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气候变迁影响前兆? 南极海冰创新低 科学家列可能原因

最新卫星影像分析显示,南极洲周围的海冰达到40年来历史新低。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大学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分析,截至2月22日,南极海岸周围的冰层覆盖面积约为194万平方公里,再次破2017年3月初创下的历史新低纪录211万平方公里。 南极海冰创新低 海洋升温仅原因之一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南极海冰的地理学教授拉斐​​尔(Marilyn N. Raphael)说,海洋温度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努力找出其他因素。」 南极海冰面积每年变化很大,但自1970年代后期开始透过卫星观测以来,整体平均有非常小幅度的增加。相较之下,暖化速度是其他地区三倍的北极,海冰面积在同一时期每十年减少10%以上。 这两个地区状况截然不同。北极点和极圈覆盖着北冰洋,外围被陆地环绕。而在南半球,南极点和极圈由南极大陆覆盖,外围则被南冰洋环绕。 虽然北极地区快速暖化是当地海冰缩小的主要原因,但气候变迁对南极海冰的影响并不那么明确。 全球暖化导致南极海冰减少?学者:两者关系尚不明确 华盛顿大学气候科

南韩废核政策大转弯? 尹锡悦当选总统 将推动先进核能技术

南韩总统大选9日结束,曾宣誓取消废核政策、要使南韩成为核电强国的尹锡悦当选,这意味着该国实施数年的废核计画可能大转弯。 南韩总统当选人尹锡悦 承诺用核能发电减碳 南韩现任总统文在寅自2​​017年就职以来,一直倡导摆脱核能、淘汰旧核电厂,并避免建造新核电厂等政策。 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的总统候选人尹锡悦抨击这项政策,并承诺利用核能发电来减少碳排放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外界普遍预测,新政府兑现支票的第一步是重启首尔东南方330公里处、现为停工状态的两座核反应炉兴建工程——新韩蔚3号和4号。这两座核反应炉容量总计1400MW,兴建工程自2017年搁置至今,原始计画是在明年完成。 现任政府目标将核能占比降到23.9% 尹锡悦还承诺,只要能确保安全,将让现有的核反应炉继续运转。透过这些核反应炉,南韩可将核能占比继续维持在30%左右。 南韩现在共有24座核反应炉,现任政府已寻求在2034年前将运转中的核电厂数量减少到17座,以期在2030年前将核能占该国总发电量比例降到23.9%。 2017年,南韩政府关闭了该国最古老的反应炉——位于南部港口城市釜山的古里1号(Kori-1)反应炉。该反应炉已经启用

长眠海底的「珊瑚礁葬」 骨灰化作人工鱼礁 助海洋栖地复育

英国《卫报》报导,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慈善机构「永生礁」(Eternal Reefs),为海洋热爱者提供一种「遗爱大海」的下葬方式——珊瑚礁葬。 疫情期间 珊瑚礁葬需求增两倍 根据永生礁,珊瑚礁葬指的是,将pH值中性的混凝土和人类骨灰混合制成「礁球」(reef balls),并将其放置在美国沿岸海床受管制的区域。永生礁则会提供亡者亲友该「墓地」所在位置的GPS坐标。 永生礁表示,在COVID-19期间,珊瑚礁葬的需求增加了两倍,其中大部分来自海洋热爱者,他们希望自己死后也可以帮助海洋生物再生。 人类在死后回归海洋的渴望可追溯至几千年前——古埃及和罗马时代就已经有海葬的证据。如今在世界各地有各种形式的海葬方法,像是在南太平洋,有人会将尸体放上独木舟再推入海中,至于亚洲,将骨灰洒向大海也已经相当普遍且实行多年。 如今一般认为,海葬是比传统土葬和火葬更环保的替代方案。虽然选择珊瑚礁葬仍需先火化遗体,但火化后的骨灰,藉由仿造珊瑚礁的某些特征,能有助于复育海洋栖息地。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世界上大多数珊瑚礁都受到海洋暖化和酸化、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威胁。珊瑚礁有保护海岸

2040年农业净零起跑 碳权、碳足迹怎么算? 扩及食物生产体系是挑战

今年开春不但北部雨势绵密、仿佛看不到尽头,连原该干旱的南部也因雨量激增,造成国境之南的洋葱、莲雾产量受影响。气温上升、降雨型态改变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不断冲击农粮生产。为此农委会率先宣示,2040年达成农业净零排放,透过「减量」、「增汇」、「循环」和「绿趋势」,增强台湾农业韧性。 有钱也买不到! 极端气候加剧灾损 间接影响粮食安全 「有钱买不到蛋」是近期多数民众的心声。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在「迈向农业净零排放策略大会」致词时指出,由于西部入冬气候寒冷及日夜温差大,再加上疫情造成物流不顺、饲料黄豆及玉米等原物料价格大幅上涨,致使鸡蛋生产成本增加,影响鸡蛋产能。由此说明气候变迁冲击农业的速度,「调适已经来不及,根本之道就是温室气体的减让。」 2050年净零排放趋势席卷全球,台湾也积极响应。历经27场座谈会、2000多位产官学参加,凝聚四大主轴,13项策略、59条措施,农委会公布「农业净零排放」策略,率先净零排放,透过农业优势,帮助农民取得碳权,透过碳交易感受净零排放的好处。 陈吉仲表示,台湾过去50年相对基期年气温平均上升幅度0.6~0.8℃,已造成重大影响;3年前开始以升温1.5℃为农业调

当雪国渐暖 北京冬奥首度靠100%人造雪撑场 多数冬季运动恐「濒危」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奥)使用人造雪已行之多年,事实上人造雪的选项,使不具备合适条件(充足降雪)的城市也能获得主办权,然而本届(2022年)北京冬奥却是首度几乎100%使用由机器生产的人造雪。 全球暖化威胁冬奥未来 北京冬季几无天然降雪 年初是北京一整年中最冷的时候,然而当地平均温度仍高于冰点。此外,北京长年处于严峻的干旱中,今年冬季更是几乎完全没有天然降雪。根据中国水资源风险报告,北京的水资源十分缺乏,并且加重依赖由南方输送至北方的水源,而紧邻北京、同为冬奥赛区的张家口,人均水资源不及全国平均的1/4。 国际奥委会(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决定在完全仰赖人造雪的城市主办冬奥,使冬奥的永续性备受质疑。英国罗浮堡大学的运动生态学家奥尔(Madeleine Orr)就批评:「100%依赖人造雪是个警示,代表奥运办在气候条件不允许的地方。」 奥尔及其他学者近期共同发表的研究指出,人为造成的全球暖化将威胁冬奥的未来,随着降雪量愈来愈不稳定、气温攀升,未来适合举办冬季运动赛事的城市数量将持续减少。即便能够利用人造雪替代天然雪,也没

打击非法捕捞、减少海洋塑胶垃圾 超过100国承诺签订协议保护海洋

英国《卫报》报导,来自100多国的代表承诺将采取行动,以保护海洋免于人类侵害,承诺包括加强打击非法捕捞、减少塑胶污染和加强保护国际水域。 规范公海永续利用 各国将在年底前达成全球协议 为期三天的「一个海洋」(One Ocean)峰会11日于法国布勒斯特(Brest)落幕,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其中一场高阶会议上表示,2022年是「决定性的一年,我们应该在此做出明确而坚定的承诺。」 美国气候特使凯瑞(John Kerry)表示,「海洋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我们吸入的氧气有一半以上由海洋产生,但现在就连它都受到威胁。海洋和气候其实是同一套系统、彼此牵动而无法分割的。」 27个欧盟成员国和其他16个国家在会中同意,今年底前将达成一项全球协议,不仅规范公海的永续利用,且要保护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峰会上表示:「我们已有共识,但必须再往前推进到完成条约签署。」联合国今年3月将在纽约就《全球海洋公约》展开第四轮(也是最后一轮)协商会议。这次参与法国「一个海洋」会议的国家期望,在这场会议上能成功达成协议。

让木材助攻净零碳排 外来种银合欢变身创意家具

林务局在恒春半岛与外来入侵种「银合欢」的移除战争持续多年,而铲除下来的银合欢,也不断寻找多元的去化管道。近期在台北设计建材中心展示的上百件家具及文创商品,就是使用银合欢制成,由林务局与扶轮社合作举办的第一届银合欢家具设计大赛,最后决选出来的作品。 昨(15)日林务局长林华庆表示,世界各国追求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中,木材将成为重要材料。林华庆说明,过去曾尝试过不同的银合欢木材利用方式,发现家具设计是有效管道,林务局也将继续提高银合欢木材的适用性。 「绿色癌症」拉锯战 恒春半岛蔓延逾3000公顷 银合欢被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原生长于中美洲,约50年前引进台湾作为造纸用材,因环境条件适合生长,加上本身繁殖力旺盛,结实量大、种子发芽率高等特性,以及树根会分泌有毒的「含羞草素」,抑制周边其他植物生长,因而极易形成大面积纯林,对环境生态影响甚巨。 林务局局长林华庆说明,银合欢的排他性让其他植物无法生长,大面积的银合欢林,也引发生物多样性低落等问题,全台以恒春半岛最为严重,分布面积超过3000公顷,几乎都已被银合欢侵占。 林务局屏东林区管理处自2001年初规划防治,将国有林地内的银合欢挖

丝瓜、泥炭土与水上农场 头社盆地兼顾产业与环境有妙招

南投县鱼池乡头社盆地四面环山,集水区面积约500公顷,盆地中央地势平缓,降雨时四周径流快速集中至盆地。地表径流主要透过水尾溪排水,在头社桥的唯一出口来排洪,盆地中央地势平坦的区域,皆以农业使用或废耕地为主,聚落则环绕坡地与盆地交界地区而筑。 过去头社盆地多种植水稻,当时的「头社米」有质有量、颇负盛名,然而约在1996年以后,稻米价格较其他新兴作物为低,导致农民改变目标作物,近来以号称可以作成「丝瓜沙西米」的丝瓜为大宗。 丝瓜种植季节约在3月至10月间,因作物浇灌需求及夏季雨量相对丰沛,盆地泥炭土自会维持住水分,但丝瓜并不耐积淹水,因此快速排水也成为重要考量。当时序进入冬季,多为旱作、短期作物或休耕,导致泥炭土可能有数个月都呈现水分散逸的状况,不仅加速了泥炭土氧化,更有可能成为「碳源」散逸至大气中。 由此可知,人类利用盆地的方式改变,虽然可以增加农业收益,但不仅改变了地景,也可能使泥炭土从「碳汇」转变成「碳源」。 既要保水、又要排洪  泥炭土与丝瓜的共存可能 面对盆地积淹水问题,首要解决方法是让泥炭土保水,避免泥炭土干缩导致地盘高度降低,使积淹水潜势持续增加。若能调整盆地农业利

可口可乐2030年重复使用包装将达25% 环团吁政府响应国际趋势

每年生产超过1200亿个塑胶瓶的可口可乐公司,上周四(10日)宣布要在2030年实践25%可重复使用包装的目标。绿色和平台北办公室减塑专案主任张凯婷指出,产品包装转为可重复使用的减塑路径已是国际趋势,台湾在地零售业也应尽快提出具体的减塑承诺。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一次性塑胶包装的减量目标,张凯婷呼吁环保署应立即提出相关对策,从源头减量才能有效改善塑胶污染。 四届「塑胶污染」全球冠军 可口可乐宣示2030年旗下25%产品采可重复使用包材 可口可乐在2020年时就曾宣示,五年内将不可回收塑胶的使用量减少35%,不过去(2021)年依然被「Break Free From Plastic」(摆脱塑缚) 全球倡议评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塑胶污染者,连续四年蝉联塑胶污染世界冠军。 据统计,可口可乐每年生产超过1200亿个塑胶瓶,而根据路透社报导,2020年可口可乐的可重复使用包材占比仅有16%。不过可口可乐近期宣布,这个比例将在2030年提升至25%,也就是说,2030年后可口可乐旗下至少25%的饮料包装,将会以可重复填充的玻璃或塑胶瓶的形式销售。 绿色和平表示,将持续督促可口可乐提出更高的减塑承诺,要求可

极端气候幸存者老得快 研究:飓风过后猕猴衰老近两年

一份新研究分析了自波多黎各玛莉亚飓风(Hurricane Maria)幸存的猕猴,并发现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加速人类老化。 研究发现 飓风后猕猴衰老了两年 根据这份7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与没有经历过灾难的猕猴相比,经历过飓风的猕猴似乎平均衰老近两年,相当于人类寿命的七至八年。这显示,当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气候危机而增加,可能会带给经历过这些事件的动物不利的生物学结果。 四级飓风玛莉亚于2017年9月袭击波多黎各,造成3000多人死亡,岛上340万居民断电数周,总计造成超过1000亿美元的损失。 除了人员伤亡外,飓风还影响了波多黎各的野生动物,例如生活在附近圣地亚哥岛(Cayo Santiago)上、自由活动的猕猴族群。 科学家以自1938年起就生活在当地加勒比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猕猴族群为对象,分析它们在飓风前四年和飓风发生一年后的健康数据,最后发现玛莉亚飓风可能加速了这些猕猴免疫系统的老化。 猕猴免疫细胞表现的相关基因 4%发生改变 过去的研究就曾发现,从极端不利的经历中幸存下来的人,罹患心脏病和其他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风险较高,但研究人员表示,尚不清楚

碳排也贫富不均 英国研究:减少富人碳足迹是净零最快解法

根据英国雪菲尔哈伦大学的研究,富人的碳足迹远远高于穷人,且其碳排量在全球的占比仍在持续增加。 前10%最富人口 排放了49%全球温室气体 这份发表于《能源研究与社会科学》期刊(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的研究指出,2010年,最富裕的10%家庭排放了全球34%的二氧化碳,而人口占50%的低收入族群,仅贡献全球15%的碳排。到了2015年,全球4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最富有的10%人口,而50%的贫穷人口排放量占比仅有7%。 研究作者之一、雪菲尔哈伦大学能源政策教授安布罗斯(Aimee Ambrose)说,减少富人的碳足迹,可能是实现净零排放最快的方法。 以英国的能源需求而言,后50%人口的最终能源需求占比不到20%,低于前5%富裕人口的消费量。虽然富人住家使用的产品可能能源效率较佳,但他们需要使用暖气的空间可能更大,也更可能拥有和使用更多的奢侈品和各类用品。 安布罗斯说,入不敷出的生活可能让英国中等至低收入者减少外出旅游的次数,且他们使用的燃料也比较少,进而导致这群人的碳排放减少。高消费族群则不太可能受制于生计而委屈自己。 「对有钱人来

打破林业刻板印象 走入新竹永泰林场 思考永续实践的可能

我国森林面积占60%,木材自给率却仅1%,每年从国外进口约440万立方公尺木材,不仅增加碳足迹,也可能沦为他国非法伐木的帮凶。林务局近年来积极振兴本土林业、推动「国产材」,要在2027年将木材自给率提高到5%,但即便有了国产材溯源系统,不少消费者仍担心,林业真的不会破坏水土保持、影响生态环境吗? 环境资讯中心记者实地走访新竹永泰林场,看见走过大半世纪、国内少数的民营林场,如何反覆在植树与砍树之间,让林场生态不断循环再生,实践减碳的永续林业。 身处在新竹五峰乡海拔1200公尺的高山中,走进蓊郁的森林,眼前的柳杉林拔地而起,每一棵都笔直的高耸入云。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窜出,斑斓树影随风灵动,可以闻到树干上潮湿、寒冷的苔藓气息,张耳细听,不远处传来「绳嗯~绳嗯~」锯木声响,树木一棵接着一棵倒下······。 等等!先别急着报警,这可不是什么山老鼠在盗采林木,而是永泰林业正在「皆伐」。在这片生长超过20年人工经济林,砍倒的都是30年多年前种下的树。 见证林业兴衰 永泰林业理事长梁兆清志力为下一代种树 1991年政府宣告「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总量管制每年林业生产量,许多林业公司纷纷关闭或外移,国

拯救地球的代价 麦肯锡:实现净零 每年须挹注9.2兆美元资金

根据麦肯锡顾问公司的一份报告,要在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必须先实现「全球经济的彻底转型」。 麦肯锡:终止气候危机,每年需投资9.2兆美元 麦肯锡估计,接下来几十年间,每年需要投资9.2兆美元,才有可能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C并终止气候危机。这等于是目前投资金额再增加60%,相当于全球企业利润的一半、2020年全球税收的1/4。 报告警告,经济转型将影响每个国家和每个产业,其中最依赖化石燃料的国家将经历最剧烈的变化。不过,为许多政府和大公司提供顾问服务的麦肯锡也表示,转型将是先苦后甘,例如电力成本会先升后降。 报告指出,要避免全球暖化对数十亿人造成最严重影响,实现净零排放势在必行;而且许多低碳投资其实也是经济成长的机会,有望实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经济型态。报告也表示,拖延的时间越久,转型的成本就越高。 「9.2兆美元是足以唤起所有人关注的巨额数字,」报告作者、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研究员沃索(Jonathan Woetzel)说,「但要实现这样巨额的投资并非不可能,过去社会也曾经历过重大转型」,例如全球都市化。 根据沃索的说法,这里所谓的经济转型,指的是开始考量环境和社会成本的经济型态,

购物附上碳足迹 挪威电商推「气候收据」 促红肉销量大减

挪威杂货店商Oda于购物收据上显示产品的碳排放资讯,结果显示客人逐渐避免购买红肉等会增加其碳足迹的产品。如此气候友善的措施也让蔬食产品的销量成长快速,Oda永续发展总监更表示:「现在每卖出五个汉堡,就有一个是蔬食汉堡。」 气候收据来自顾客的要求 Oda表示,这些收据让顾客了解到,他们购物的碳足迹有多高,结果也导致红肉和其他高碳排产品的订单减少了。 不同于电商常见的促销活动,Oda不提供买多送多的优惠,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消费,并用可重复使用的纸箱运送,取代塑胶袋。 Oda的永续发展总监福克斯(Louise Fuchs)表示:「我们的客户反映,消费者很难辨认商品是否为『气候友善』。我们也觉得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开始寻找简单,却能向消费者传达商品碳排量的方法。」 「我们不想指导顾客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气候收据其实是来自顾客的要求。」 肉类替代品和蔬菜销量大幅成长 Oda与挪威气候研究院Cicero将产品依照碳排量高、中、低分类。从去(2021)年1月起开始告诉顾客购物的碳足迹。 「这个做法收到许多顾客的正面回响。它让蔬食产品的销量成长更快,现在每卖出五个汉堡,就有一个是蔬食汉堡,

海底地形大揭秘 科学家正绘制全球海床地图 海啸预测再提升

海洋的测深学从早期发展至今变化相当大。过去最简单的测深工作是用绳子和重物手动进行。今日,联合国海洋科学永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计画支持的「海床2030」(Seabed 2030)专案,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在本世纪末前精确绘制全球完整的海床地图。 整合全世界测深数据 且线上免费公开 日本慈善组织日本基金会(Nippon Foundation)和通用大洋水深图组织(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GEBCO)主导海床2030大规模的水文测量工作。跨政府组织GEBCO的目标是要编制一份可靠的海底地形图,详细说明全世界海床的深度和形状。 科学家们正在绘制中洋脊、海底火山、遗迹或水下海岸线、海底热泉、古代冰川刻蚀出的冰碛和新的海底地壳等面貌。 收集来的所有数据都将被汇整进免费、公开的资料集「GEBCO Grid」中。海床2030专案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GEBCO Grid资料集地图,整合全世界的测深数据。 为了完成海底测绘,计画参与者之一、美国非政府组织Global Oceans将改装一种作业深度达6000公尺的Ocean Exp

家具用「租」的减少6公吨废弃物 台电员工餐厅变身北欧风复合式空间

台湾电力公司与IKEA(宜家家居)合作,透过「以租代买」的方式,将台电大楼的员工餐厅餐桌椅等家具全数换新改造,今(18)日举办启用典礼。台电表示,以租代买模式可减少购买、维护及废弃处理成本,这些家具最终将由IKEA收回再利用,估计可减少约6公吨家具废弃物,等同约减少20公吨碳排放。 这是继台北101之后,台湾IKEA再次与企业合作推出家具订阅服务。台电董事长杨伟甫表示,希望成为公部门的领头羊,带动各部门把碳排降到最低,用多元的方式迈向2050净零碳排。 上百种家具全用租的 用完由IKEA回收再利用 台电推动循环经济,与家具零售业者IKEA合作,用「以租代买」家具产品服务化模式,改造台电总部员工餐厅。台电指出,员工餐厅自1983年启用至今近40年,去(2021)年与IKEA展开合作,建立循环家具模式,双方签下为期6年的合约,期间由IKEA包办空间设计与家具、家饰的规划布置,后续也由IKEA负责维护整修及最终回收,有别于传统「制造、购买、使用、丢弃」的线性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概念。 台电说明,员工餐厅占地约260坪,这次IKEA提供了106项餐桌椅、沙发、吊灯等家具,共设置438个座位。让员

2022年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档!极端气候造成短缺

气候变迁导致的极端气候加剧,危及世界农作的生长。去年中,加拿大的热浪和干旱冲击了豌豆生产;巴西的霜害则重创咖啡豆产区。如此农产减少带动的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韧性降低的情形,恐在未来更加显著。 去年因极端气候事件而飙升的农产品价格,今年仍将维持高档,因为不寻常的天候损害农作物,出现持续性的短缺。 金融时报报导,包括巴西咖啡、比利时马铃薯,以及加拿大黄豌豆等,去年因为极端气温和洪水,导致价格大涨。科学家警告,由于气候变迁加速,这些异常状况会变得更频繁和严重。 物流问题和疫情造成消费习惯改变,糖和小麦等去年也涨价。 根据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发布的报告,「农业对气候变迁的曝险最大」,风险同时来自单一的极端气候事件或长期的气候模式变化,比机会多出「好几倍」。 全球各地在2021年中期发生一连串极端气候事件,造成严重农损。例如巴西7月霜害重创咖啡豆产区,使其价格涨到7年来最高,巴西气候仍不稳定,升高进一步农损的隐忧。 去年底,反圣婴现象连两年发生,料将加剧全球降雨和干旱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深经济学家Mario Zappacosta说

气候目标落后 德国抛七项优先措施 抑制电价也入列

德国副总理暨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表示,德国没能实现2021年的气候目标,今明两年很可能也无法达标。他说德国「必须将减排速度提高两倍」,才能实现2030年的目标。 副总理坦言:德国将连三年无法达成气候目标 去(2021)年对于德国的气候进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一年。由于风速异常减弱,再生能源发电量跌至两年新低;且碳排量虽曾因COVID-19短暂下降,随后又再次止跌回升。种种原因导致德国未能实现2021年的气候目标。 「我们接掌政府后,面对非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哈贝克11日在柏林报告该国2021年气候进度时坦言。他解释,如果照目前步调,到2030年德国的碳排量将仅减少50%,「也就是比德国的目标值多排放2亿吨二氧化碳」。 「目前为止,所有部门采取的气候保护措施都不够充分⋯⋯可能无法实现2022年和2023年的气候目标。」 根据去年12月公布的官方数据,与1990年相比,德国的碳排量减少了40%。哈贝克说,德国还得再削减25%才能实现2030年的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减排速度加快两倍,并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得更多。」哈贝克说。 德国今年拟采取

上市柜碳盘查时程出炉 金管会力推ESG评鉴制度

金管会近日表示,为因应气候冲击及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等政策,将于近期发布「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路径图」,采分阶段推动,规划于第一波优先适用对象为钢铁及水泥业, 2023 年需揭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而2027 年全体上市柜公司完成温室气体盘查,2029 年全体上市柜公司完成温室气体盘查的查证。期透过上市柜公司串联供应链,以达成企业永续发展。 金管会于2022年1月13日表示,将于近期发布「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路径图」,订定上市柜公司温室气体盘查资讯揭露时程,钢铁及水泥优先于 2023 年开始揭露,落实董事会永续发展责任,并且推动上市柜公司 ESG 评鉴制度,期透过上市柜公司串联供应链,以达成企业永续发展。 证期局局长张振山表示,为因应气候变迁冲击,国际上已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如欧盟于 2021 年 7 月提出「碳边境调整机制」,规划对高碳排产品出口至欧盟须课碳关税,另为加速减碳并强化气候变迁调适工作,环保署已预告修正「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为「气候变迁因应法」。为协助企业及早因应订定其减碳目标,温室气体盘查成为企业首要工作,金管会因此规画分阶段推动上市柜公司应进行温室气体盘查的资讯揭露时程。

专吃垃圾 川废清除机百家争鸣 环境倡议者吁塑胶源头减量

为了防止塑胶垃圾污染海洋,水上塑胶垃圾清除设备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例如荷兰企业开发的河流垃圾清除系统「大气泡屏障」(Great Bubble Barrier),用一堵垂直于河水流向的气泡墙,将塑胶垃圾推往收集器,同时让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安然无恙地通过。 从河流垃圾拦截起 防止传播、污染海洋 「大气泡屏障」的开发计画由欧盟Maelstrom(海洋垃圾永续清除和管理)计画支持,目前已在阿姆斯特丹作业中,也正在葡萄牙波多的杜罗河试用。 计画团队正陆续开发一系列的技术,好在河川中拦截垃圾,避免流入海洋。 造成塑胶垃圾漂流入海的原因,包含海啸等自然灾害,但灾害毕竟不会天天发生,河流才是以更加固定频率造成塑胶流向海洋的原因。 2017年的研究发现,全球90%海洋塑胶垃圾来自10条河流系统,分别是来自非洲的尼罗河和尼日河,以及八条分布于亚洲的恒河、印度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湄公河和黑龙江。 「有些社区没有适当的垃圾收集服务,只能直接将垃圾倒在河中让它漂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贝尼奥夫海洋计画(Benioff Ocean Initiative)的科学家、该校全球干净洋流联盟负责人莫尔斯(Mo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