收集垃圾儲存。專案負責人文森:「只要這些人願意,我們會讓這個計畫持續,不但可以幫助城市乾淨,也能幫助他們在餐桌上,有食物可以吃。」 讓居民溫飽,也讓城市變乾淨,還能減少政府對低收入戶的支出,一舉好幾得,垃圾能變黃金,但是巴西政府萬萬沒想到,卻也衍生問題:因為居民撿時垃圾,除了可以換食物,也能把垃圾賣給私人的回收公司,換取現金,所以在城市邊緣,每戶花23000美元新蓋的國宅,就成了低收入戶民眾囤積垃圾的倉庫。 為了避免附近河川遭到污染,政府強力勸說,還幫他們打造放垃圾的倉庫。目前已經有10個回收倉庫,供民眾使用,要把垃圾從髒亂、汙染的臭名,徹徹底底變成資源再利用的代名詞。 –資料來源:TVBS

德國自2011年7月起調降太陽能裝置設備補貼

德國再生能源發電由政府立法優惠收購,補貼金額再轉嫁至電價結構由全體用電戶分攤,今年再生能源補助金額已達135億歐元,許多電力公司紛紛於年初調漲電價,為避免未來電價漲勢失控,德國政府決定自2011年7月起大幅調降太陽能裝置設備補貼,最高刪減幅度可達15%,且2012年可能再繼續刪減9%,即一年內最高調降幅度達24%,每瓩太陽能光電價格降至21.84歐分。 消息一出後市場反應不一,SMA Solar、Phoenix、Centrotherm及Solarword等公司股價隨之上揚,但Conergy、Q-Cells及Roth & Rau等大廠股價則不升反降。德國聯邦能源暨水資源協會(BDEW)對此則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於減緩外國供應商加入德國市場競爭。根據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育暨核能安全部(BMU)先前估計,2010年德國太陽能發電量最多可達5000MW,但實際發電量卻高達1萬7000MW,超出預期。部長Dr. Norbert Röttgen表示,德國太陽能光電發展成功證明再生能源未來潛力無窮,但為避免電價調漲失控,適時以政策調節有其必要性。 資料來源:國貿局

芬蘭開始使用酒精含量較高之95汽油

芬蘭加油站本年1月1日起陸續改用酒精含量達10%之95汽油,原本所使用酒精含量5%之95汽油將逐漸退出市場。部份汽車引擎不適用酒精含量達10%之95汽油,必須改用價格較高之98汽油。酒精含量提高至10%後,95汽油附加稅略有調降,加油站會將降稅部份反應於油價,回饋給消費者。 95汽油為芬蘭目前使用最廣之汽油,酒精含量提高至10%後,仍可適用於目前約72%之車輛。95汽油提高酒精含量後,除可減少汽車行駛過程中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可提高再生能源之使用。 資料來源:國貿局

德國BfR提醒民眾注意美髮產品中的甲醛

2010年12月3日消息,德國聯邦風險研究所(BfR)近日表示,建議對美髮產品中部分含有高濃度甲醛的產品進行整頓。 BfR的研究顯示,在這些美髮產品中,處於游離狀態的1.7%到1.8%的甲醛濃度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甲醛對於眼睛、皮膚以及粘膜有強烈性的刺激。 此外,該物質還會導致過敏,嚴重時導致休克。 BfR將其歸類為人類致癌物質。 最近的科學討論表明甲醛與白血病的發生可能存在一定聯繫。 對於室內空氣中的甲醛含量,BfR給出的安全值為0.1ppm。 歐盟規定,禁止在美髮產品中使用甲醛。 但是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理髮師通過直接進口或因特網從國外購入用於頭髮拉直等用途的美髮產品,使甲醛風險大大增加。 據悉,在歐盟範圍內,甲醛只被批准用作指甲油活性成分,且最高使用比例為5%;化妝品中作為防腐劑的使用量為0.2%,只要含有0.05%就必須作標籤說明。 而在對直髮美發產品的檢測中發現了1.7%到1.8%的甲醛含量。 BfR建議聯邦各州主管當局應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檢查,例如對含有甲醛的美髮產品進行檢測,並告誡消費者不要使用這類產品。 資料來源:WTO檢驗檢疫信息網

芬蘭在新加坡的生質燃料廠興建完成

芬蘭Neste公司在新加坡投資興建的全球最大生質燃料廠已順利完工,興建總成本達5.5億歐元,預計2011年全面運轉,屆時將使用棕櫚油與動物油脂生產生質柴油。Neste公司表示該公司之生質柴油品質優良,即使在低溫下效能亦佳,適用於所有的柴油引擎,可與其他石化柴油混合使用,並可減少溫室排放效應40~80%。 Neste公司在新加坡的生質燃料廠年產能達80萬公噸,將僱用員工約120人;該公司另於荷蘭鹿特丹投資興建的生質燃料廠預計可於2011年上半年完工。使用棕櫚油生產生質能源目前仍有爭議,環保人士反對的主要理由為:種植棕櫚樹必須大量砍伐熱帶雨林,對生態環境將有深遠影響;Neste公司特別強調:未來該公司使用的棕櫚樹都會來自合乎環保要求的林地。 –資料來源:國貿局

歐盟顧問就消費品永續發展標籤計劃發表意見

2010年12月14日,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EESC),針對歐盟的機構執行一個意見調查活動,並發表有關公平交易及消費品永續發展標籤計劃的意見。 該意見報告鼓勵歐盟增加規範和資源性的標籤計劃,以加強公平貿易及其他消費標籤計畫。 EESC的意見是根據歐盟委員會”促進可持續發展”通訊報告,文中委員會鼓勵促進消費品標籤計畫,至少,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但也表示隨著傳播各種標識制度,也會增加消費者的困惑,該計劃負面影響也將造成這些標籤失去其可信度。 http://eescmembers.eesc.europa.eu/EESCMembers.aspx?culture=en –資料來源: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EESC)

比利時造紙產業將率先施行環保認證

比利時造紙工業保證所生產的紙產品及紙箱所用的木材來源,均遵守環保規定合法砍伐取得。比利時紙業工會Cobelpa經過一年半的協商,近日與相關業者達成上述協議,希望用絕對及透明的方式,展現比利時所生產的紙及紙箱等產品,絕不使用違反環保的木材原料。Cobelpa工會表示,歐盟的法令要在2013年才開始要求會員國實施,比利時造紙產業是歐洲唯一領先施行的國家。 Cobelpa指出企業反應,越來越多的印刷廠使用有 「證明」的紙張,亦即經過PEFC或FSC機構的追溯查證,證明木材纖維或是再生紙的紙漿來源是合乎環保要求的。其宗旨在避免非法砍伐木材取得原料,破壞寶貴的森林生物多樣性或生態保護區。 比利時紙產業每年生產2百萬噸的紙張,總產值約20億歐元 ,相關從業人員超過4千人。目前,比利時紙產業每年消耗290萬立方尺的木頭,多數由法國和德國進口。也使用紙漿,半數來自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某些來源違反環保規定,例如為了種植基因改良農產品而砍伐大量森林,例如印尼就有許多,因此該國已被列入紅色名單國家。 資料來源:國貿局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6屆締約方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6屆締約方大會(COP-16)於本(99)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期間在墨西哥坎昆召開。對於我友邦在會議前致函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女士,以及在第16屆締約方大會(COP16)高階會議上發言支持我參與UNFCCC,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 我友邦致函Figueres執行秘書及在墨西哥坎昆大會執言時強調,全球回應氣候變遷必需確保全面性參與的脈絡,氣候變遷需要所有國家立即展開全球行動。有鑒於台灣的經濟及科技力量,特別是對國際合作人類發展,以及對因應氣候變遷的貢獻,呼籲各國代表同意邀請台灣參加UNFCCC進程討論。 本次致函支持我參與UNFCCC的友邦包括:帛琉、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諾魯、多明尼加、聖文森、尼加拉瓜、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薩爾瓦多、布吉納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史瓦濟蘭及甘比亞13國;另在坎昆高階會議上為我執言的友邦包括:帛琉、吐瓦魯、吉里巴斯、貝里斯、索羅門群島、巴拿馬、甘比亞、馬紹爾群島及尼加拉瓜共9國。 爭取有意義參與UNFCCC為我國政府既定政策,我願為全球因應氣候變遷問題積極貢獻一己之力

德國重視水力發電商機

水力發電的優點。水力發電技術已非常成熟,相較於火力發電,更沒有温室氣體排放及油價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而小型水力發電廠(small hydro)也廣為各界所接受。另外,水力發電效率達85%,優於再生能源的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之20%及40%。水力電廠更具備多項其他功能,如:防洪、航運、農業灌溉及休閒旅遊等。 能源價格上漲趨勢及氣候變遷等將使水力發電成為贏家。由於氣候變遷、全球能源使用量日增及石油逐漸開採殆盡等因素造成電價日益上升,預期水力發電將受到重視。德國經濟學家分析,歐洲各國電價在2030年前平均每年將上漲4%。另外,經濟發展也將促使油價上漲、公共工程支出增加,並迫使各國重新調整環保及氣候變遷的政策,有利於水力發電的發展。 歐盟單一電力市場(Single European Electricity Market)正逐漸形成中。1990年代末期迄今,建造一個單一的電力市場,一直為歐盟的重要政策之一。主要硬體基礎建設已逐步進行,如各國邊境電力網路互連點擴增、北海環風電場(North See Ring)完工及高壓電輸送網路擴建。因此,諸如斯堪地那維亞或東南歐等偏遠地方電力市場阻絕問題,將獲改善。

REACH-IT系統在註冊截止日之前兩周全天開放

2010年11月8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在網站上發布聲明,強烈建議REACH法規下相關物質的領頭註冊人在11月30日註冊截止日之前的最後兩週提交註冊卷宗,以便其他物質信息交換論壇成員有足夠的時間向ECHA提交註冊卷宗。報告說,在未來的兩個週末,REACH – IT系統將會保持開放狀態,這就意味著,REACH – IT系統會從11月15日(GMT 2)10.00開始開放直至到11月30日的24.00 (東歐標準時間)。 ECHA預計從現在開始到註冊截止日將會收到超過10,000份註冊卷宗。 此外,ECHA也強烈建議所有註冊申請者於11月28日之前遞交註冊卷宗,這樣在最後期限之前,他們仍然有時間去修改ECHA審核卷宗時發現的問題。最近,不符條件的註冊卷宗數量呈上升趨勢,ECHA認為這是由於註冊者對提交過程不夠熟悉所造成。鑑於此,ECHA決定於11月15日舉辦一個網絡研討會以幫助這些需要註冊的企業。 ECHA還宣布,12月1日REACH – IT系統會將關閉一天,針對REACH第58條的分類,標籤和包裝內容進行升級。

管制溫室氣體 美公布首套產業減排綱領

美國環保署(EPA)10日公布溫室效應氣體減排綱領,協助產業界遵守明年初開始實行的減排新標準。這是美國史上第一套產業減排綱領。 EPA今年稍早公布汽車的排放標準,現在輪到「固定地點」設施,也就是發電廠、煉油廠、工廠。這套綱領,目的是協助發電廠、鋼鐵廠等大型工業找出最好的污染物減排方式,以期符合2011年1月2日就要生效的更嚴格管制標準。新綱領的重點在積極的「減排效率」,而不是消極的排放之後如何「捕碳」來封存。而且EPA認為,捕碳這個辦法的科技尚未好好開發,過於昂貴,不利產業。 新綱領做法包括:煉油廠應以比較乾淨的燃料取代骯髒的燃料,發電廠應該提高電力和能源效率。 1月2日起,排放大戶必須向州政府提報,他們有新建設施時如何減排,以及原有設施更新時能夠如何減排。EPA官員表示,過去30年來,每當有新政問世,EPA都根據「清潔空氣法」公布綱領來協助產業界,這次也一樣,因此不算什麼大突破。 共和黨則反對歐巴馬政府實施新標準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表示美國經濟還在復甦,這樣做會傷害企業。 –資料來源: 聯合晚報

節能環保產業規劃重點扶持六大領域

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基本編制完成,近期將上報國務院。節能環保已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規劃將把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具體而言,在節能產業方面,一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餘熱餘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二是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智能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產品; 三是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 在環保產業方面,一是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二是

乘用車油耗擬降20%的新政下月出爐

本報訊《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三階段標準)將於12月出爐,2011年起將實施。與前兩個階段的標準不同,第三階段標準將單一車企業旗下所有車型納入考核範圍。新標準的油耗限值將較第二階段下降20%,2015年,全國平均乘用車燃油消耗量將降為7L左右。新標準將提出漸進式目標,但2015年開始嚴格按新標準實施。 今年以來,關於降低乘用車油耗的呼聲越來越高,以鼓勵廠家生產耗油較少的低排量緊湊型轎車。符合新政規定與否,將影響企業的盈利。據悉,在工信部商議《第三階段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標準草案時,已經啟動與標準掛鉤的配套財稅政策研究。不達標車企將被處於稅收懲罰,優於標準的車企將享受下調納稅稅率優惠。此外,工信部稱,在實施第一及第二階段燃料消耗量限值標准後,至去年已經累計取消超過800種不符合限值標準的車型。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三階段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汽研中心標準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金約夫表示,第三階段限值標準已擬定完成,不過明年開始正式實施“可能性不大”,因為“目前沒有一家企業完全達標”。 “第三階段油耗限值”是參考美國《公司平均燃料經濟性法》,將車企生產的所

歐盟發出化學物質註冊最後備忘

歐洲委員會最近發出聲明,提醒有關業者必須在今年11月30日前,依照《化學品註冊、評估及許可規例》(REACH規例)的規定,向當局註冊廣泛應用或危險的化學物質。 為REACH規例履行監管責任的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對在歐盟銷售化學品或含化學物質產品的公司發出嚴厲警告,聲明必須遵守限期,在2010年11月30日前向當局註冊有關化學物質。 ECHA表示,截至今年9月10日為止,業者已提交約4,000份註冊文件,數目也在迅速增加。牽頭註冊者宜於9月30日前註冊,萬一出現問題也有時間糾正,同時也讓其他註冊者有充裕時間在11月底前提交文件。業者必須使用REACH-IT電子系統提交文件。 歐委會認同業界的努力,表示要建立及管理物質資料交換平台(SIEF)是個挑戰。業者在這個平台分享化學物質資料,以便履行註冊責任。這個註冊過程不單影響化學品業,也涉及和化學品業間接有關的業者,例如下游用家。 此外,業者辦理化學物質註冊後,必須遵行其供應商提出的安全改進建議,在某些情況下更須就本身的特定用途自行評估風險。 ECHA總監丹塞特(Geert Dancet)在2010年10月6日表示,業界先前承諾註冊,

ECHA開始對三種新提出的物質進行統一分類和標籤公共意見諮詢

ECHA開始對三種新提出的物質進行統一分類和標籤公共意見諮詢 歐盟有關物質和混合物分類、標籤和包裝法規,既CLP法規(EC)No 1272/2008於 2009年1月20日生效。根據此法規規定,歐盟成員國和企業可以對物質分類和標籤進行提議。這些提議會被公佈在ECHA的網站,以供相關方評論。 CLP法規,將逐步取代危險物質指令(67/548/EEC指令)和危險配製指令(1999/45/EC號)。這兩個指令將於2015年6月1日廢除。 最近ECHA宣布三種新的物質已經被提交接受公眾對其分類和標籤方面的評論,這些物質如下: – 乙二醇單乙醚 CAS 110-80-5– 二異丁烯 CAS 25167-70-8– 醋酸乙烯酯 CAS 108-05-4 公共評議截止日期是2010年10月4日。如果提議評議被接受,這些物質會被加入法規的附件六第三部分分類物質列表中,統一分類會公佈在ECHA的網站。在這之後,所有這些物質的生產者,進口者以及使用者需要遵守新的統一分類和標籤體系,確保最後的

ECHA就高關注度物質提案徵求意見

ECHA就高關注度物質提案徵求意見 2010年8月30日消息,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的)發布了一份關於將 11種化學物質確定為高關注度物質(SVHC物質)並添加到REACH的候選列表的提案。並邀請公眾在2010年10月14日之前對這些物質發表意見和評論。 此次提交的11種高關注度物質由奧地利,德國和荷蘭提出,分別為硫酸鈷(Cobalt(Ⅱ)sulphate),硝酸鈷(Cobalt(Ⅱ)dinitrate),碳酸鈷(Cobalt(Ⅱ)carbonate),醋酸鈷(Cobalt(Ⅱ) diactate),乙二醇單甲醚(2 -Methoxyethanol),乙二醇單乙醚(2 -Ethoxyethanol),三氧化二鉻(Chromium trioxide),三氧化二鈷及其低聚碳物產生的鉻酸,重鉻酸(Acids generated from chromium trioxide and their oligomers Group containing: Chromic acid Dichromic acid),1,3,5 – 三氯苯(1,3,5Tric

RoHS指令修訂草案新增BFRs和PVC的限制

RoHS指令修訂草案新增BFRs和PVC的限制     電子消費品大廠Dell、HP、Sony-Ericsson和Acer日前與三個環保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在修訂的歐盟RoHS指令當中限制溴化阻燃劑(BFRs)和聚氯乙烯(PVC)在電子電器產品中的使用。     與這四家電子巨頭一同發表聲明的三個環保組織是國際化學秘書處(ChemSec),歐洲環境局(EEB)和清潔產品行動組織(CPA),他們共同呼籲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在針對RoHS指令修訂草案的投票中,通過對BFRs和PVC的限制。該投票將於2010年6月3日進行。     清潔產品行動組織(CPA)的合夥人Alexandra McPherson在發言中強調,這些公司已經“付出了努力”為證明有害物質是可以被替代的,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上周國際化學秘書處(ChemSec)公佈了一份報告,證明不含有這些有害物質的產品已經在歐盟市場內廣泛存在。     這四家公司之聯合

歐盟將限制首飾含鉛量

歐盟將限制首飾含鉛量 法國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風險評估委員會及社會經濟分析委員會提交報告,建議限制在歐盟市場出售首飾的含鉛量,以及消費品所含的二甲酯(DMF)。 報告建議根據《化學品註冊、評估及許可規例》(REACH規例),限制各類在歐盟市場生產及/或出售的首飾的含鉛量和鉛複合物含量,即每小時每平方厘米釋出的鉛分不得超過0.09微克。首飾涵蓋成人和兒童的貴重首飾和人造首飾。 法國有關當局擔心,兒童吸啜或不慎吞入首飾會吸收當中的鉛份,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兒童中鉛毒的普遍性可能被低估,因為一些症候如頭疼或抽搐等並非中鉛毒的獨有症候,醫生未必察覺真實病因。 對於兒童接觸的鉛份,目前尚未有科學斷定的安全門檻。再者,消費者也很難辨別哪些首飾含鉛。因此,法國的報告認為,防止兒童中鉛毒的唯一方法,是避免他們接觸到這些產品的鉛份。建議如獲接納,向歐盟出口首飾的生產商將須遵守更低的含鉛量門檻。 至於二甲酯,法國建議把現行的臨時限制變成REACH規例下的永久限制。現有的臨時限制規定,成員國須確保市場沒有出售含有DMF的物品。根據歐洲委員會第2010/153/EU號決議,限制有效期至2011年3月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