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南韩新型半透明矽晶太阳能效率达 12%,未来有望成为新一代「窗户」

如果未来的窗户可以捕获日光来发电,公司、住家或许就能省一笔支出,现在国立蔚山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已研发出转换效率达 12% 的透明太阳能板,在不久的将来,说不定原本的窗户就会变成太阳能板,整栋建筑都是电厂。 有别于需要考量美观、各种法规与许可的屋顶太阳能系统,全透明的玻璃太阳能商业化后或许属于入门级别,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开始琢磨起玻璃太阳能板、或是想整合窗户与太阳能技术。 只不过现有的技术也遇上许多难题,首先转换效率不如一般太阳能板的 20%,也因为要吸收更种阳光波长,研发技术多属染料、聚合物等有机太阳能等新兴材料,都会参点棕色、蓝色等,距离商业化也还有一段时间。 因此 UNIST 团队想将现在常见的矽基太阳能改造一番,或许能为太阳能市场带来新的机会。 在研究实验中,UNIST 先在 1 平方公分的矽晶太阳能电池打上无数个小孔,孔直径大概跟头发一样细、约 100 微米,此设计允许 100% 阳光穿过让电池吸收光,也不会改变电池的颜色,最终团队研发出半透明、转换效率达 12% 的矽太阳能,虽然还是没有抵达 20%,距离商业化门槛的 15% 还有段距离,但已经优于其他透明电池的

2020年限塑新制 百货量贩内用禁免洗餐具 全台县市实施时间看这里

环保署「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对象及实施方式」今年8月修正后,台北市一马当先,提出指定实施日期为2020年1月1日,随后包含新北、台中、桃园、高雄、台南等六个直辖市,澎湖、宜兰、花莲、彰化、新竹、基隆等六个非直辖市,共计有12个县市已经向环保署提报辖区新制的实施日期,并由环保署核准后发布实施。 环保署解释,这是因为考量营业规模、经营型态及所在区域等实务情形,授权给各县市政府订定管制实施日期,因此出现全国不同步的状况。 新法将规范对象从原先的政府部门与学校,扩大到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与量贩店,「内用不得提供各类材质的免洗餐具」。 百货与购物中心内用禁免洗餐具:八县市元旦起实施 量贩店也跟上:宜花进度最快 比较12个已经发布的县市,针对「百货公司与购物中心」的规范新制,全台有八个县市将在2020年1月1日上路,包含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澎湖县、宜兰县、花莲县;而高雄市则在3月1日才会实施,新竹市要等到5月1日,基隆市最晚,将在7月1日公布实施。 至于「量贩店」内用禁止提供免洗餐具的规范新制,则是宜兰县与花莲县一马当先,于2020年1月1日就上路,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桃园市、新

解开可分解塑胶身世之谜 选对「家用可堆肥、海洋可分解」可以更环保

光降解、崩解、氧化生物可分解塑胶 其实不会分解、也不能堆肥 186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在制造业的带头下经济突飞猛进,随着西进运动进入高峰,美式撞球也开始广受欢迎,然而当时的撞球皆由象牙所制作,取得不易、价格高昂,也造成非洲殖民地的大象猎杀加剧。 为寻找象牙的替代材质,美国发明家John Wesley Hyatt,将硝酸纤维素和樟脑合成出一种名为赛璐璐(Celluloid)的化合物,成为世界上第一种人造塑胶,不只成为划时代的发明,也成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的。 赛璐璐日后逐步被改良成石油基塑胶,因其价格低廉、可塑性强,被广泛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快速改变人​​类的消费方式,提供了便捷、卫生、人人可负担的生活用品。然而随着塑胶毫无节制的一次性大量使用消耗,散逸在自然环境需上百年才会分解,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注意到塑胶废弃物带来的严峻后果。 塑胶的百年孤寂 全球每年生产逾百亿吨塑胶 九成只使用一次就成垃圾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塑胶使用量逐年提升,已经接近百亿吨,其中仅有不到一成被回收再利用,其余塑胶成为了废弃物若非焚烧就是放置在掩埋场,逸散到海洋等环境之中,破碎成塑胶微粒

便利和环保难两全?推动绿色消费的「包材永续」才是王道!

随着气候变迁问题日益严重、地球暖化速度不断超前,全球的研究单位与科学家们无不心急如焚,希望能够找到排除温室气体以便为地球降温的快速解方。在这场对抗气候变迁的战争中,消费者可能没听过「洁净能源」或「捕碳科技」,但多少能理解树木种植、提高能效、绿色消费等行动对地球减碳带来的助益。 根据利乐(Tetra Pak)公司2019年针对全球15个市场共7,500多位受访者的问卷统计资料指出,超过9成的消费者于选购产品时,会习惯去查找商品上的环保标志;甚至有高达43%消费者表示,愿意对诉求环保的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环视全球,愈来愈多国家以减塑政策来展现推动环保的决心,许多消费者也开始投入减塑的行列,为的不只是有效地节能减碳,还希望能因此减少塑胶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追求便利与环境保护,其实可以两全 但是减塑并非一蹴可几。塑胶的发明对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人们日常接触的饮料瓶、塑胶袋、食物保鲜盒、美耐皿餐具等等,皆为我们熟悉的石化塑胶制品。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于2016年与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和

用废弃物铺路 越南首条回收塑胶道路启用

越南环保意识日益抬头,当地相关单位最近找到环境永续发展的新出路,用回收的塑胶来铺路。越南第一条用废弃塑胶铺成的200公尺长道路日前在海防市启用,这条「回收道路」将继续拉长。 这项以废弃塑胶铺路的提案由DOW CHEMICAL VIETNAM公司、海防市(Hai Phong)廷武(Dinh Vu)工业区(Deep C)开发商与越南航海大学等单位合作展开,其中第一阶段在这个工业区内完成兴建以废弃塑胶铺成的200公尺长道路。 越南媒体报导,大量回收塑胶废弃物由当地环保单位提供,经清洗、烘干与压碎后,在摄氏150至180度的温度下与沥青混合,随后用来铺路;这个塑胶和沥青混合的材料,有利提升道路耐用度。 这条「回收道路」1日启用后,上述相关单位将继续在工业区内增建类似道路,其中以6.5公吨回收塑胶废弃物制成的第2条「回收道路」将于11月兴建完成。 Deep C工业区开发商表示,处理塑胶废弃物的新应用发展有助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创造塑胶的价值,减少塑胶垃圾。启用这条以回收塑胶制成的道路让Deep C成为越南领先生态工业区的重要里程碑。 越南商工总会(VCCI)表示,塑胶废弃物处理的新出路符合于越南政

台湾就有毒物质,关注化学品的法规修订进行咨询

环保署计画包含”便民的”合并许可方案 台湾的公司可能在近期内收到地方主管机关对使用关注化学物与有毒物质的综合许可证,根据环保署的建议,将不需要为持有的每种物质单独提出文件。 环保署为以下关于有毒物质与关注化学物的四项法规举办公开咨询与修正草案: 许可登记与核准规定; 持有与排放纪录规定; 第四级物质的核准规定; 物质安全资料表(SDSs)与标示规定。 公开咨询将到10/14为止,而法案将在2020/1/16生效。 在毒化物与关注化学物质管理法案(TCCSCA)中,有毒化学物的定义为人为蓄意生产或制造过程中无意间产出。毒化物依照化学性质、或对人体及环境影响进一步分为四类。 关注化学物质则与有毒化学物质分开。包含污染环境或怀疑对健康有危害的「公众关注」物质。 许可条例修正草案的主要改变是,可能使用新的系统,允许地方当局可以核发综合许可证或个别持有者或工厂的登记文件。现行制度中,公司需要分别记录每一种持有、制造、进口、出口、储存或使用的物质。 毒物与化学物质局(TCSB)综合规划组长刘怡焜表示:「这对持有者与地方主管机关都省事得多。」 线上核准 修正草案也将允许公司上传他们的申请、核准许可证

航运业减碳新招 看上阿摩尼亚

航运业减碳又有新招。英国研究指出,肥料中常见的氨是取代货轮柴油的最佳选择,而且燃烧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对此,航运产业也希望能以氨取代柴油,帮助对抗气候变迁。而最快在10年内,货轮将可利用氨驱动。 据《BBC》报导,英国皇家学会研究人员大卫表示,「氨是唯一能驱动货轮航行各地零排碳的燃料。」研究也指出,制造氨虽会产生碳,但可透过新技术制造零碳的氨。首先是在制造时将二氧化碳捕捉并埋在地下,另一方法是利用再生能源制造氨。 负责认证全球船只的韩国船级社稍早也指出,由于氨作为燃料无须大量专门技术,因此是一种可行的洁净能源。该组织在报告中指出,「氨的优势在于相对容易存储,因为与氢相比,前者具有合理能量、密度与液化温度,与其他碳中性燃料相比,其生产与运输成本也较低,并且已具备可稳定生产与运输的技术。」 资料摘自:环境资讯中心

源头减塑 北市传统市场试办环保袋循环箱

为减少使用塑胶袋,台北市环保局在12个传统市场入口试办放「环保袋循环箱」,鼓励民众把环保袋捐出来,经过消毒后,再提供给买菜的民众使用。 传统市场的摊位上,挂着各种尺寸塑胶袋。民众来一趟市场买菜,会用上好几个塑胶袋。塑胶袋廉价又不易回收,再利用比率底。北市环保局在台北市西湖市场入口设置「环保袋循环箱」,主动提供重复使用的环保袋,让民众少用塑胶袋。 西湖市场的环保袋几乎每天被拿光,清洁队人员都会再补充,并鼓励民众把不用的环保袋捐出来,可放于循环箱下层,随后收到资源回收队,工作人员整理挂牌,最后经过紫外线消毒,再送回市场。 台北市环保局资源回收队陈丽娥表示:「因为我们不知道前一手使用的时候是装了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就是会把它整理过以后,我们再透过这个紫外线消毒的工作,一方面就是让它是安心可使用的,二方面也消除民众的一些疑虑。」 北市环保局表示,循环箱并非北市首创,但思考如何提高使用率,就是需要有专人整理、管理环保袋,这项措施10月上路,试办三个月成效不错,打算扩大办理。 资料来源:公视新闻

IMF:对抗气候变迁 碳税是最强效方法

国际货币基金(IMF)今天表示,全球的碳排污染大户国家应该一起同意课征碳税,未来十年每吨碳排征收75美元(约新台币2300元)税金,让气候变迁维持在安全水平。 法新社报导,IMF呼吁即刻采取行动因应气候变迁,但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对抗灾难性全球暖化的预防上意见不一致,导致政策扞格。 IMF研究人员在一则部落格贴文表示:「碳税是最强而有力且有效的工具,但前提是以公平、增进友好方式实施。」 去年爆发「黄背心」示威并多次暴力流血后,法国政府因而暂缓把碳税提高至每吨50美元以上的计画。同时,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将退出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 这份报告赶在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下周举行年度会议前公布,IMF新任总裁乔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料将于会上敦促会员国对气候变迁采取行动。 根据IMF今天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内容,要防止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超过摄氏2度,以达成巴黎气候协定目标,碳税是最有效的方法。加征碳税会提高电力、旅游、制造、运输和食品等碳排密集产业的成本。 目前全球平均的排放碳价为每吨2美元,想要达成巴

跟万恶的塑胶说再见!雀巢成立研究机构,推动100%回收的环保包装

跟万恶的塑胶说再见!雀巢成立研究机构,推动100%回收的环保包装 身为国际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过去一年使用170万吨的塑胶包装,对于全球日渐加剧的塑胶污染,可说难辞其咎。为响应减塑的环保诉求,雀巢宣布成立新研究机构,专门研发更友爱地球的食品包装。 绿色和平组织曾点名雀巢,声称这间公司是塑胶污染主要的罪魁祸首之一。雀巢一年销售额达900亿美元,从矿泉水、各式饮品到巧克力无处不可见其品牌踪迹,且每一件产品都脱离不了大量塑胶包装。 雀巢计划藉由包装科学研究所的力量,达成2025年100%使用环保包装的目标。 随着环保意识高涨,在消费者、政府、第三方组织等各方的压力下,雀巢也着手寻找环保包装的解决方案。然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并不能令雀巢满意,为此,他们于瑞士洛桑成立包装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ackaging Sciences),期望借助科学的力量,打造新世代的环保包装。 雀巢执行长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表示,在他们的愿景中,未来没有任何一件雀巢包装会再进到垃圾掩埋场之中。印在包装上的是雀巢的名字,他们决定亲自引领环保包装的诞生。 早在2018年时,雀巢就

浅谈TOSHMS台湾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与ISO 45001/CNS 45001之发展

国际标准组织(ISO)于2018年3月12日发布ISO 45001:2018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此标准正式取代了OSHAS 18001:2007,并成为一个全球一致性的标准。我国于2008年自行建立「台湾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Taiwa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简称「TOSHMS」)标准实施推动,并于2011参照TOSHMS验证规范,研提「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要求」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指导纲要」二国家标准建议案,并由经济部于2011年11月29日公告为国家标准(分别为CNS15506与CNS15507),且明定TOSHMS验证之标准为国家标准 CNS 15506。 在相关配套要求的被动及企业自觉性的主动建置推动下,迄今亦已历11个年头,目前通过第三方验证的公司约有954家(注:见下图)。为配合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标准发展趋势及因应国内厂商因应验证需求,劳动部比对「TOSHMS」验证标准与「ISO 45001」国际标准,发现两者实质要求内容相差不大,因此,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以下称职安署)

加强应对气候变迁!英国油车禁售令提前至2035起实施

英国政府在2017年7月宣布将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走向全面电动车的新时代,然气候变化加剧之下,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迁,英国政府宣布将禁售燃油车日程提前至2035年起实施。 为全面降低空气污染与阻止温室效应,英国政府在2017年7月宣布将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走向全面电动车的新时代。不过有专家认为,气候变化快速,若英国2040年才禁止柴油汽油车,恐将为时已晚。为加强应对气候变迁,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原本禁售燃油车日程提早5年,改至2035年起实施。 综合媒体报导,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英国政府宣布,决定将禁止在英国销售新的汽油,柴油或混合动力汽车的禁令日程,从原先决定的2040年提前至2035年来实施。英国首相强森表示,其将在今年11月所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布该新政策,并称今(2020)年将是地球的「决定性的气候行动年」,而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则将是进一步加强保护地球的一次机会。 资料来源:CSRone永续沟通与知识平台

企业永续-从产品材质永续性开始

塑胶诞生可说是改变人类生活史的重大发明之一,食、衣、住、行、育、乐,乃至于国防航太、医疗保健,塑胶持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环境污染议题持续升温,塑胶与环保永续理念渐行渐远,塑胶所衍伸环境问题不断备受大家检视,报章媒体、社群网路的舆论推播下,塑胶更成了最大罪人,然而材料本身并无好坏,人们使用才是关键,若从材料特色探讨环境面的永续效益,塑胶有它先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有效及正确使用塑胶材料才是我们须正视的重要环节。 何谓「材质永续性」 永续材质的概念可追溯于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所提出。永续材质广泛定义为﹕「在原料采集、产品制造、使用过程和使用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阶段中,对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负荷最小、最为无害的材料可称为永续材质」。纽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的永续材料研究中心(Center for Sustainable Materials)也指出:「永续材质是在我们整个消费市场和工业制程中使用的材料可经由量化生产且不会耗尽不可再生资源,也不会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系统的稳态平衡」。有此可见,材质应用与发展对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关连,能够掌握材质特性与应用并评估环境影响才能有效提升环

接轨联合国《汞水俣公约》 环保署预告《限制含汞产品输入》草案

1956年,日本九州的水俣(音同雨)市爆发集体汞中毒的公害事件,上万人出现四肢麻痹、步行困难、言语障碍等病征,开启了科学界对于汞健康危害的研究,进而促使联合国于2013年缔结《汞水俣公约》,并于2017年8月16日生效,公约中要求缔约国于2020年开始禁止开关及继电器、水银灯等含汞产品的生产、出口或进口。 台湾虽非联合国成员,仍需接轨「逐步限汞、最终禁汞」的国际趋势,环保署配合《汞水俣公约》,修正《列管毒性化学物质及其运作管理事项》于2021年1月1日起禁止将汞用于制造开关及继电器、普通照明用高压汞灯、温度计等非电子量测仪器。并在昨(3日)预告《限制含汞产品输入》,于2021年1月1日起禁止进口上述三类含汞产品。 汞水公约规范含汞产品制造、出口及进口。 联合国《汞水俣公约》规范含汞产品制造、出口及进口。取自环保署化学局 汞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取自环保署网站 汞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诸多危害。取自环保署化学局 2021起禁止进口水银量测仪器、高压水银灯、含汞开关 最高罚6000元 汞(Hg,音同拱),俗称水银,在常温下属于液态金属,因其物理特性稳定,过去经常被用来制作温度计、气压计等产品,又

反浪费首创!法国立法禁止企业销毁没卖出去的产品

是否曾好奇未被销售出去的衣服最终何去何从,抑或是为被退货的裤子因产品流程必须销毁而感到惋惜,然而法国于1 月30日所通过的反浪费法案,将强制禁止服饰和高端消费产品公司销毁没卖出去或退回的产品,让这些产品走入循环经济里放大效益、价值。 法国国会日前通过范围广泛的反浪费法案,禁止服饰和高端消费产品公司销毁没卖出去或退回的产品。英国卫报报导,法国政府宣称1月30日通过的法律为全球首创,适用范围也包含电子、卫生和美妆产品,现在这些产品必须再度拿来使用、重新配售或回收。该法也将渐进式禁止使用纸卷收据和免洗塑胶,并鼓励药局对于特定药物出售个别剂量。这项法案规定制造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包括线上企业亚马逊等,捐出没卖完的非食物产品,有健康安全疑虑的产品例外。 该法目标在2025年前让所有塑胶皆可回收,并在下个10年让免洗塑胶瓶罐减量50%。速食餐厅和外带餐厅最慢必须在2023年前停止使用塑胶容器。法国总理菲力普(Édouard Philipp)办公室表示,法国每年销毁或丢弃的产品总值超过6亿5000万欧元。依据「污染者付费」条款,企业必须负担销毁任何自己制造的垃圾的费用。明年起,烟品制造商

咖啡渣做太阳眼镜 既时尚又环保

根据估计,全球每天喝掉20到25亿杯咖啡,产生的咖啡渣非常惊人。乌克兰有位新创工作者灵机一动,把咖啡渣拿来废物利用,做出时尚又环保的太阳眼镜。 机器在咖啡渣压制成的平板上进行裁切,不久眼镜框便浑然成型。咖啡渣眼镜研发人嘉利蓝科说:「接着我们会进行抛光,加上所有的零件、镜脚和镜片,太阳眼镜就大功告成。」 来自乌克兰的嘉利蓝科,原本以修眼镜为业,为了让镜框也能符合环保可分解的概念,他不断寻找可以替代塑胶的材料,从薄荷到小麦和稻米,他通通都试过。最后发现咖啡渣混合植物油和亚麻纤维,经压缩后裁切成框,效果最好。初步成形的镜框,再经由手工琢磨抛光,就成为质感和造型出众的太阳眼镜,连镜片也采用类似的植物纤维制成。嘉利蓝科说:「这不只是生产商品而已,而是改变人们的认知,让他们喜欢使用自然材质和自然成分,养成良心消费的习惯。」 咖啡渣眼镜不但看得出天然质感,还可以闻到咖啡的香气。嘉利蓝科为自行研发的太阳眼镜冠上新品牌,主要在咖啡厅和网路销售,结果自去年推出以来,消费者的反应相当不错,主要客户来自欧美。消费者波利亚科夫表示,「它很创新也对环境友善,就保护生态环境而言,不只是在我国,而是放眼全世界,往这个

台湾2019年均温破纪录 73年来最高 专家:气候紧急时代来临

2019年结束了,根据气象局统计,去年的台湾年均温为24.56度,不仅较前(2018)年升高0.34度,也创下自1947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暖化不仅是冬天变得温暖,引发的极端气候更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台湾防灾产业协会在2020年之始、新十年的开端发出联合声明,提醒台湾要面对的不仅是气候变迁(climate change),而是「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 emergency),需要立即做出因应行动。防灾产业协会理事长、气象达人彭启明就说,政府要对社会进行风险沟通,公共建设与产业发展都需结合新的灾害风险思维。企业风险管理专家姚大钧也说,台湾不仅不能置身事外,「我们更是国际公认受到极端气候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台湾防灾产业协会的多位专家学者警告,台湾已正式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孙文临摄    2019年英国《牛津词典》从数十个候选词中,选出年度代表词汇为 climate emergency(气候紧急状态),牛津字典统计发现,过去一年「气候紧急状态」的使用量比过去高出100倍,反映出这一年的社会风气、关注焦点,也同时具有长期的文化意义。 过去一年间,包含

碳储存功能失灵 20%亚马逊雨林反成排碳大户

原本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巴西亚马逊雨林,被巴西太空研究机构发现有20%的雨林不再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甚至在30年内,将近半个雨林都会成为排碳者,要如何因应值得我们深思。 https://s3.csrone.com/upload/articles/4pTeLnatQqVfMmiUHsw0gdcYgZkX1xWKrOBIeqFQ.jpeg 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吸收人类大量的碳排,所以又称为「地球之肺」,然而,现在研究却发现亚马逊雨林中有大约20%的地区,实际上制造的二氧化碳比吸收的还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实上,树木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才会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当树木死亡时,这些吸收的二氧化碳就会被「归还」,而由于大量砍伐树木与森林大火的关系,亚马逊雨林已经有高达20%的地区,开始归还这些成长过程中吸收的碳,导致雨林反而成为碳排大户。 在过去的10年内,由Luciana Gatti教授率领的巴西太空研究机构(INPE)团队每隔两周就会用装设感应装置的飞行器测量亚马逊雨林不同区块的温室气体,他们发现,虽然雨林仍然具备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能力,因为伐林而数目大减的一个区域却已经失去了这种重要的

分析亚马逊、澳洲、印尼大火 重点不在碳排放 而是地点与强度

去年亚马逊、澳洲、印尼和北极圈的猛烈野火,让气候变迁的环境和经济影响成为全球讨论焦点。这些大规模火灾,有的相当于一个小国那么大,破坏了原始森林和易受胁的野生动物,释放数十亿吨的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可能加速全球暖化并引发更多火灾。过去几年,野火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2019年又有所增加。与往年相比,2019年森林大火的总碳排放量不算特别高。 彭博通讯社根据全球火灾排放资料库(Global Fire Emissions Database, GFED)的资料做出分析报导指出,去年火灾碳排放增加了26%,达到78亿吨,是2002年以来最高。但整体而言,自本世纪初至今,火灾碳排放是在下降的。虽然火灾碳排放一直在下降,人类活动产生的总碳排放却成长得更快。去年,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368亿吨碳中,火灾占了五分之一,而本世纪初这个比例是四分之一。 澳洲野火的浓烟漫延在雪梨市区。照片来源:Nick-D(CC BY-SA 4.0)    火灾发生地点值得注意 暖化使野火烧出新趋势? 欧盟地球观察机构气候变迁服务(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资深科学家马克

南非减塑大功臣 宝特瓶废弃塑胶制成砖

在全球都出现塑胶垃圾问题时,南非开始用宝特瓶跟废弃塑胶包装,做成环保砖头,来盖托儿所等建筑,成功减少塑胶垃圾。 根据2018年的「南非废弃物状况报告」指出,南非在2017年制造的4200万吨废物中,只有约11%被回收再利用。而2012年成立的南非当地民间团体「Waste-ED」,主要协助国家解决废弃物品问题。除了教育学童相关观念,还接受咨询,引进这种塑胶瓶环保砖的制作,用来盖学校或是简易建筑。 这种塑胶瓶环保砖,起源于菲律宾北部,后来应用在无法解决塑胶垃圾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协助当地政府废物利用。目前开普敦郊区,已经有许多建筑,包括托儿中心等建筑墙壁,都是用这些环保砖制作。目前开普敦有超过2万个、塑胶瓶环保砖的收集点,还跟学校合作,带学童们一起参与制作跟使用环保砖。 南非减塑大功臣 宝特瓶废弃塑胶制成砖    资料来源:公视新闻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