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欲修补与太平洋岛国关系 澳洲祭环保新措施

澳洲总理莫里森今天表示,将要求政府机关使用更多资源再生产品。尽管仍拒绝在对抗全球暖化方面多做努力,先前因气候政策挨轰的坎培拉,现在希望能与太平洋岛国修复关系。 莫里森(Scott Morrison)去年不愿意扩大减少碳排目标,惹恼太平洋岛国领袖。地处低洼的太平洋岛国身处气候变迁前线,正与海平面上升奋战,部分居民甚至被迫迁徙到地势较高的土地上。 北京近年来积极和太平洋小国加强经济关系,其敦促对抗气候变迁的行动也赢得好感,在在挑战澳洲过去在太平洋的主导地位。 但莫里森今天表示,坎培拉将要求政府部门采购以再生资源为原料所制成的产品,借此提高对再生产品的需求。 「我们是个海洋围绕的大陆,我们的水路就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太平洋大家庭也是一样…这对我们这部分的世界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政府数据显示,澳洲本地塑胶回收率仅12%。 资料来源:中央社卅环境资讯中心

卫星监测曝光 义大利全境封锁后空污大幅改善

中国日前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肺炎,COVID-19)影响,封省限制民众外出、工业活动暂停,意外让中国碳排放量大减,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义大利,由于政府宣布全国封锁,许多民众被迫留在家中,义大利半岛上空空污大幅减少,尤其是疫情重灾区义大利北部地区更是明显。 综合外媒报导,可监测大气中空污情形的欧洲太空总署(ESA)「哨兵五号」(Sentinel-5P)卫星发现,整个义大利上空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氮排放量大幅减少,在半岛北部地区尤为明显,ESA「哨兵五号」团队成员泽纳(Claus Zehner)指出,受云层覆盖和天气变化影响,数据可能略有出入,「但我们非常有信心,交通和工业活动大幅缩减的情况下,排放量降低与义大利封锁有密切关联。」 ESA特地制作义大利上空自今年1月1日起到2020年3月11日的二氧化氮排放量波动,可以明显看出,义大利半岛北部的波河流域二氧化氮含量急遽减少,波河中上游为义大利重要的人口密集工业地带。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卅自由时报

减少瓶装水垃圾 日推出首款饮水机地图app

在日本有一款饮水地图app,鼓励人们带环保杯,使用饮水机,还能帮用户计算少用了多少宝特瓶、减了多少碳。 一家新创公司推出日本第一个饮水地图,鼓励人们只要带着环保杯,想喝水时不要花钱,从地图就近找到饮水台。这款app可以运算用户装水时的所有情况。 共同创办人路易斯说:「我们四天前才把这个新的装水追踪器启用,今天早上,我们追踪到减少了约900个宝特瓶,我们今年的大目标就是达到100万个。」日本是全球塑胶包装生产量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根据联合国资料,2014年日本每人平均使用塑胶资源超过30公斤。由于今年夏天将举办东京奥运,去年六月G20峰会便宣示减塑,并打算今年推出用钱换取回收塑胶袋的计画。不过显然这样的app已经跑在政府前面,让大家开始为了减塑而改变生活习惯,目前这款app在全球有30国在使用、下载次数超过三万次。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升溫惹的禍 歐盟首次以地圖示警 世紀末英、法、荷等多處城市將泡水

欧洲环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发表一系列详细地图,描绘在未能积极因应暖化的情况下,本世纪末欧洲可能面临的森林大火、洪水和干旱规模。 根据欧洲环境署的资料,到本世纪末,若不采取任何防洪措施,海平面将上升平均1公尺,英国赫尔市有90%处于水下。多个英国城市可能遭洪水侵袭,覆盖超过40%的市区。 在整个北海来说,如果温度上升比工业化前高4至6°C,海牙、鹿特丹和莱顿等荷兰城市将面临海平面升高1公尺的严重洪灾。该模型并未考虑荷兰采取的各项防洪措施,不过许多其他国家都还没有采取类似的行动。 未来,海牙、鹿特丹和莱顿等荷兰城市将面临更严峻的洪灾。照片来源:Daryl DeHart(CC BY-NC-ND 2.0)    同时,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将有大片区域出现沙漠化危机,在最坏的情境下,最严重地区的旱灾将增加2.5倍。 炎热的夏季增加了森林火灾的风险。 2018年,瑞典的森林火灾达到创纪录的水准。如果升温超过4°C,法国、德国南部、巴尔干地区和北极圈的火灾风险将大大增加。而已经很容易起火的南欧国家,火灾风险仍将是最高的。 再往北,冬天会变得越来越潮湿。若无法将

空气污染代价高昂 全球每日损失80亿美元

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以及绿色和平组织东南亚分部 (Greenpeace Southeast Asia)发布的报告指出,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导致的健康问题,使得全世界每年有450万人提早死亡,其所致的空气污染,每年更高达2.9兆美元的经济损失。 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CREA) 以及绿色和平组织东南亚分部 (Greenpeace Southeast Asia) 今日 (12 日) 发布的报告,全球因石化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每日造成 8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即每年 2.9 兆美元,大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 3.3%。报告中指出,中国、美国和印度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高,估计分别为每年 9000 亿美元、6000 亿美元和 1500 亿美元。 (空气污染对各国所造成的经济成本示意图卅,图片来源:彭博社) 尽管有部分国家和公司正致力于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但空气污染每日仍在损害全球数十亿人的生命。报告指出,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导致的健康问题,使得全世界每年有 450 万人提早死亡,其中更有 4 万名儿童因暴露在 PM 2.5 微粒中,而在五岁生日前

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修正后再生能源交易市场趋势

2019年5月《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修法,赋予用电大户设置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之义务。目前能源局初步规划,契约容量5,000瓩以上的用电大户必须装设契约容量10%的再生能源。此外包含Google、Apple等大型企业加入的100%再生能源倡议组织(RE100),也带动国内产业链购买使用再生能源的需求。然而当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后,使用者如何证明购买的电力为再生能源? 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于2016年8月决议推动建构台湾再生能源凭证(T-REC)机制,指定经济部标准检验局为衡量绿电品质与数量的第三方公正查验证单位,包含验证(certify)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及查证(verify)其发出电量,以证明使用者自电网取得的电力为再生能源。经济部标准检验局为推动再生能源凭证制度发展,自106年10月27日公告「自愿性再生能源凭证实施办法」,并于108年9 月19日预告修正为「再生能源凭证实施办法」,凭证一张以1千度电为单位。 T-REC已经获得RE100、碳揭露专案(CDP)评比等承认,取得T-REC的用电大户可用于温室气体盘查外,在国际上也有助于争取绿色供应链的订单。 未来将由标准局国家凭证中心建立再生能源

升溫惹的禍 歐盟首次以地圖示警 世紀末英、法、荷等多處城市將泡水氣候變遷EEA暖化洪災

欧洲环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发表一系列详细地图,描绘在未能积极因应暖化的情况下,本世纪末欧洲可能面临的森林大火、洪水和干旱规模。 根据欧洲环境署的资料,到本世纪末,若不采取任何防洪措施,海平面将上升平均1公尺,英国赫尔市有90%处于水下。多个英国城市可能遭洪水侵袭,覆盖超过40%的市区。 在整个北海来说,如果温度上升比工业化前高4至6°C,海牙、鹿特丹和莱顿等荷兰城市将面临海平面升高1公尺的严重洪灾。该模型并未考虑荷兰采取的各项防洪措施,不过许多其他国家都还没有采取类似的行动。 未来,海牙、鹿特丹和莱顿等荷兰城市将面临更严峻的洪灾。照片来源:Daryl DeHart(CC BY-NC-ND 2.0)    同时,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将有大片区域出现沙漠化危机,在最坏的情境下,最严重地区的旱灾将增加2.5倍。 炎热的夏季增加了森林火灾的风险。 2018年,瑞典的森林火灾达到创纪录的水准。如果升温超过4°C,法国、德国南部、巴尔干地区和北极圈的火灾风险将大大增加。而已经很容易起火的南欧国家,火灾风险仍将是最高的。 再往北,冬天会变得越来越潮湿。若无法将

下塑胶雨了:微纤维在洛矶山脉从天而降

下塑胶雨了:微纤维在洛矶山脉从天而降 关于塑胶渗透进空气、水和土壤,无处不在的新疑虑。 当Gregory Wetherbee在分析洛矶山脉的雨水样本时,想都没想过会发现塑胶。这位美国地质调查所调查员说:「我原本以为大多会看到土壤和矿物粒子,」。结果他却发现了多种颜色的微塑胶纤维。 这项发现,发表在最近的研究名为「下塑胶雨」,引发了关于塑胶渗透进空气、水和土壤,无处不在的新疑虑。 Wetherbee说:「我想最重要的是能够告诉美国大众,塑胶垃圾比我们看到的还多,它在雨水里,在雪里。它已经是我们环境中的一部分。」 以显微镜分析搜集自科罗拉多的雨水样本含有惨色的塑胶纤维,也有珠子和碎片。这个发现吓到了原本是为了要研究氮污染的Wetherbee。 他说:「我的研究纯属偶然。」尽管这与最近另一份在庇里牛斯山的研究一致,指出塑胶粒子可以随风移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其他研究也在海洋最深处,英国河流与湖泊,美国地下水中发现微塑胶。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比兰德学院微塑胶研究员与永续统筹Sherri Mason指出垃圾是主要来源。超过90%的垃圾没有被回收,而且会缓慢的降解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Mason说:「当你

澳洲是仅次于俄国与沙乌地阿拉伯的第三大化石燃料出口国

澳洲是仅次于俄国与沙乌地阿拉伯的第三大化石燃料出口国 澳洲研究所指出,澳洲声称仅负责1.2%的温室气体排放,隐藏了对真实气候变迁的影响 澳洲身为全球化石燃料贸易领导的脚色被低估,一份研究发现澳洲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以及第五大化石矿业排放国。 尽管政治辩论上澳洲不时强调仅有全球排放1.2%的责任,左派智库澳洲研究所却表示在出口化石燃料上,仅落后俄国与沙乌地阿拉伯。 当出口与国内燃烧合并时,澳洲的化石产业排放二氧化碳,排名第五,仅次于中国、美国、俄国与沙乌地阿拉伯。 该报告的前提- 澳洲在气候危机的脚色比全球温室气体计算规则建议得更大- 这并不是新鲜事,但它不仅只瞄准之前分析之不同国家的出口排放比较。 制图:卫报 资料来源:澳洲研究所 这份报告在澳洲总理Scott Morrison于吐瓦鲁的太平洋岛屿论坛上因对气候危机的回应有限以及拒绝承诺减煤的快速转型而饱受批评后发布。 澳洲政府与在野党纷纷强调煤碳出口产业对经济与就业的重要性。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Tom Swann,提出质疑,澳洲经济与多数的碳出口国相比,有更高多样性与较低的化石燃料依赖。报告指出,澳洲在所有出口国中排名第24,反映出其所交

中国工信部: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

中国工信部: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 中国工信部时隔两年再提「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专家分析,消息发布后,物流等部分领域禁用燃油车将会加速推进,例如北京二环内目前已必须使用电动车配送货物。 陆媒经济观察报报导,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日在回覆全国人大「关于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建议时称,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展开城市公共运输系统、计程车先行替代、设立燃油汽车禁行区等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 这已非中国工信部首次提及「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早在2017年9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在泰达论坛上首度释放了「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的讯号。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工信部此次再发话,部分领域禁用燃油车将会加速推进,以物流来说,目前北京二环内不允许柴油卡车配送货物,必须使用电动车,而绿化、环卫等领域也必须使用电动车。 此外,深圳的物流车和公车均实现全电动化。至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乘用车领域,崔东树认为,「涉及民生的一定要慎重。」 不过有些地区及车企已开始行动。 2019年3月,海南发布「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定203

亚马逊执行长登高一呼,发表企业级气候宣言:2040 年达到碳中和

亚马逊执行长登高一呼,发表企业级气候宣言:2040 年达到碳中和 亚马逊(Amazon)创办人暨执行长、全球首富 Jeff Bezos,于 19 日发表对抗气候变迁的「气候宣言」,该宣言的目标是企业要在 2040 年达到碳中和,比「巴黎协定」设定的碳中和期程还要早 10 年。为达到目标,亚马逊必须巨幅降低碳排,同时 Bezos 也以领头羊身分邀请其他企业签署宣言,可预期会有许多网路科技业者跟进。 「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在 2040 年达到碳中和,也就是企业营运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须藉由种树等方式吸收该排碳,最终排碳量为零。但使用再生能源从根本降低排碳,是更为实际的做法。 Bezos 宣示,未来会定期测量和报告碳排放,实施减碳政策,并抵销仍有的碳排放。在 2024 年时,亚马逊使用的能源将达到 80% 为再生能​​源;2030 年时,亚马逊将 100% 使用再生能源。亚马逊目前使用再生能源的比率已达 40%,这得感谢他们建造的 15 座太阳能、风电发电站。 减碳对这间电子商务巨头来说并不简单,因为仓储、物流这些硬体设施为必要设备,此外,亚马

人类加速破坏自然 全球濒危物种增7000余

人类加速破坏自然 全球濒危物种增7000余 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18日将超过7000种动物、鱼类和植物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并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速度濒临灭绝。 全球最重要野生生物保育团体IUCN表示,从热带雨林树冠到深海底,如今灵长类动物、魟鱼、鱼类和树木都有代表性物种列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IUCN目前追踪全球超过10万5000种生物,其中约2万8000种濒临灭绝。尽管各个生物群各自面临特定威胁,但过度捕捞和砍伐森林等人类行为,却是生物数量锐减的最大原因。 IUCN代理总干事艾吉拉(Grethel Aguilar)表示:「大自然正以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衰亡。我们必须认清事实,保护物种多样性符合我们的利益。」 IUCN如今将数种海水鱼和淡水鱼列入「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最高的「极危」,下一步就是列为灭绝。其中龙纹鲼(wedgefish)和及达尖犁头鳐(giant guitarfish)是目前濒危程度最严重的海洋物种。 新名单还包括7种濒临灭绝的灵长类动物,例如生存在象牙海岸和迦纳的迦纳

谷歌将从供应链移除数种有毒物质

谷歌将从供应链移除数种有毒物质 跨国科技公司谷哥提出了循环经济策略承诺,其中包括将在未来四年内淘汰抗菌剂以及让其电子消费产品的阻燃剂更安全。 「循环的谷歌」目标在于最大化重复使用公司营运、产品和供应链的有限资源,以及让其他市场跟进。 此政策将推动「无害物质与安全化学品以实现产品永久循环」。这包括消费性电子产品- 像是Pixel手机和Chromebook笔电- 和数个供应链目标,诸如: -在2030年前,整个产品组合中使用更安全的阻燃剂。 -在2030年前,整个产品组合中不使用抗菌剂。 -在2020年前,将二次料的使用与优先权制定于合约内。 循环经济的概念- 充新定义了以社会利益为本的成长,意旨产品与原料的持续利用以及零废弃的设计- 是欧洲与其他地方关注的焦点,但至今在美国,还是教官助于最终使用,例如可回收性。 「如果我们要让物质流在商业活动中的时间更长,我们需要设计得对人们和环境更安全,因为一旦我们将产品制造出来就不能改变它的化学物质。」一位谷歌的化学家,Michael Werner表示。 优先分享安全化学物质资料 在2018年,谷歌公布了一份化学安全与健康物质报告,为这些承诺建立了基

气象组织:2015-2019将创人类气象纪录以来最热5年

气象组织:2015-2019将创人类气象纪录以来最热5年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15年到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将在未来引发更大规模的全球热浪、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和极端气候。 气象组织在上周五(28日)表示,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前工业化时代上升了近摄氏1度,要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摄氏2度以下,并向摄氏1.5度努力的目标,时间已经不多。 气象组织指出,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仍在不断加剧,二氧化碳能够在空气和海洋中存在数百年之久,持续导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地球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是在300-500万年前,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出摄氏2-3度,海平面也比现在高出10-20公尺。」 地球暖化趋势没有改变 据气象组织统计,刚刚过去的四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由于全球变暖趋势并无减弱的迹象,今年很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第五年。今年一到五月的气温已经创下了同期气温记录的第三高。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统计,今年5月的南极海冰面积是有记录以来最小的,北极海冰面积的

联合国警告,每周都会发生气候灾害 灾害报告警告开发中国家必须准备好面对重大影响

联合国警告,每周都会发生气候灾害 灾害报告警告开发中国家必须准备好面对重大影响 气候灾害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发生,尽管鲜少吸引到国际关注,而且发展中国家需要急迫地展开准备工作面对冲击,联合国如此警告。 像是侵袭莫三比克和肯尼士的伊代飓风和印度的干旱成为了国际头条。但多数造成伤亡、流离失所和损失的『低冲击事件』发生得比预期快很多。联合国秘书减灾事务特别代表Mami Mizutori说:「这无关将来,而是关乎现在。」 这代表应对气候危机再也不是一个长期问题,而是现在就必须要投入,她说道:「人们必须多探讨适应力和忍受力。」 估计气候相关的灾难损失了每年5200亿美元,但抵抗全球暖化影响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却只有3%,或未来20年2.7万亿美元。 Mizutori表示:「这并不是多大的经费(以基础设施的花费),但投资者做得并不够。耐受力需要成为一种人们会买的商品。」这表示新的基础建设标准要常规化,例如房子,道路和铁路系统,工厂,电力和饮水供应网路,这样就比较不会那么容易受到淹水、干旱、飓风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直到现在,关于气候危机的大部分工作重点是「缓解」–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话,不要和减缓气候

【生态越界日提前到来】地球一年的天然资源量 人类只花7个月就用完

【生态越界日提前到来】地球一年的天然资源量 人类只花7个月就用完 法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France)表示,逐年提早的「生态越界日」反映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贪婪和掠夺性 根据非政府组织「全球生态足迹网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GFN)」计算,人类在7月29日这天,提前把2019年地球上的天然资源配额用光了,较去年的8月1日,还要早上好几天。未来5个月人们需在有限的资源「额度」中生活。 综合法媒「世界邮报(Le Monde)」及其他外媒报导,首次纪录「地球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 EOD)亦称作「生态负债日」,在1970年为12月29日,去(2018)年则落在8月1日,今年更提早3天来到7月29日,创下有史以来最早的记录。 「地球超载日」或「生态负债日」的目标是在试算每年地球生态资源进入到赤字的日期。自1970年开始,人口增长和平均需求双双加速了地球资源消耗的速度以致超过其再生速度。 从那之后,消耗的速度就逐年加快 1988年,生态负债日是发生在10月15日。 1998年则发生在9月30日,2008年则落在8月15日,2018年

气候危机恐将引发人类大饥荒、大迁徙!最新报告:地球还有救,但是必须这么做…

气候危机恐将引发人类大饥荒、大迁徙!最新报告:地球还有救,但是必须这么做…… 全球暖化、气候变迁危机日甚一日,联合国8日出炉的最新报告聚焦「土地」受到的冲击,显示全球的土地资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将严重影响人类「喂饱自己的能力」,连带也将引发更频繁的大规模大口迁徙,造成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动荡与冲突。 5亿人口的家园正在经历「沙漠化」 联合国气候变迁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这份报告由来自全球52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共同撰写。报告指出,全球无冰层覆盖土地近3/4受到人类活动影响,5亿人口的家园正在经历「沙漠化」,土壤流失速度是形成的10倍到100倍,化学肥料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半世纪来增加为9倍,地表均温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均温的两倍。 2019年8月8日,IPCC主席李会晟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暖化、气候变迁正严重冲击人类的土地利用、粮食生产(AP) 气候变迁带来的极端天气更雪上加霜,将打乱、削减人类的粮食供应。如今,全球超过10%的人口营养不良。粮食短缺将迫使更多人离乡背井、跨越国界。 2010年至2015年间,中美洲萨尔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马拉3小国发生旱灾,涌向美国与

新版QC 080000有害物质流程管理推动重点实务分享

作者:(财)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 品质环境安全部 产业服务组 李志鸿 顾问师 随着科技高度的发展提升与过度应用各领域,全球环境存在着过度开发的实质问题;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提升,对于使用产品的制造过程的环保要求,亦愈来愈关注,促使产业对于此议题的面对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绿色环保议题所带来的冲击,所造成的影响包括:外销贸易障碍、国际法令法规的规范、企业与品牌形象与企业社会责任等;将使得许多国际化企业必须审慎思考,该如何面对绿色环境议题带来的冲击与因应措施。 IECQ 国际规范及其要求源于以下理念:有效地融合管理规范,才能实现有害物质减免(HSF)产品和生产过程。本国际规范是对ISO 9001 品质管理系统(QMS)框架的补充,与其协调一致,目的是对过程进行全面、系统、透明的管理和控制,以实现HSF目标。 由于各国品牌厂要求不一「电子工业联合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lliance,EIA)」及「美国电子零件认证委员会(Electronic Components Certification Board, ECCB)」共同提出「无有害物质(Hazard

孕妇注意 科学家已在胎盘发现空污微粒

孕妇注意 科学家已在胎盘发现空污微粒 科学家在胎盘的胎儿侧发现了空气污染微粒,这显示胎儿可能直接暴露于车辆交通和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碳。 这份刊登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首次证实,母亲吸入的空污微粒可以穿透胎盘。作者从每个研究对象的胎盘中都能观察到每立方公厘数千个微粒。 学界已经确立暴露于脏空气与流产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英国卫报报导,该研究进一步指出,这不仅是母亲接触污染后发生炎症反应所致,空污微粒本身可能就是原因。 空污对胎儿造成的伤害可影响终生。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的纳洛特(Tim Nawrot)教授说:「这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所有器官系统都在发育中。为了保护后代,我们必须减少暴露于空污。」他表示,政府有责任减少空气污染,但人们应尽可能避开繁忙的道路。 一份大规模全球文献回顾发现,空气污染可能会损害人体内的每个器官和几乎每个细胞,奈米粒子可穿过血脑屏障,连都市儿童的心脏中都曾发现数十亿颗。虽然有些国家的空气污染正在减少,但低度空气污染也能造成伤害的证据正在迅速增加,然而世界上有90%的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

苹果要的绿电在哪里?不仅要在地购买,还要新增的才算

苹果要的绿电在哪里?不仅要在地购买,还要新增的才算 企业买不到绿电,经济部找解方,上月传出台电有意当绿电大盘商,将手上绿电卖出。不过,消息一出,台积电反而跳出来说「我们今天讲的20%绿电,再生能源这个是『外加性』的,我们今天跟台电购买,这个不算在我们台积电的20%」。 「外加性」指的是在现有电网电量外,因企业采购而「额外新增」再生能源,是苹果要求供应商采用绿电的一项原则1。以台电绿电平台为例,只将绿电从台电电网的既有电量转到企业手上,并没有「外加性」。 苹果虽然在2018年达成全球厂办设施皆使用100%再生能源的目标,但要降低生产制造部分的碳足迹仍要供应商配合。今年加入苹果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厂商就从23家增到44家,台积电、鸿海、仁宝、和硕、广达、纬创、致伸纷纷入列,承诺使用再生能源制造苹果产品。不过要解释苹果绿电的要求,还必须提到「在地性」。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8485221732_8378e659f2_c.jpg Apple 位于 Cupertino 的新总部由 100% 再生能源供给电力,其中部分电力来自园区内 17MW的屋顶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