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美国太空总署(NASA)表示,史上最大的冰山B15正在消失

据外媒CNET报导,冰山B-15可能听起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名字,但它是科学家曾经见过的最有趣的冰山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巨大的规模。不过这座冰山正在慢慢消失。 这座冰山是在2000年从南极洲的罗斯冰架上脱离的,当时其面积为4,250平方英里(约11,000平方公里),这使得它的面积相当于美国康乃狄克州的面积。 冰山B-15比去年从南极拉森C冰架上脱离的巨大冰山要大得多。 从南极罗斯冰架脱离18年后, 冰山B-15的面积已经大幅缩小,并分裂成多个小块,其中大部分已经融化。国际空间站上的太空人在5月下旬拍摄了剩余的冰山一角——B-15Z。这张照片显示了冰层形成过程中的巨大裂缝,较小的碎片像破碎的玻璃一样散落。 目前冰山已经漂至大西洋南乔治亚群岛附近的温暖水域。 NASA周三表示:「据了解,能漂移如此远距离的冰山通常会迅速融化并将在那里终结它们的生命周期。」 资料来源:每日头条 (2018/06/08)

2030减碳目标 欧盟:卡车碳排减量30%

欧盟消息人士14日表示,该联盟拟于2030前将卡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作为减碳努力的一环。 卡车碳排量占欧盟国家运输工具近1/4,此前并无相关限制,这是欧盟首次针对这类车辆订定减排目标。美国、中国、日本,及加拿大等国皆已采取类似措施。 欧盟执委会也将提出卡车减排15%的中期目标,并推出奖励机制,对投资低碳技术的制造业提供碳排放额度(carbon credit), 主管气候行动及能源事务的欧盟执行委员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过去4个月来,与汽车业者及环保人士积极协商,终于达成协议。其他欧盟执行委员将于周三就提案进行投票,尚需欧盟各国政府与欧洲议会之支持。 欧盟预估,卡车减排30%,将削减欧盟2020年至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400万吨,相当于瑞典一整年的排放量。 欧盟相信,为达成此目标,所获致的好处将多于需耗费的技术成本,不只可降低能源使用量、减少运输费用、制造工作机会,还能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台湾英文新闻 / 黄紫缇 综合外电报导) 资料来源:台湾英文新闻网 (2018/05/15)

德国绿色纺织新政-「绿钮扣」标章制度将上路

为了支持「公平交易」与「永续环保」的大方向,德国将自明(2019)年起实施「绿钮扣」衣服标章,借此让民众直接了解所购买的服装是否具备绿色认证。 德国经济合作暨发展部(BMZ)部长Gerd Müller博士表示,透过这项新推行的认证制度,属于德国纺织联盟(Textilbündnis)且符合相关规定的会员企业,才能将所生产的织品挂上「绿钮扣」标志,德国官方期待这项制度将能法治化推行到欧洲国家,据以敦使业者一体遵行公平生产的原则。德国零售业协会(HDE)理事长Stefan Genth则表达,对于该项方案设立的劳动条件与生态标准,业界认为实施上应有商讨的空间,但也乐于与相关单位共同推动标章认证。 销往西欧市场的廉价衣服多在劳力密集的地区制造,如:南亚、东欧国家等。 2013年在孟加拉服装工厂的工安事故,带走了逾千名当地织工的生命,从而引发了许多西欧人士对于纺织业劳工市场的关注。许多绿色组织督促改善这些生产场所的劳工薪给与职安环境,除了人道关怀之外,也将焦点置于提升大众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呼吁制造商减少染料与显色化学剂的使用,进而提高生产作业的污水处理,并降低水污染的可能。 有绿色意识的消费者可藉由

加快去塑 欧盟拟全面禁用抛弃式塑胶制品

欧洲联盟(EU)5月28日提案,将在区域内全面禁用吸管、塑胶餐具和棉花棒等抛弃式塑胶制品,并推动在2025年之前让宝特瓶回收率达到90%。 欧盟执委会第一副主席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表示:「塑胶垃圾无疑是项重大议题,欧洲民众需要一同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堤孟思还说:「今天的提案将透过一系列措施,减少我们超市货架上的抛弃式塑胶制品。」提案要求,禁用塑胶制的棉花棒、餐具、碗盘、吸管、饮料搅拌棒和汽球棒,但提案并未设定履行期限。 依照提案计画,上述产品必须全部改用永续材料制造。提案须获得欧洲议会和欧盟所有28个成员国通过。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2018/05/29)

台湾版绿色协议 环保署与民团共推循环经济

参照荷兰「绿色协定(Green Deal)」的精神,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于今年6月1日与民间产业团体「海废塑胶循环经济联盟」、「绿色电子资源联盟」以及「台湾建设资源循环联盟」签署绿色协议,齐心推动循环经济。 「海废塑胶循环经济联盟」是今年4月22日由财团法人塑胶中心筹组成立,透过「将海废塑胶转换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消费性产品」的倡议,期望以经济诱因串连上、下游产业,促进海废塑胶的循环利用机会。 「绿色电子资源联盟」是2月6日在环保署长李应元、废管处处长赖莹莹等人见证下,正式成立的台湾企业自组联盟,期盼透过产业分工,达成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电子产业的永续发展。 「台湾建设资源循环联盟」期盼透过建立讨论分享平台,连结台湾营建产业循环经济的四大区块,包含低碳营建设计、共享经济模式、建材绿循环技术及绿建设推动策略,并拟定绿建设产业白皮书供政府施政参考。 环保署表示,荷兰2017年签订全国性原物料协议,集部会、地方政府及大型公司力量推动,从前端的产品设计到后段的回收利用等,寻找共同互利的合作机会,跳脱线性经济思维,转变为循环经济的经营模式。因此,特别藉由这次举办的「绿色协议签署」记者会,让公私部门宣示

印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与日本联手「去碳化」

近年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邦大力建设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设施。印度亦不例外,该国政府倾向与外国企业合作,以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设。 全方位合作 在印度推广可再生能源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在印度参与「日印能源对话」,两国确定全方位合作,在印度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去碳化」目标,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印度的电力基础设施不足,不少城乡都没有连上大型电网,只能靠当地的柴油发电机发电,严重污染环境。而大城市的电网亦不稳定,时常会停电。政府推动「印度制造」,希望成为制造业大国,稳定而清洁的电力就成为一项严峻挑战。 拓电动车充电设备 组团攻非洲市场 印度电力部长辛格(R.K. Singh)与世耕弘成,在「日印能源对话」达成了「日印能源转换合作计划」。两国除了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让电力供应更稳定之外,还合作范围还包括氢气运用以及电动车充电设备等。 两国还计划结合日本技术与印度人才,组成团队进军非洲市场。 资料来源:CSRone (2018/05/14)

温哥华2019年禁塑胶吸管、保丽龙盒

加拿大温哥华投票通过,预计在2019年1月禁止使用塑胶吸管及保丽龙杯、保丽龙盒,以呼应当地环保政策。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导,温哥华为实施「2040年零资源浪费方针」,周三投票通过这项法案。除此之外,新法也规定企业也不得提供抛弃式杯具、塑胶袋或纸袋,或至少须向消费者收取额外费用。当局表示,如果到了2021年环保减量还是没有达标,将实施直接禁塑令。 据统计,温哥华每周产生超过260万枚纸杯,以及200万个塑胶袋垃圾。 (林孝儒卅综合外电报导) 资料来源:苹果日报 (2018/05/18)

马来西亚成立第一座国家排放测试中心(NETC )

马来西亚汽车研究所(MAI)与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I)以及环境部(DOE)将在马国雪州万挠(Rawang)联合推出国内首座国家排放测试中心(NETC)。 这座国家排放测试中心花费约5千万马币所建设,地点位于Perodua制造工厂附近,将会由MAI负责进行运营,这所测试中心将开放给所以当地汽车制造商和东协国家来进行排放测试,测试标准将以根据联合国R83号和R101号来测试排放标准和燃料消耗。 随着马来西亚采取行动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对于达到全球标准至关重要。 NETC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全面排放测试中心,将提供马来西亚和东盟地区制造商代工服务。 运营NETC的技术人员已经获得了测试中心技术合作伙伴Daihatsu Motor Co.的培训和认证,另外,计划未来将服务范围拓展至摩托车和商业用车。 排放测试是车辆遵守道路运输部(JPJ)的车型认证和EEV (Energy Efficient Vehicle)认证的要求,许多测试目前都在海外进行,随着推出第一座NETC,MAI预测所有代工和汽车制造商的测试和认证成本将会明显降低,并且缩短了测试的周期。 马来西亚汽车研究院(MAI)宣

WHO:全球逾九成人口呼吸污染空气

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天(2日)表示,逾90%的全球人口正在呼吸着高浓度的污染物质,不良的空气品质每年造成大约700万人死亡。 根据WHO公布的新数据显示,尽管空气污染的问题在较贫穷国家来的更为严重,但全球各地都在处理这个问题。 WHO秘书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发表声明说,「空气污染威胁到我们大家,但最赤贫且最边缘化的人们则是首当其冲。」 WHO这项检视户外和家庭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程度的研究发现,每年约有700万人因为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微粒而丧命。 研究指出,在中低收入国家有超过90%的死亡是和空气污染有关,这主要是在亚洲和非洲。 WHO公共卫生和环境部门主任尼拉(Maria Neira)表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项数据侧重于直径在2.5到10微米之间的危险颗粒物(PM10,悬浮微粒)、以及直径不到2.5微米的悬浮微粒(PM2.5)的危险性。 其中PM2.5含有像是硫酸盐和炭黑等毒素,由于可深入肺部或心血管系统,因此对健康构成最大危害。根据WHO,这可能引发像是中风、心脏病、肺癌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资料来源:C

法国抢救剩食有成 接下来要管剩衣

法国近年致力打击食物浪费的行为,已看到初步成效,接下来,政府把目光放在较少人关注的衣物浪费问题,有意禁止服装品牌任意丢弃未售出的新衣。 法国于2016年规定大型商场必须把未能售出的食物捐赠给慈善团体,不可丢弃或销毁,当时是全球第一个颁布反浪费食物法案的国家。 农业部表示,法案颁布两年来,获得很正面的成效,慈善团体收到的食物捐赠增加了22%,义大利、秘鲁、芬兰也相继跟进。 法国政府去年4月再度宣示打击浪费食物行为,国会正讨论强制餐饮业者提供免费让客人打包吃不完食物的措施,目标是在2025年把浪费食物量比现在减少一半。 在抢救剩食方面稍有效果后,政府打算开始抢救「剩衣」,也就是没卖出去的新衣。 总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这周提出循环经济的改革纲要,其中提到,政府有意在2019年之前提出禁止丢弃未售出新衣的规定,可能强制服装品牌与慈善团体建立联系,以便捐赠衣物。 法国有些团体专门收集旧衣物,把状态好的洗净再出售或赠与,有损伤的就做成抹布或其他纤维,最知名的团体之一就是Emmaus。 Emmaus副执行长法亚(Valerie Fayard)接受环境观察平台Novethic访

葡萄牙于三月达到 100% 再生能源供电

一份新的报告指出,葡萄牙今年三月的再生能源发电量超出了总需求量,为其他欧盟国家设下了典范。 根据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Redes Energéticas Nacionais, REN)的数据,该月的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 4812 吉瓦小时(GWh,相当于一百万度),超出全国电力需求的尖峰 4647 吉瓦小时。其中水力发电──因三月平均降雨量达到往年的四倍而大增──贡献了 55%,风力占 42%。这项新纪录恰好呼应了葡萄牙政府在四月初暂缓每年两千万欧元(折合约七亿两千万台币、一亿九千万港币)补助的决定,其中大多数是由转为待命中的火力电厂获得。距离上次葡萄牙 100% 再生能源供电已经将近一年,当时持续了 107 小时,而去年三月的平均再生能源供电量为 62%。 绿能更为乐观? 「上个月的成果便是我们离全绿能发电不远了的案例。这除了是葡萄牙电力系统的里程碑,更展示了再生能源能够满足一整个国家的电力需求。」两个葡萄牙非营利组织 APREN 和 ZERO 在合作出版的报告中表示。他们预期 2040 年葡萄牙全年的电力需求便能由具经济效益的再生能源稳定供应。虽然火力电厂仍需要在部分时间运转,但其余时

英国考虑课征汽车空污税

根据金融时报13日报导,英国政府考虑对造成空气污染之车主及都市建商征税,以改善英国城市之空气品质。英国财政大臣Philip Hammond宣布进行汽车税咨询以鼓励发展对环境更友善之交通运输,并提高利用低税率“红色柴油”之都市营建设备使用者成本。目前英国商用轻型车辆不论污染程度,税额均为140英镑,虽然将于4月调涨为150英镑,但对高氮氧化物排放之老旧车型及新型低空污车型并无显著区别。 汽车业试图推广最新柴油引擎所带来之效益,该引擎氮氧化物排放的程度与汽油车相同,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5分之1。然而英国及欧盟汽车买主在预期旧车款恐遭禁止及排斥使用燃油之政策情况下,已逐渐避开这项技术。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的数据显示,英国去年柴油销量下降了17%,且2月份新车销量下降至35%,低于去年同期的44.5%。去年英国财政预算案中已宣布投资5亿英镑推广电动车发展,并将对新型柴油车及公司车提高税率。 英国财政大臣于周二 (13日) 的演说中也宣布对红色柴油之利用公开征询意见。该柴油主要用于农业车辆与重型机械,禁止一般道路车辆使用,其税额低于一般柴油。目前红色柴油每公升价格为11.14便士,一般柴油一公

“洋垃圾”一令即禁,循环经济却难一蹴而就

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对于洋垃圾的进口禁令正式生效。这份禁令覆盖4类24种固体废物,包括来自生活垃圾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至于禁止进口的原因,文件明确指出,「洋垃圾非法入境问题屡禁不绝,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这只是一个开端,到2019年底前,中国还将逐步停止进口所有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显然,中国政府对于洋垃圾的基本态度发生了转变。 再生得到的金属、塑胶等原料比原生材料便宜。从根本上说,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以及由此造成对廉价原材料的海量需求,决定了过去数十年中国持续大量从境外进口固体废物。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Comtrade)的数据,2015年全世界超过70%的废塑胶和37%的废纸都出口到中国。欧洲国家和美国是这些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地。 这一条供应链得以持续,自然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获利。对于已开发国家而言,国内处理的费用大概在每吨400美元至1000美元,运到中国,即便加上运费每吨的成本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而中国的接收方,以极低的价格买进,通过多次挑拣分类,层层转卖出去,形成了一条条位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且

C2CPII公布C2C认证™标准第四版草稿的限制使用物质清单

C2C产品认证 (摇篮到摇篮产品认证™),乃是世界公认具参考价值的环境永续认证之一,而2017更是C2C认证突飞猛进的一年。其中值得强调的是:C2C认证合格产品数量显著增加,美国环保署在新的联邦绿色采购指导方针中将C2C认证作为最高产品永续标准,还有Home Depot和Walmart也认同C2C认证是在绿色化学和安全材料方面,极少数值得信任的第三方验证程序之一。 随着C2C认证在全球市场中被越来越多单位承认且价值也不断提高,C2CPII相信他们更有责任去确保这个认证标准,在全世界的产品永续范畴中维持领先优势。这样的态度驱使C2CPII持续修订、优化C2C认证标准。而现在,C2CPII就正在进行标准的修订,并计划在2018年底推出第4版C2C认证产品标准。 在第4版修订期间,C2CPII的认证标准委员会体认到:「我们可以把握这次更新禁用化学品名单的机会,来让我们跟最新的国际化学品法规更加同步」。因此,C2CPII对第4版的禁用化学品清单提出一些重大修改,此外还引入新的名称「基本限制使用物质清单 (Basic Level Restricted Substances List,即RSL)」

绿色创新催生海洋塑胶新生命

根据2017年的科学期刊指出,自1950年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已经产生了91亿吨以上的塑料,而塑料不能像其他的物质在自然中分解,所以高达3卅4的塑胶垃圾都累积在垃圾掩埋场,还有更多的垃圾散落在陆地上、沉在海洋深处、湖泊中,导致生物误食甚至造成死亡。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胶垃圾流进海洋,生命受到威胁的物种已高达800种。联合国于2016的报告中指出,海洋废弃物已是威胁海洋、沿岸生物生命的关键因素; 在台湾,环保署也于本(13)日共同发布「台湾海洋废弃物治理行动方案」,公开宣示将在2030年全面禁用包括购物用塑胶袋、免洗餐具、外带饮料杯及塑胶吸管等一次用塑胶制品,且2019年将努力朝向世界上第一个开始限用塑胶吸管的国家,希望早日达成「无塑海洋」的目标。 因应全球的环境议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及产业投入绿色设计领域,尤其以回收料再制的商品开发,也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将设计力展现于商品上,提供市场一个绿色消费的选择,成为设计师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而综观以海洋塑胶回收再制的产品,不难发现约八成以上皆强调材料的研发与再利用,例如海伦仙度丝的黑色海洋塑胶瓶或是将材料生成纺织品的Ecoa

美国加州欲立法要求聚酯纤维衣物需标识微纤维警告

美国加州立法单位目前正在考量立法要求聚酯纤维衣物必须于标签上标识塑胶微纤维警告。这项计画乃针对目前塑胶微粒与塑胶微纤维可能会造成对环境以及饮用水品质的危害,所推出的提案。立法单位考量到目前人民对塑胶微粒与微纤维的环保认知日益高涨,为了保障大众采购时的知情权,拟要求聚酯纤维衣物在标签上标示警语,希望能够减少塑胶微纤维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的伤害。 该法案将要求成分超过50%聚酯纤维制造的衣物必须附带一个「显眼的标签」,标示内容:此项商品在洗涤时,会有塑胶微纤维的脱落。建议使用手洗方式避免塑胶微纤维的脱落。这项标识要求预计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塑胶微粒与微纤维的污染在欧盟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今年初,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化学总署编撰一份REACH法规附录XV,针对产品中有意添加塑胶微粒的限制文件。 资料来源: Chemical Watch (2018-03-08) (PIDC 编译)

欧盟执法计划发现玩具、首饰等消费产品含高水平受限制化学品

2018年2月,欧洲化学总署发表了一份报告,内容是有关执法论坛 (Enforcement Forum) 的第四届协同执法计划 (REF-4)。该计划目的是提高各界对《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法规) 附件XVII 化学品限制清单的关注,以及识别违规的经济营运商,并采取执法行动。 在2016年,29个国家参与了产品分析检查,对混合物或物品中受限制物质的含量进行测试。检查的产品包括纺织品、玩具、首饰、塑胶物料、胶水、喷漆、硬釺料及儿童护理物品。 参与国家共进行了5,625项产品检查,涉及17种物质、1,009个混合物和4,599个物品。经检查的产品中,有82%符合REACH法规的限制;违规的平均比例为18%。考虑到REACH法规限制使用的化学品对健康或环境会带来严重风险,报告认为18%是一个偏高的违规比例。 违规比例最高的化学物质,涉及玩具所含的邻苯二甲酸盐、二手产品所含的石棉纤维,以及首饰所含的重金属。此外,在皮革物品也发现高含量的四价铬。 对违规产品进行来源地的分析,发现最高比例是从中国内地进口的产品,占违规产品的17%;来自欧盟/欧洲经济区区内的产品占10%。另外

「吸尘」加「送货」-德国环保车「吃尘器」试行上路

电动车满街跑,还能同时过滤空气,一举数得! 德国过滤机供应商Mann & Hummel、电动汽车制造商StreetScooter与德国邮政集团旗下的DHL,正携手打造这项环保车实验案,强调「没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主打「绝无噪音、悬浮微粒」,试图扩大电动车经济的应用范围与附加商机。 全球最大物流公司DHL目前在德国大约有5,000辆电动商用车「Streetscooter」上路,其中5辆‘先遣部队‘的底盘大有玄机:这些试验车下方各装有微尘过滤器,内置两具风机; 一边吸入周边废气,一边进行过滤。整台过滤器大小就如同备胎槽,不但符合德国车体底盘改装的法规,且随着日常快递作业沿路运行。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装置不但有效利用时间与空间,还更为接近路面废气浓密的地方,有效吸取尾气微尘 (或称悬浮微粒PM/Particulate Matter)。 南德大城斯图加特在空污黑名单上名列前茅,因而成为绝佳实验处。类似的作法在当地也正试行在民用车上 – 3辆油电混合动力的Passat福斯房车,被命名为「吃尘器」 (Feinstaub-Fresser),车内则置有空气滤清机。由于刹

抗空污新德里将执行绿色行动计画

为摆脱全球空污最严重城市污名,新德里市政府将在22日提出绿色预算,推动引进电动公车等绿色行动计画。 新德里市政府将在22日提出2018到2019年政府预算案,「印度时报」 (Times of India) 今天引述消息人士说,新德里市府汇集环境、交通、工业、能源和残疾等部门,讨论近20项绿色方案,准备在明天提出的预算案中编列绿色预算,推动绿色行动计画。 据报导,新德里市长克里瓦尔 (Arvind Kejriwal) 表示,应把重点放在电力驱动的公共交通上,已有访问团赴中国考察,准备在明年初引进电动公车。 新德里市政府计画编列预算,奖励企业转向更洁净的能源模式,且根据抗污染能力选择街道树木、植物和街道设施,推动全面绿化,引进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包括新德里市在内的印度国家首都区,每年冬季因为大量汽车排放废气、临省农民焚烧稻草、市区穷人与街友入夜焚烧垃圾取暖、7000多家餐厅碳烤食物排放废气,建筑工地烟雾等诸多因素,空气品质一年比一年恶化,经常获得全球空污最严重城市的头衔,研究显示,许多人死于空污引发相关疾病。 受到舆论影响,印度中央政府和新德里市政府及邻近省政府,都在构思方案解决空污问题,

全球近半人口面临缺水联合国:聚焦更环保政策

联合国今天公布2018年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估计全球近半人口、36亿人住在每年至少会缺水一个月的地区。 报告警告,到2050年,这项数字可能会增至57亿人。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ESCO) 秘书长阿祖莱 (Audrey Azoulay)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发表这份报告时说:「若我们毫无作为,到2050年,全球约50亿人将面临缺水危机。」 她表示:「报告提出以大自然为主的解决之道,以加强管理水资源。这是所有人必须一起负责完成的重大任务,以避免发生水资源相关冲突。」 报告主笔康诺尔 (Richard Connor) 表示:「许多案例显示,对生态系统更友善的储水形式,譬如天然湿地、土壤湿度改善及更有效补给地下水,能比兴建水坝等传统人造基础设施更永续及具效益。」 报告指出,绿色解决方式已展现出很大潜力。 欲下载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8报告请参照网址:http://www.unwater.org/publications/world-water-development-r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