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IEA:2020年全球碳排变化因疫情降6%,今已强势回弹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日发表的资讯,2020年武汉肺炎(COVID-19)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度最大降幅,整体下滑幅度约6%,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之间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如今,许多经济体的排放量已超越疫情前水准。 全球碳排放量在去年4月份触及低点后强劲反弹,并在12月超过2019年的水准。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球排放量比前年同期高2%,达6000万吨。主要经济体带动复苏,经济活动的回升增加了能源需求,而且缺乏促进干净能源的重要政策与措施。现在,许多经济体的排放量都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准。 2020年的趋势凸显了确保经济成长和能源安全,同时抑制碳排放,是多艰巨的挑战。各国和企业陆续承诺2050净零排放,排放量仍然回升,显示若不迅速确实行动来实现这些承诺,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资料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英国汇丰目标全客户2050净零排放 投1兆美元绿色融资助转型

汇丰银行将提供7500亿美元至1兆美元的绿色融资,帮助客户实现转型。 虽然还是有些环保团体批评汇丰没有立即停止其化石燃料融资,但这已是目前为止,欧洲大型银行中最积极的气候目标。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943/41389102985_cab98b1edb_b.jpg 汇丰将以2050年所有客户净零碳排为目标,并提供绿色融资,帮助客户实现转型。照片来源:Can Pac Swire(CC BY-NC 2.0) 汇丰目标2030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将碳排归零 「武汉肺炎(COVID-19)是给所有人的警讯,包括我个人在内。」祈耀年在视讯访问中表示,「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有多么脆弱,可以想见若气候危机发生会是怎样的情况。祈耀年说,汇丰银行的目标是2030年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实现净零排放。 虽然汇丰不是第一个设下净零目标的英国银行(其他还有NatWest),但汇丰银行有庞大的亚洲客户群,要实现这个目标相当不容易,因此可说是截至目前全球银行业间最重要的气候承诺之一。但是,各界将密切注意汇丰要如何快速充分地实现这个目标,毕竟这还只是目标,不是硬性的承诺。

日相施政演说拟提出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日本共同社报导,日本政府人士21日透露,首相菅义伟准备在26日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2050年实现国内温室气体零排放。这将是日本明确给出实现去碳化社会的具体时间表。 异常气候变化导致对气候变化的危机感增强,全球许多国家已公布「2050年零排放」方针。有鉴于此,政府认为日本也需要加速推出对策。 菅义伟将在演说中提出「我国争取205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总体为零」,宣布力图2050年实现去碳化社会。 此前日本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尽可能在本世纪后半叶早日实现净零排放。另一方面,如何处理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较多的煤炭火力发电厂等,面对实现去碳化的课题有不少。这或许也将对中长期能源政策指针「能源基本计划」的调整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循环经济展登场 中小企业永续循环补给站秀永续产品

「TASS 2020亚洲永续供应+循环经济会展」今(2)日在高雄展览馆登场,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为展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循环经济与绿色永续发展的亮眼表现,特别规划设置「中小企业永续循环补给站」,除邀请本年9家辅导业者展出创新绿色产品与商业模式,并由中小企业处为业者授证颁奖。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组长黄雅萍(前排右四起)、塑胶中心总经理萧耀贵,与9家受证业者合…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组长黄雅萍(前排右四起)、塑胶中心总经理萧耀贵,与9家受证业者合影。 塑胶中心卅摄影 中小企业处组长黄雅萍致词表示,全球每年有1千亿吨的天然资源被损耗,其中有九成未被回收再利用,显示循环再利用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尤其,美中贸易与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的营运,业者如何创新营运模式,特别是如何朝绿色创新之路迈进,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进而与国际接轨,是中小企业必须正视与努力的方向。黄雅萍指出,企业依循国际循环标准并将绿色永续架构与概念纳入营运模式已为趋势,透过对各国企业循环经济的经验与优势分享,能启发台湾中小企业持续创新的循环经济营运模式,进而进军国际市场,搭轨全球绿色商机。 奇立实业展出「滤微尘粒风机设备(FFU)监控系统」。

联合国:气候变迁成世界自然遗产最大威胁

环保人士今天(2日)表示,气候变迁已成为冰河及湿地等联合国列名世界自然遗产场址的最大威胁,也已将澳洲珍贵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推向「濒危」状态。 法新社报导,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在新报告中披露,列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然遗产的全球252个场址中,如今有整整1/3场址受到气候变迁所带来变化的威胁。 整体来看,94个场址因多种因素面临重大或危急风险,包括观光、猎捕、火灾和水污染,数量较2017年所做前一份报告列入的62个还多。 研究也暗示,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也让部分世上最美、最珍贵的自然场址受到伤害。不过,气候变迁仍是迄今最大单一威胁。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IKEA推广循环经济 将在27国回购旧家具

瑞典连锁家具家饰品零售商宜家家居(IKEA)今天表示,将在27国提供回购数以千计旧家具服务,并进行转售、回收或捐赠给社区计画。 美联社报导,宜家家居今天表示,这个从11月24日开始到12月3日为止的黑色星期五活动,将是「藉由为循环经济做出贡献,满足顾客需求的一个机会」。 宜家家居永续长(CSO)库克(Pia Heidenmark Cook)说:「只有透过投资以及与顾客、其他企业、在地社区和政府合作,才能达到循环经济,如此才能杜绝浪费,创造修理、重复使用、翻修和回收的循环。」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卅中央社

国际能源署:要实现2050净零碳排 仍须洪荒之力

国际能源署(IEA)13日发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0)》报告。这份长达464页的展望报告指出,武汉肺炎(COVID-19)造成的动荡将使未来20年全球能源使用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能源展望报告提供四大情境:四情境下再生能源均显著成长 今年的报告共提供四个可能途径或情境,预测到2040年。四种情境中,再生能源全都会显著成长。在IEA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境中,到2040年,太阳能产量将比2018年的预期增加43%,部分原因是太阳能价格比预期便宜20至50%。 IEA指出,尽管再生能源成长加速、煤炭结构性衰退,但除非采取更强势的气候行动,否则要宣布全球石油使用量达到峰值还为时过早。同样地,除非全球暖化因应政策加速,否则到2040年天然气需求可能还会成长30%。 这表示,尽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但却远远没有达到稳定气候所需的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 IEA表示,要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需要全球经济各个层面都使出「洪荒之力」,而非只靠电业。 此次报告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承诺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STE

VOGUE编辑也连署 日本展开首次时尚业环境影响实态调查

据NHK于2020年12月报导,有鉴于日本时尚产业在制程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纺织、染色、大量库存的废弃衣物等问题,日本环境省决定对时尚产业展开首次的「环境影响实态调查」。 在此之前,日本时尚界已提出一份「促进时尚业永续经营之建议书」交予环境署,并邀请业界名人登高一呼、一同连署,促进时尚产业的永续意识与具体行动。该建议书提及的内容,包括碳排放、生产过程用水量、塑胶使用量等等的节制,以及男女同工不同酬、环境影响、劳动条件等层面的改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854883486_6b2176c805_b.jpg 渡边三津子(右二)等时尚名人,递交永续建议书给环境大臣。图片来源:环境省 说起这份建议书的由来,其实源自于2013年的孟加拉国萨瓦区大楼倒塌事故的影响。根据维基百科,这栋大楼里有数家独立的服装工厂,包括贝纳通集团、沃尔玛、季候风配饰等,一共雇用了5000名左右的工人。早在意外发生之前,这栋违法加盖四层楼的建筑就已出现裂痕,但工人们仍被要求上班,最终酿成世界上建筑物倒塌罹难人数最多的灾难事件:死亡人数高达1127人、受伤人数约2

垃圾问题有解了! 科学家创造超级酶 几天内「吃掉」塑胶

人类制造的大量塑胶制品在提供便利之余,却也因其无法重复使用的特性而荼毒地球,为了解决此问题,科学家最新创造出一种超级酶,可以省去数百年时间,将塑胶垃圾在几天内「吃掉」。 根据《CNN》报导,英国朴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发布声明指出,研究团队将PET水解酶与另一种酶结合,创造出全新的人造酶,这种新产物可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快速作用,使得原本需要百年才能分解的PET,在短短数日内就被分解为基础组成,可重复制造成全新的塑胶制品。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人造塑胶聚合物,是饮料瓶、地毯及衣物中最常被使用的热塑性塑胶。 考量到超级酶分解PET的超强能力,若能成功开发量产,意味着可回收现有的塑胶制品重复使用,节省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可以解决苦恼全球的垃圾及碳排放问题。 资料来源:环境教育中心

英挺绿能 拟2030禁售燃油车

英国媒体报导,英国首相强生预定在18日提出绿能计画,可能宣布从2030年起禁售以汽油与柴油为燃料驱动的汽车,比原定时间提前5年,这是强生第二度提前禁售令的时间,凸显英国达成净零碳排目标的决心。 英国广播公司(BBC)与金融时报(FT)报导,英国对汽、柴油车的禁售令可能提前至2030年,并于2035年禁售油电混合车。知情人士透露,英国政府尚未做出最后决定。 英国原定2040年起实施汽、柴油车禁售令,之后强生今年2月宣布,禁售令将提前至2035年。如今强生可能会再度把禁售令的时间提前至2030年,此举是英国绿能计画的一环;强生政府至少已两度延后发布这项计画的时间。 知情人士表示,强生排定在18日公布绿能计画,将聚焦于氢能、碳捕捉与储存、离岸风电及房屋隔热,预料他将批准兴建Sizewell等核电厂,并投资小型模组化反应炉(SMR)。这些都是减少污染的关键技术,但若政府未提供补助,成本过于高昂。

澳研究:吃下塑胶的鱼类行为更大胆活跃 生存率降低

澳洲最新研究指出,塑胶微粒能够改变鱼类的行为,吃下塑胶微粒的鱼类,它们倾向于变得更大胆、活跃,比起其他鱼类生存率更低。 每日邮报报导,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研究团队在澳洲大堡礁水域捕捉幼鱼,并连续四天喂食它们除了丰年虾(brine shrimp)以外的塑胶微粒。科学家将它们标记后放回海里观察其行为,研究塑胶微粒是否对鱼类造成影响。 科学家表示,他们不认为这是因为塑胶对鱼类产生有毒影响,而是鱼类在吃进塑胶后会更饥饿,这种「营养需求压力」促使它们更倾向于冒险寻找食物,而该冒险行为使它们更容易被掠食者吃掉。 该研究领导学者麦考密克(Mark McCormick)表示,鱼类行为上的改变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是因鱼类吃下塑胶微粒后变得饱足但事实上却没有获得营养。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陆拒绝「洋垃圾」 明年起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中国大陆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24日联合发布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公告后,30日,中国大陆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再次重申,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大陆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固体废物总量大幅下降,由2018年的2263万吨降至2019年的1348万吨。 2020年前10个月,中国固体废物申报进口669万吨,同比下降42.7%。 中国在2017年发起的环保计画即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再此政策框架内,中国首先列出了4类24种被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包括塑料、汽车零件、纸张、纺织物,以及钢废碎料和木废碎料。 中国曾是固体废物进口大国。中国在其境内处理国外固体废品长达近14年之久。 2017年,中国通过名为「国门利剑」的行动,在数月时间里实施限制措施,拒绝了一些包括难以重新利用的废品。从2021年元旦起,中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境外固体废物入境倾倒、堆放和处置。

日不落国不是叫假的 英国启动世界最大海洋生态监测网

曾因殖民地遍布全球被称作「日不落国」的英国,现在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将启动号称世界最大的海洋监测系统--诱饵式远端水底摄影系统(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 Systems, BRUVS)。 这让英国成了第一个开发大型水下摄影设备网路的国家。这个网路是英国政府「蓝带计画(Blue Belt)」的一部分,监测范围涵盖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让英国的海外领地能够观察和管理海洋野生动植物。 与科学家跨国合作 英国将搜集四大洋生物资料 英国环境渔业与水族科学中心、西澳大学和英国海外领地的合作科学家与BRUVS的开发者「Blue Abacus」携手,利用66组部署在开放海域和沿海栖息地的BRUVS收集资料。 具备66声道立体声的BRUVS,将用于拍摄和分析众多物种的资料,包括白旗鱼(White marlin,学名:Kajikia albida)、雨伞旗鱼(Sailfish,学名:Istiophorus platypterus)、镰状真鲨(Silky shark,学名:Carcharhinus falciformis)等多种动物。 一组BRUVS由装在

中国10部门联合发布污水资源化目标 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25%

据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 意见目标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 另外,也包括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达到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减少水污染、和保障水生态安全等目的。

新塑胶经济与再生料产业发展趋势

英国著名倡议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The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自2010年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循环经济议题的推动,其2016年发布的研究指出,全球的塑胶包装制品中仅有14%真正获得回收再利用,其中更有34%是流入自然环境中,造成的影响甚巨,而这个状况将可能导致在西元2050年时,海洋中的塑胶垃圾含量比鱼类生物的数量还要多,相关资讯成功引发各界讨论关注也多有引用。有鉴于现有塑胶产品的使用模式带来气候变迁、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三大全球危机,该基金会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 于2018年携手推出了「新塑胶经济全球承诺」倡议,旨在结合企业品牌、产业供应链与公私立机构的能力,共同推动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塑胶包装使用与发展策略,从消除不必要的塑胶开始,运用创新技术与作为确保必要的塑胶产品为可重覆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让人类生活所使用的塑胶制品远离自然环境。 「新塑胶经济全球承诺」倡议首次提出就获得各界高度响应,参与者除了专业投资机构、政府机关与研究单位外,亦不乏知名企业品牌,影响力涵盖多家国际领导性快速消费产品(FMCG, Fast Moving C

人类惊人污染景象! 峇里岛海滩被塑胶废弃物覆盖

受到全球海洋污染、垃圾管理不善、季风吹拂等问题影响,度假胜地印尼峇里岛海滩近来被塑胶废弃物覆盖,让人以为是垃圾场。 据《卫报》报导,峇里省巴东地区环境与卫生官员普贾(Wayan Puja)表示,岛上的库塔、雷吉安、水明漾海滩,光是在1月1日新年元旦当天就清出30吨垃圾,到了2日甚至翻了一倍变成60吨。 普贾感叹,「每天我们都会部署人员、卡车和推土机,一直在努力清理海滩,但是垃圾不断冲上岸。」与印尼海洋污染研究人员展开合作的澳洲CSIRO首席科学家哈代斯蒂(Denise Hardesty),透露这其实每年都会发生,并且垃圾在过去10年当中一直在增加。 每年吹起西南季风时,峇里岛海滩往往都会充斥着垃圾。哈代斯蒂说,塑胶垃圾的暴增和全球塑胶产量提升有关,虽然全球各地的海滩都有塑胶废弃物,但在季风国家确实更受季节性影响。 资料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法国将订环境污染新罪 最重关10年或罚1.5亿元

两名法国部长在今天(22日)刊出的访问中表示,法国政府计划订定所谓「生态灭绝」罪(eco-cide),若蓄意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最重可处10年徒刑或新台币1亿5000多万元罚款。 法国司法部长杜邦-莫瑞提(Eric Dupont-Moretti)和生态转型部(Ecological Transition Ministry)部长庞皮里(Barbara Pompili)告诉法国「星期日报」(JDD),未来若「蓄意违反」环境法规,依照「生态灭绝」罪,最重可处450万欧元(约新台币1亿5200万元)罚款或10年徒刑。 杜邦-莫瑞提表示:「我们将创造一个普遍的污染罪名。依据犯罪者的意图,处罚将明显加重。」 他说,立法目的是为了让违反环境法规的人遭受的处罚,「最高达到他们将废弃物投入河川所获取利益的10倍之多」。

环保又能配合防疫 新加坡鼓励民众发电子红包

因应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央行)鼓励民众多使用「电子红包」,不仅可减少银行排队换新钞的人潮,也能减少大量印制新钞供民众兑换的需求,是更环保的作法。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天(11日)发布新闻稿,鼓励民众这次过年期间以「电子红包」取代实体红包,这将有助减少排队换新钞的人潮,也更环保。 金融管理局指出,以「电子红包」取代实体红包可减少因应过年而大量印制新钞的需求;这些新钞通常在农历新年后又会被民众存入银行。另外,使用「电子红包」也能减少到银行排队换新钞的人潮。 金管局一名官员透过新闻稿表示,电子送礼也有助减少因应农历新年而印制新钞产生的碳排放。目前估计每年为过年而印制新钞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330公吨。

欧盟最大产油国丹麦 宣布将停止北海油气开采 2050年淘汰化石燃料

气候之家报导,丹麦议会3日晚上签署一项开创性协议,将停止发出新的油气勘探许可证,并在2050年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生产。 丹麦米德尔格伦登(Middelgrunden)离岸风场。照片来源: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CC BY-NC-ND 2.0) 丹麦喊出全球最积极气候承诺 成气绿色先锋 丹麦在北海开采碳氢化合物近50年,是承诺淘汰化石燃料生产的国家中最大的产油国。 少数党社会民主党政府与其他五个政党达成协议,取消最新一轮许可和所有未来的招标。协议内容还包括辅导最大海上产油区埃斯比约地区发展其他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 气候和能源供应部长约根森(Dan J?rgensen)说,他希望这个决定能够激励其他国家跟进。他说:「我们现在将化石燃料时代画下句点,我们在北海的活动将与《气候法》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致。」 绿色和平组织称许丹麦是气候典范。 「这是个分水岭,」绿色和平组织丹麦气候与环境政策负责人黑格尔(Helene Hagel)说,「丹麦可以说自己是绿色先锋无误,并鼓舞其他国家结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于气候运动和所有为此付出多年努力的人们来说,这

后疫情时代下的国际循环经济推动趋势

作者:(财)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 品质环境安全部       林子翔 顾问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永续发展的挑战与转机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冲击全球,对人类社会与全球经济都造成了相当的冲击,更被联合国称为「二战后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多个国家所经历的封城与锁国,对经济活动影响甚远,无论是进出口贸易、工业制造与观光服务业,都遭受十分严重的影响,时至今日,疫情阴影仍持续垄罩全球。 然而当全球经济活动,都面对着相当程度停摆或延滞的此刻,这波疫情反而给全球性气候变迁的难题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2020年,数个地区(国家)达成了近年来最低的整体碳排放,与近年来最和缓的全球升温纪录等,让「控制暖化趋势至可承受的冲击」的艰巨挑战,有了更多的可能;此外,美国太空总署(NASA)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指出,印度首都新德里所在的北部地区,空污达到至少20年来的最低水准,甚至在生态方面,泰国海滩棱皮龟筑巢数量,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过往人类的各项活动,确实对大自然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也再次印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兼顾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平衡。 过去我们所习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