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尋結果共 1713 篇文章

P&G 為消費者推出防腐劑追蹤網站

P&G 為消費者推出防腐劑追蹤網站 國際消費品集團P&G近日推出產品安全成份資訊網站,其中包含了防腐劑追蹤網,提供消費者產品中含有的防腐劑資訊。 消費者能夠依照產品類別或是防腐劑種類做產品資訊分類搜索。網站目前提供嬰兒濕巾、皮膚保養產品、衣服及家庭清潔用品、空氣芬芳劑以及牙齒保健用品等類別產品中含有的防腐劑資訊供民眾查詢。 網站同時也列出消費者最關注的5種防腐劑成份,並在網站上提供相關安全資訊: – 釋放甲醛的防腐劑 (formaldehyde-releasing preservatives); – 異噻唑啉酮 (isothiazolinones); – 對羥基苯甲酸酯 (parabens); – 三氯沙 (triclosan);以及 – 三氯碳酸苯胺 (triclocarban)。 P&G表示,集團致力於提供消費者透明的產品資訊,以協助消費者做出明智的產品購買選擇。P&G在網站上羅列了超過140種已經於系列產品中停用的香料成份,並將於2017年底前逐步停止於產品中添加三氯碳酸苯胺。P&

中國能源「十三五」再度調高低碳目標

中國能源「十三五」再度調高低碳目標 中國的能源「十三五」規劃可能是世界上最受關注的能源發展藍圖之一。它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碳排放國未來五年的碳足跡將帶來深遠影響。今年 (2017) 1月5日,中國國家能源局終於公佈了這份廣受期待的計劃,其中所涉及的關鍵目標,涵蓋\能源消費總量到風電裝機容量的一系列2020年指標。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透過能源「十三五」,中國可能又一次調高了自己的低碳雄心,凸顯出這個飽受霧霾困擾的國家急於實現能源轉型的迫切心情。 去年 (2016) 3月中國發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這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的氣候與能源目標,比如設置能源消費上限,以及將非化石燃料在國內一次能源構成中的比例提高到15%等等。 如果將這份“頂層計劃”看作中國未來五年 (2016-2020) 的全面發展規劃,那麼「十三五」能源規劃就是能源領域的“子計劃”。這份規劃將包括更多分項目標,從而引導能源部門的政策制定、公共支出、以及項目規劃。 中國政府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和「十三五」規劃中已經明確列出諸多2020年

綠色和平發布〈點擊綠報告〉 宏碁華碩電信三雄列入全球評比

綠色和平發布〈點擊綠報告〉 宏碁華碩電信三雄列入全球評比 為加速企業發展再生能源,綠色和平於19日發布〈點擊綠報告〉,針對全球與臺灣資通訊業的再生能源使用情況進行評比。評比結果發現,臺灣資通訊業已大幅提升能源資訊透明度,該項目整體表現優於 Amazon 與百度等知名企業。綠色和平再生能源專案主任蔡絲婷表示:「能源資訊透明度是發展再生能源重要的第一步,臺灣資通訊業的表現已有顯著進展,值得肯定。」 但在再生能源使用、採購、倡議等面向,臺灣資通訊業的表現仍遠落後於 Apple、Google 等國際品牌。對此,蔡絲婷特別提到日前通過的《電業法》修正案,開放再生能源可直接售電給用戶,蔡絲婷表示,這項重要的開放,使企業可以進行「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由企業帶頭,加速推動臺灣再生能源交易市場,不但可增強企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更可以讓臺灣向綠能大國邁進! 〈點擊綠報告〉的評鑑標準包括能源資訊透明度、再生能源承諾、能源效率與減碳量、再生能源採購、倡議等五大面向,評鑑結果分A、B、C、D與F,A 的表現為最佳,F為英文的 Fail,指該公司在特定

循環經濟倡議 為企業帶來80億美元營收

循環經濟倡議 為企業帶來80億美元營收 根據美國永續顧問公司Pure Strategies作的產業調查研究,發現執行循環經濟倡議並提升資源效益的大企業,與同業相較,在2015年獲利超過80億美元。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永續行動能夠使品牌深入人心,進而帶動銷售、激勵員工士氣,更降低風險與成本。這些因為執行永續行動而獲利的大品牌企業,在未來也將投資更多的永續專案,打造企業永續經營形象。 Pure Strategies邀請了153家年營業額至少2.5億美元的全球知名企業填寫這份產業調查問卷,產業橫跨食品飲料業、成衣鞋業、生技醫療產品業、電子電器業、家庭照護清潔業、個人清潔用品化妝品業以及百貨業。而問卷中的企業永續倡議則包括與氣候變遷、資源效率與循環經濟、永續農業以及化學物質管理議題相關之行動。 這些受訪企業之中,43%藉由執行永續倡議增加1百萬美金以上的營收,45%的企業則經由推動資源與生產力效率提升方案,節省製造成本。以美國家用清潔品大品牌Clorox來說,從2008年開始執行永續改善專案,到2015年底,已經節省了1,500萬美元的製造成本。 受訪者同時也指出產品創新、綠色設計與開發、企業

中國首顆碳監測衛星發射成功 提升國際話語權

中國首顆碳監測衛星發射成功\ 提升國際話語權 北京和華北等近全中國15% 的領土遭到今年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霧霾侵襲後,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中國官員指出,這顆衛星發射旨在提升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要在全球二氧化碳監測里發出‘中國聲音’。 中國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隨着這顆衛星發射成功\,也躋身於繼美國和日本後擁有此類衛星的國家行列。 相關專家表示,這顆碳衛星將使中國初步形成針對重點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此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利用高光譜與高空間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等探測設備,通過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驗證系統,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同時也將提升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 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說,碳衛星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中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能力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 李加洪表示,這顆衛星對提升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他向中國媒體表示,衛星發射後在軌測試約為半年時間。未來中國將適時與國內外

企業社會責任 台投資人重視度全球排第7 日企最低?

企業社會責任 台投資人重視度全球排第7 日企最低? 羅德投信業務行銷長謝誠晃表示,儘管各國在意程度不同,但以企業是否具ESG態度做為投資標準,顯然已成為最新投資趨勢,因根據統計,重視ESG的企業平均績效表現較一般企業更好。 根據調查結果,新興市場投資人較成熟國家更重視ESG投資概念;調查中針對全球28個國家的投資人,就「良好的公司治理」、「良好的社會責任紀錄」、「對環境的正面影響」、「對地方是否有正面的社會影響」、「對全球是否有正面的社會影響」等5個選項的在意程度進行排名,新興國家投資人的重視程度幾乎一手包辦前10名,包含中國大陸、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共8國,台灣排名第7,也高於全球平均,日本、瑞典、英國等成熟國家排行則是倒數。 不過施羅德投信業務行銷長謝誠晃特別澄清,成熟國家的投資人看似最不重視ESG議題,但其實是因為概念已深植。施羅德投資監管部門全球最高主管Jessica Ground認為,歐洲國家進行了大量的環境立法,投資人大多被視為站在ESG投資風潮的前端。 另外是歐洲投資人雖然平均分數低於全球平均,但目前以ESG做為投資概念的投資總金額,歐洲占全球比例超過六成,顯示歐洲投資人

都市擴張失控! 研究:2030年將取代大片農地

都市擴張失控! 研究:2030年將取代大片農地 不只是買有機,在地產銷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根據最新研究,未來恐怕很難「吃在地」!威脅糧食安全的不只是氣候變遷和人口增加,都市擴張也讓農民的處境更艱難。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一份新研究以疊圖分析發現,全球都會區面積到了2030年將增加兩倍,而遭到併吞的土地恰是較為肥沃的農地,估計將造成全球3%至4%的農業損失,其中以稻米受創最為嚴重,全球將減產9%。 都市大規模擴張、深入農地,也將影響農業生產力。根據最新研究結果,都市擴張將造成全球3%至4%的農業損失。這樣的數字聽起來不大,但針對地區和作物來看改變幅度就很驚人,尤其非洲和亞洲的預估農損佔全球80%。 研究人員將農地位置、生產力、2030年都市擴張預測等資料層疊在一起,就能看出未來都市擴張將侵蝕的農地。其中,埃及、奈及利亞、東非維多利亞湖旁的國家和中國東部都是農損熱區 (中國一國的預估農損就佔全球1/4)。 研究指出,全球60%農地位於市郊,這些市郊農地的生產力平均來說是其他農地的兩倍。主要作者、柏林墨卡托全球共同體和氣候變化研究所學者克魯特齊格 (Felix Creutzig) 說,

Walmart “漂綠” 付出百萬美元代價

Walmart “漂綠” 付出百萬美元代價 美國零售業龍頭Walmart日前同意支付百萬美元,解決涉嫌”漂綠”的違規行為。此次違規事件起源於Walmart在加州境內販售標示「生物可分解 (biodegradable)」以及「可堆肥 (compostable)」的塑膠製品,被州政府判定為以不正確標示誤導消費者的”漂綠”行為。 加州法規禁止於塑膠產品上標示「生物可分解」或使用類似的詞彙。加州環境主管機關指出,這類型的產品宣告通常沒有伴隨任何說明,消費者無從得知在掩埋場或其他環境條件下,被丟棄的塑膠產品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 標示「可堆肥」的塑膠產品在加州也同時被禁止,除非產品有通過特定科學檢驗標準,確認該塑膠製品在公立堆肥場中能夠分解。 大部分的加州消費者對於掩埋場塑膠減量非常重視,因此會依據產品標示,購買具有環保績效較佳商品。但是在實際情況下,許\多標示「生物可分解」或「可堆肥」塑膠製品在掩埋場或堆肥場中,由於欠缺分解許\要的溫度、濕度等等環境條件,這些宣稱環保商品還是會在上述場域中千年不化,造成環境汙染問題。因此,積極推動環保法規的加州政府立法禁止塑膠產品標示「生物可分解」或「可

蘋果2017環境報告:推動供應鏈100%使用綠電實現「密迴式供應」

蘋果2017環境報告:推動供應鏈100%使用綠電實現「密迴式供應鏈」 在日前的世界地球日,蘋果發表了它們最新的環境報告,大致上是正在推動讓整個蘋果供應鏈、以及蘋果自營的設施都能100%使用再生能源,同時追求不再開採新礦源,只以回收來的原料打造新品。為此,蘋果也推動了幾項建設計劃。 其中一項,是蘋果在丹麥日德蘭地區的新資料中心,將會採用再生能源來運作,同時也會把資料中心產生的巨幅熱能,回饋給當地社區當作暖氣系統的能源。這座資料中心的一部份能源,是來自農作廢料產生的沼氣,而用來產生沼氣的一部份廢棄原料,又可以再經由改造變成農作肥料,並回饋給當地農民。 蘋果的這項技術是與 Aarhus University 合作研發,後者是丹麥最大的大學。此外,由於使用再生能源,這座資料中心並不會增加當地電網系統的負擔,可以自力運轉。一般來說,資料中心通常會有回收熱能的機制,但也有一些是直接排放掉。少數像是 Amazon 的資料中心,則會將多餘的熱能拿去當辦公室的暖氣。 另一座新設施則是在愛爾蘭的新資料中心。在這裡,蘋果則改用海潮來發電,合作對象則是愛爾蘭的 Sustainable Energy Autho

美國CPSC警告製造商與消費者加強關注阻燃劑禁令

美國CPSC警告製造商與消費者加強關注阻燃劑禁令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 (Consumer Products Safety Commission,CPSC) 敦促製造商在某些產品中停止使用有機鹵素阻燃劑 (organohalogen flame retardants,OFR),並且鼓勵消費者主動要求廠商提供相關資料,以保障消費者對有機鹵素阻燃劑的知情權。 CPSC於今年 (2017) 發布一項指引文件,預計將於下列類別產品中禁止有機鹵素阻燃劑的添加: – 兒童產品; – 家用布品類家具; – 床墊;以及 – 電子設備外殼。 CPSC在指引中並未禁止其他家用產品添加這類物質或是要求黏貼預防性標籤,但是強烈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會長期與肌膚接觸產品時,要求廠商提供無添加OFR,並且出具檢測報告為證。 這項指引提出,在兒童產品、家用布品類家具、床墊以及電子設備的塑膠外殼中必須添加OFR是產業界的錯誤認知,因為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產品中添加OFR對消費者,尤其是孕婦和小孩,的健康傷害大於預防性風險。 資料來源:Chemical Watch (2017-

歐盟環保標章增加清潔用品符合性要求

歐盟環保標章增加清潔用品符合性要求 歐盟委員會於今年 (2017) 6月將針對清潔用品增加更嚴格的環保標章申請符合性要求。新增的符合性要求於2016年11月就已經通過會員國確認。 比較重大的變革包括: – 產品中不能添加塑膠微粒; – 刪除慢性第三類 (H412) 的香精添加減量條文; – 更嚴格的防腐劑要求,只能添加產品最少需要量; – 生物基產品來源必須為永續種植,而棕櫚油、棕櫚仁油以及其他衍生物需提供永續來源認證; – 使用超過80%回收再生材料的包裝可以免除其他包裝相關的要求。 更新的環保標章符合性要求涵蓋\下列六類產品: – 全功\能清潔劑以及衛生設施的清潔用品; – 手洗餐\具洗滌劑; – 餐\具洗滌劑; – 工業用以及商用自動餐\具洗滌劑; – 工業用以及商用洗衣劑; – 洗衣劑。 當新的環保標章符合性要求在六月生效後,所有已取得環保標章的企業會有12到18個月的過渡期來調整產品以符合新的要求。 歐盟委員會政策工作小組召集人Kristine

歐盟委員會澄清紡織品CMR限制範疇

歐盟委員會澄清紡織品CMR限制範疇 歐盟委員會提出紡織品限用286項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以及生殖毒性的化學物質草案。經過一年的公眾諮詢期間,歐盟委員會正在準備限制條文,預計在今年夏天正式在REACH委員會提案。 這個草案將有害物質限用分成兩個階段,限制要求將會以「直接並長期與皮膚接觸」的紡織品為優先實施對象。這個部分的範疇除了衣物與鞋類,更會涵蓋\一些紡織產品如床單、枕頭套以及毛巾。 今年二月,歐盟委員會召開利害關係人會議,廣邀產業公協會、學者專家、業者以及NGO共同參與討論草案中的紡織品範疇。會議中,產業協會認為「直接並長期與皮膚接觸」的分類太過籠統,必須再詳細陳述,畢竟,消費者使用紡織產品的習慣差異非常大。紡織產品上也常會用到釦子、拉鍊等其他非紡織物品,這些物件是否也涵蓋\於草案範疇也必須釐清。尤其是哪些材質的原物料可以被排除於上述草案限制,更要詳細列出。 歐盟委員會提出限制紡織品中含有下列化學物質及其同類物質: – 甲醛; – 鎘、鉻、砷和鉛化合物; – 氯化芳烴; – 鄰苯二甲酸酯; – 極性非質子溶劑; &#8211

Walmart宣布將更進一步減少產品中有害物質

Walmart宣布將更進一步減少產品中有害物質 Walmart宣布將更進一步的減少全產品中1%重量百分比的高度優先化學物質 (high priority chemicals,HPCs),從2014年開始,累計將達到減少96%的有害化學物質。 身為美國零售業巨頭的Walmart在其2017年全球責任報告書中羅列在其消費產品中使用永續化學物質的政策與努力,並宣告這項發展。從2103年起,Walmart就開始要求直接供應商減少或避免在個人清潔用品、紙製品、清潔用品、寵物及嬰兒用品中使用受關注的化學物質,受影響產品多達90,000種,來自超過700家供應商。 2016年,Walmart更宣告減少95%的HPCs,接著並發表受關注的8項化學物質: – 甲苯; –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 鄰苯二甲酸二乙酯 (DEP); – 壬基酚異丙氧基化物 (NPEs,包含9個不同的Cas編號); – 甲醛; – 對羥基苯甲酸丁酯; – 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和 – 三氯沙 (除了通過FDA新型藥劑申請過程,

道瓊永續指數增加企業化學物質管理揭露強度

道瓊永續指數增加企業化學物質管理揭露強度 道瓊永續指數 (DJSI) 成立於1999年,係由美國道瓊公司 (Dow Jones Index)、歐洲STOXX公司與瑞士蘇黎士永續資產管理公司 (Sustainable Asset Management, SAM) 在1999年共同推出,為全球第一個追蹤全球前2,500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 DJSI將開始要求企業揭露更多產品中使用化學物質的資訊。這項更新乃是NGO ChemSec以及永續投資專業機構RobecoSAM共同推動的成果,而RobecoSAM也是提供DJSI企業永續盤查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CSA) 資訊的主要機構。RobecoSAM CSA乃企業年度永續績效問卷,依據產業性質不同,問卷大約有80到120個問題,內容涵蓋\經濟、環境以及社會議題。 在更新的CSA問卷中新增的產品管理部分,要求企業提供產品和有下列物質的百分比資訊: – 受管制的有害物質; – 受到國際關注的物質; – 根據ChemSec整理的Substitute It Now

再生塑膠玩具中發現受斯德哥爾摩公約管制阻燃劑

再生塑膠玩具中發現受斯德哥爾摩公約管制阻燃劑 1995年,聯合國環境署呼籲全球應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定義為「存在於或堆積於動植物體內的、在自然環境中長期循環的對人類有害的化學品物質」。其後,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 (化學品安全論壇) 和國際化學品安全方案 (化學品安全方案) 編寫了一份評估的12個危害環境最嚴重的化學品。 2004年5月17日,最初的128個團體和151個簽署國已經批准公約,公約正式生效。共同簽署同意禁用9項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並同意如果有新的化學品符合某些持續性和跨界威脅的標準,可以審查和補充該公約。2009年5月8日,在日內瓦的公約會議上,公約加入了新一批化學品的管制。 近日,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網絡 (International POPs Elimination Network,IPEN) 發表一項調查結果,在26個國家購買的回收再生塑膠製成兒童玩具中,發現數種被列在斯德哥爾摩公約中的阻燃劑。這些玩具多是以回收電子電器產品的塑膠外殼為原料,其中檢測出的阻燃劑包含八溴二苯醚 (octaBDE),十溴二苯醚 (decaBED

歐盟逸散指引建議室內建材中五種有害物質限制

歐盟逸散指引建議室內建材中五種有害物質限制 根據歐盟最低人體效應濃度值 (Lowest concentrations of interests,EU-LCI) 指引,公布針對5種存在於室內建材的化學物質逸散量限制。受規範的5種化學物質如下: – 2,2,4-三甲基戊二醇異丁酯 (2,2,4-trimethyl-1,3-pentanediol monoisobutyrate),限值 0.3 mg/m3; – 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異丁酸酯 (2,2,4-trimethyl-1,3-pentanediol diisobutyrate),限值 1.3 mg/m3; – 2-甲基-1-丙醇 (2-methyl-1-propanol),限值 11 mg/m3; – 2-苯氧基乙醇 (2-phenoxyethanol),限值 1.3 mg/m3;以及 – 異丙苯 (isopropylbenzene),限值 1.5 mg/m3。 上述的LCI值由德國環境保護署 (UBA) 提出,並希望於2019年底前能夠統整至歐盟EU-LCI

歐盟委員會對玩具採用較低苯酚限值

歐盟委員會對玩具採用較低苯酚限值 歐盟委員會針對三歲以下兒童玩具採用一個新的苯酚 (phenol) 遷移限制,要求不得超過5 mg/L;如果苯酚用於防腐,則其含有量不得超過10 mg/kg。 苯酚通常是製造膠合板玩具的時使用的酚醛樹脂的單體,而聚合物中酚類抗氧化劑的降解,也可能是苯酚的另一來源。 苯酚已經被鑑別存在於遊戲機廢氣、兒童帳篷或隧道以及包裝膜中,同時也曾被發現於兒童洗澡玩具或充氣玩具和PVC。 苯酚被當成防腐劑使用的情況則常見於: – 水性液態玩具,例如吹泡泡產品; – 毛氈筆尖簽字筆或彩色筆的水性液態墨水。 這個限制將於2018年11月4日開始生效。 資料來源: Chemical Watch (2017-05-05) (PIDC 編譯)

ECHA發佈最新版成品之物質規範指引

ECHA發佈最新版成品之物質規範指引 歐盟化學總署 (ECHA) 近日終於發布各界期盼已久的成品之物質規範指引最後修訂版。ECHA 表示,這項原本應於2016年發佈’全面性更新’指引,將提供業者更多在成品中含有SVHC時,如何善盡溝通與通報之義務的相關資訊。 指引中包括許\\\多新的案例分析,皆符合歐盟法院與2015年對「成品」的定義。REACH法規中所規範的SVHC 0.1%重量百分比限值,乃是針對「一個組成複雜產品中的每個獨立零部件」,而不再是針對單一產品。 由於成品的定義更新,指引也提供新的說明性範例,供業者檢視REACH法規的Article 7以及Article 33是否適用。 Article 7(2)要求產製造商以及進口商必須通知ECHA,如果每製造商或進口商/每年產品中含有的SVHC超過1噸且含量大於 0.1% 重量百分比。 而Article 33則規範企業必須於45天內回覆消費者對於產品中含有超過0.1%重量百分比的SVHC資訊。 成品之物質規範指引詳細內容請參考附件:Guidance on requirements for substances in articles_

新制度提高中國製造業環保門檻

新制度提高中國製造業環保門檻 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的電子垃圾,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根據聯合國大學發布的《2014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控》,2014年全球共產生418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中國產生600萬噸,佔比14.3%,體積不容小覷。 以手機為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5.6億部。業界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每年更新的手機數量可能會達到4億至5億部,而此前廢舊手機的累積量就已達到10億部左右。這些被棄之不用的產品給環境帶來了巨大隱患。 很快,中國電子產品行業將面臨新的環保制度壓力。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布的生產者責任延伸(EPR)制度推行方案,發改委、環保部等政府部門需在2017年底前提出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工作方案。國務院同時提出,到2025年,中國將基本完善重點品項的EPR制度,產品生態設計“取得重大進展”,至少一半的廢棄產品得到規範回收與循環利用。 新的EPR制度定義了四項生產者的環境責任,分別是開展生態設計、使用再生原料、規範回收利用和加強信息公開。前兩項試圖從源頭減少產品環境足跡,後兩項則試圖讓生產者承擔起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追溯和回收責任。 首批將推

韓國加速關切物質管制期程擴大國內產品安全責任範圍

韓國加速關切物質管制期程擴大國內產品安全責任範圍 韓國環境部預計施行關切物質授權、限制與禁用之加速管理措施。最新K-REACH施行辦法中,針對關切物質之管制,預計開放使用該物質在其他國際法規管轄範圍的有關資訊,並以此作為納入限制禁用的參考依據,可望減少韓國環境部執行風險評估至少3年的評估時間,並加速管制期程。 這項關切物質限制禁用的加速措施將適用並參考下列物質: – 歐盟規範的授權或限制物質,或列於高度關切物質清單;或 – 美國重大新用途規則(SNUR);或 – 日本法規列管之第一類特定物質,包括具致癌性、持久性與生物蓄積性物質。 符合以上情況之物質必須經認定具有高關切性,且已有充足之風險評估數據。韓國環境部表示,此項物質在指定為限制禁用前的評估新措施,將大幅加速管制速度,為協助業者因應,韓國環境部也會以分階段的方式進行。 另一項調整則是加強問題物質進行韓國境內市場的保障措施。目前現行規範如果產品發生問題時,產品的收貨人(consignee)須擔負產品責任。未來在產品發生問題,OEM業者宣告召回產品時,產品的發貨人(consignor)也必須負責回收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