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排碳者付费 欧洲议会正式通过碳市场改革、全球第一个碳关税法案

欧洲议会18日一连批准了数项重大气候政策,为达成欧盟减碳目标铺路。首先,碳交易市场(ETS)将逐步取消免费的碳排放配额,同时于2026年引入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提高对进口铁、钢、水泥等产品碳关税。 2027年预计将成立第二个碳交易市场,纳入建筑与交通碳排放。最后,欧盟还要新成立一个社会气候基金,以减少贫困者的能源跟交通负担。 这些法案主要根据去(2022)年底欧洲议会与欧盟成员国达成的协议。虽然欧洲议会通过后,还要经成员国表决才算正式通过,但预期不会有太多变数。 欧盟碳交易市场逐步取消免费额度 碳权价格上涨 欧洲议会通过的这一连串法案都是欧盟大规模气候变迁计画「55套案」(Fit for 55)的一部分,要在2030年让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5%。 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改革上,欧洲议会以 413票赞成、167票反对和57票弃权高票通过。碳交易市场主要管制的是发电业跟工厂。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他们必须购买碳权来抵换碳排。新规要求这些部门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要比2005年减少62%,并且会在2026年到2034年逐步取消免费的排碳配额。 《路透社》报导, 碳交易市场涵盖的部

不仅纽西兰管制牛羊打嗝、放屁 欧洲也祭出畜牧减排政策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5%来自畜牧业,牛只打嗝和放屁排出的甲烷占了其中一大部分,不仅纽西兰去(2022)年底传出要课征「牛屁税」,荷兰、欧盟也相继推出畜牧业污染管制措施。这些政策是否会加速畜牧转型,或是会让肉品或乳品的采购转往管制较松的产地,农民面临新挑战。 畜牧业管制加严 欧盟、纽西兰、荷兰相继推新政策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牛只是农业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2022年农业甲烷排放量达142公吨,是石油业甲烷排放量的三倍。 为对抗气候变迁,超过150国签下「全球甲烷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目标是2030年将大气中的甲烷减少30%。纽西兰政府创下首例,打算根据饲养的牲畜数量、使用的肥料和能源效率等因素向农民征税,俗称「牛屁税」。 此外,欧盟现正研议修正工业排放指令(industrial emissions directive,IED),要对27个成员国的农场实施排放限制,预计将减少牲畜的数量,引发义大利和德国农民反弹。德义两国的牛肉产量超过全欧产量的1/4。 工业排放指令是欧盟监管工业设施和集约化畜牧场污染的主要规范,涵

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最终确认 德国强力干预为e-fuels开后门

在德、义等国扬言否决的争议中,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28日通过新规。 2035年起,新售车辆要达零碳排,不能再贩售使用传统内燃机引擎的汽油车跟柴油车。在德国强力介入下,使用e-fuels合成燃料的新车仍可继续销售。 理事会是决策程序的最后一步,禁售燃油车政策正式「拍板」,新法规将发布在欧盟官方公报,并在发布后的第20天生效。 多国杯葛下通过:2035新售车均要零碳排 交通运输约占欧盟碳排放的1/4。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于2021年提出禁售新燃油车政策,要求2030年起新售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削减55%,在2035年新售车都要零碳排,届时将无法再贩售汽油车与柴油车。 2023年2月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该案,原定3月初理事会表决后即可通过,这项程序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但随即爆出德国、义大利、波兰等国可能否决的消息而延后。连番磋商后,理事会28日进行表决,波兰投下反对票,义大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弃权,最终过关。 波兰称该法不切实际,可能导致汽车价格上涨;义大利则希望使用生质燃料(biofuel)的汽车能被豁免。最终仅德国要求的e

循环经济趋势与现行认证制度解析

在面对不断增长的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的挑战下,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之一。循环经济强调将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最大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各国纷纷推出相应的认证制度来推动企业和机构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的趋势以及现行认证制度的解析。 一、循环经济趋势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循环经济重点关注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透过创新技术和设计,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产品设计与制造:循环经济倡导可持续的产品设计,以降低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推动生产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应用,减少排放和浪费。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符合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共享资源和设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例如共享汽车、共享农地等。 逆物流:循环经济强调产品的终端处理,逆物流系统使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更加高效和可行。 二、现行认证制度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一项国际性的绿色建筑认证制度,着眼于促进建筑

十年后迎光电板退役潮 本土团队推智慧技术100%完全回收

我国2035年起每年将有10万公吨光电板废弃,如何妥善回收是一大挑战。 「2023年智慧城市展暨净零城市展」昨(28)日在台北南港展览馆开幕,台南大学团队与业者研发独步全球的光电板拆解技术,智慧运算出拆解方法,全程不用水、不加热、不产生化学反应,可达光电板100%完全拆分回收。 2035年起年增10万吨废光电板 人工拆解回收率低 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攀升,也衍生出新型态废弃物问题。环保署预估,我国2031年起将出现光电板汰役潮,2035年起每年将产生约10万公吨废光电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则估计,废光电板未来将占全球约1%垃圾量。 光电板属「三明治结构」,由透光玻璃、太阳能电池、含氟背板叠合,中间以EVA橡胶黏起,再用铝制外框固定。台南大学团队与东鋐公司近年研发独创技术,以物理性、机械化拆解,最终达成太阳能板100%完全拆分回收。 曾参与台南大学团队研发,后由国科会辅导成立的鸿趸公司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洪嘉聪说明,光电板是不同材质胶合而成,以人工方式物理拆解,终究有难以分离的部分,大多破碎降阶使用做为建材、道路填料或进入焚化炉,有效再利用的只有铝框。 此外,全球光电板约有2万种尺寸,台湾

欧盟加速减碳 议会通过新法提高减碳目标与森林碳汇

为欧盟2030年减碳55%的目标铺路,欧洲议会上周(14日)通过两项重要立法,要求更严格减排目标。未纳入碳交易市场的部门减碳目标从2030年要较2005年削减30%提高到40%,并要求增加森林、沼泽等吸存二氧化碳的量。两项法案还要经理事会正式批准才会生效,但内容已历经数个月的谈判,共识极高,预期会顺利通过。 责任不同 排碳多的国家要减更多 欧洲议会14日以486票对132票,10票弃权通过《减量责任分配规则》(Effort Sharing Regulation, ESR)修正案。 交通运输、建筑物、农业和废弃物管理等领域占了欧盟约6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却不在欧盟碳交易市场(ETS)管制范围内。这些部门的减碳目标是2030年要较2005年削减30%,修正案进一步提高到40%。每个成员国的减碳的责任并不相同,范围落在10%~50%间。 这数字是依据各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毛额)和成本效益计算得出,换言之,富有国家要承担更多责任。 《路透社》举例,丹麦、芬兰、德国、卢森堡和瑞典都要减排50%,而保加利亚则是10%。 欧盟提高土地与林业吸碳 加速除碳 第二项修正案是针对《林业和其他土地使用》(

欧洲议会通过修正案 2028年起新建筑零碳排

建筑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排放的36%,能源消耗的40%。为加快减碳脚步,欧盟执委会提出新一轮的《建筑能源效率指令》(EPBD)修正案。草案送到欧洲议会后,议员态度更积极,要求2028年起新建筑要达到零碳排(zero-emission),公共新建筑更早,2026年起要零碳排。欧盟也打算从政策支持与补助下手,提升老旧建筑的节能翻修率。 14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对法案的支持。议员表示,法案通过有助大幅降低建筑对天然气的需求。不过,后续还要跟欧盟理事会协商,才能确认最终内容。 议会态度积极:新建筑零碳时程再提前 《建筑能源效率指令》于2002年首度提出,陆续导入欧盟建筑能耗计算标准、建筑能源护照、奖励老屋节能翻修、规范建筑近零耗能时间表等政策。 欧盟已立下2050年气候中和,为加强建筑减碳的力道,执委会2021年底提出新修正案,议会3月中以343票赞成、216票反对、78票弃权表态支持。 根据欧洲议会的草案,2028年起所有新建筑都要达到零碳排,而公共机关所使用、营运或拥有的新建筑须提前到2026年。在技​​术跟经济可行的情况下,2028年起新建筑也要装设太阳光电。 欧洲建筑耗能标准分成A~G七级

把碳「种」回去:种树反思维,靠树木固碳

气候变迁加剧,减碳意识日益抬头,当如何减排在台面上热烈讨论的同时,还有一种最原始的应对方法——种树。种树其实是一种「碳吸收」机制,协助我们将碳「种回」树木或土壤中,进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究竟为什么植树的同时也能种碳?哪一种树的种碳效率最高?一般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响应植树,避免成为制造碳排的「碳制郎」? 《环境资讯中心》专访中兴大学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一窥树木的奥秘,告诉我们森林不只是净化空气、带来疗愈氛围,还有重要的固碳价值。 树木是最佳「碳吸收」大师 一般人对于「碳」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空气污染会危害人们的生活品质,事实上,除了「碳排放」以外,大自然还有一种「碳吸收」机制,作用是为了把碳固定住而非释放出去。碳吸收最常见的作法之一,就是种树。 柳婉郁解释,树苗成长过程中,透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形式的「碳」并在树木体内加以固定,也会藉由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较呼吸作用多,因此出现种树等于是在「种碳」的说法。 柳婉郁说,空气中每1.6吨的二氧化碳可转换为1公吨的碳,一棵树木有生之年约可吸收900公斤的二氧化碳。这些转化而成的碳,经过时间

中油年底引进首座加氢站 我国氢能发展仍缺相关法规

中油公司规划今年底引进国内首座可移动式加氢站。不过有业者提出,国内目前无加氢站设置法规可依循,建议先参考国外方法试运行。而氢能运具初期的高额成本,也需靠政府补助解套,否则生产出来的氢气将「没有地方走」。民进党立委钟佳滨今(17日)宣布成立「台湾与亚太国会新能源推动联盟」,同时举行「台湾氢能发展公听会」,邀请氢能产官学专家针对氢能运用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中油年底建置国内首座加氢站 曾文生:将尽速订定法规 氢能是我国2050净零转型12项关键战略之一,为未来重要能源及净零政策中的要角。随着净零目标越来越近,未来燃油车势必面临淘汰,「氢能车」将成为电动车以外的选项。氢能车补充能源的方式类似于传统油车,车主需至加氢站充氢气,一次时间约为3至5分钟。 中油公司规划在今年底于高雄引进国内首座可移动式加氢站,未来可配合政府氢能运具示范运行。中油公司表示,可移动式加氢站具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且施工期短等特性,每日供氢量为60至80公斤,约可服务两台大型巴士,或10辆乘用车。 气体制造商联华林德也宣布,今年将引进氢能源技术,于台南树谷工业园区设立示范加氢站,提供政府及相关单位测试使用。 不过,和泰汽

数位、净零双转型浪潮来袭 德国建议台湾各领域及早因应

德国在台协会、德国经济办事处及民间团体昨日举办「2023台湾永续峰会」,关注当前全球数位转型以及净零转型浪潮,呼吁台湾加快各领域的转型进度,透过数位化工具辅助净零转型。经济部次长曾文生也表示认同,表示未来电网或工业都需要更智慧的调度模式,将持续协助数位转型工作。 全球「双转型」趋势 台德携手呼吁加速进程 台湾与德国携手推动净零,德国在台协会、德国经济办事处与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举办「2023台湾永续峰会」,邀请经济部、台电、台铁局等国内外产官学代表,讨论台湾的转型进展。 与会专家聚焦关注「数位化」以及「净零排放」趋势,主办单位指出,气候变迁是不争的事实,数位化更是全球现正发生的现象,两者对国家、企业带来前所未见的挑战,同时也创造出丰沛的机会。呼吁台湾做为半导体领先国家,应加快各领域的数位转型及净零转型进度,迅速调适,才能确保国家、经济与产业的永续发展。 主办单位建议,科技是在转型过程中斩获先机与因应挑战的最佳利器,要达成双转型目标,必须在资安前提下,结合虚拟与实体世界,建构完整伙伴关系与生态系,巧妙因应转型复杂任务,面对时间压力,聚焦在大宗的碳排领域以即时因应净零转型挑战。 数位发展

串联30家企业建循环体系 台湾锂电池资源产业协会成立

台湾锂电池产业发展多年,因应运具电动化、再生能源储能等电池需求,预估2025年台湾二次锂电池废弃量将破千吨。相关业者今(10)日成立「台湾锂电池资源产业协会」,首次串联上下游供应链,建构循环再利用体系,让废电池永续利用。 锂电池应用广泛 产业串联创循环经济 因应气候危机,全球各国推动减碳工作,力拼净零排放,能源转型浪潮之下,电动运具、再生能源成为主流发展项目之一。锂电池业者今(10)日成立「台湾锂电池资源产业协会」,协会指出,不论是动力用电池、风能、太阳能等建置都需储能系统的配合,现今应用最为广泛即为锂电池,在低碳发展中占有关键地位。 台湾锂电池产业发展多年,除了已累积相当之技术与经验,更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业者首次串联上、中、下游之锂电池循环再利用产业链,成立「台湾锂电池资源产业协会」,邀请电池材料、制造、组装、应用至资源化等相关企业共襄盛举,目前企业加入有30家,会员数共100人。 根据中央社报导,担任首任理事长的名仁资源副董事长陈奕洁表示,盼透过协会成立,促进国内产、学、研合作交流,建构锂电池资源循环经济体系,使国内再生料、电池永续循环利用,提升产业发展及竞争力,建构台湾成为锂电

冰淇淋柜提高6°C美味不变 联合利华要让冰品业省电更减碳

拥有400多个品牌、全球营业额超过500亿欧元的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众多,Ben&Jerry’s、Wall’s、Breyers、Magnum等都是全球十大知名冰淇淋品牌常客。联合利华表示,他们正在测试新的配方,让放置冰淇淋的冰柜温度可以调高6°C,能带动冰品产业共同减碳。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改变冰淇淋的配方,还要确保甜筒的饼皮酥脆,同时保有各品牌的独特口感,联合利华预期这项改变可以让每个冰柜的用电跟碳排减少20%~30%。 联合利华表示,冰淇淋放置在零售商冰柜贩卖,冰柜耗电造成的碳排大约占联合利华价值链温室气体足迹的10%。一般业界的标准,冰柜的温度设定在零下18°C,但联合利华正尝试将温度调高到零下12°C,希望借此减少碳足迹。 为达成这个目标,联合利华从去(2022)年5月起就在德国展开试点计画,今年预计扩及到印尼。联合利华冰淇淋部门总裁克洛斯(Matt Close)表示,试点计画有助于联合利华了解温度提高的影响,确保美味不变。目标并非只为联合利华,而是整个行业一起改变。 根据《华尔街日报》,这么做的好处还有助打动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甚至延长冰

德、义扬言否决 欧盟2035燃油车禁售令最后关卡延后表决

欧洲议会2月14日投票通过2035年禁售新汽车和新柴油车的法案,以实现欧盟在2050年气候中和的目标。法案原定今(7)日会员国投票后就可以正式通过,但随着德国、义大利立场转变,加上波兰、保加利亚未表态支持,法案无法通过的可能性大增。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上周五宣布延后表决,新的时程还未定。 欧盟推动电动车不仅是为了减碳,也为欧洲车能在电动车市场与中国竞争,但反对者批此法将冲击传统内燃机汽车制造业,影响数十万人就业。德国则希望欧盟允许汽车能2035年后继续使用e-fuels合成燃料。 为减碳更为拼电动车市场 欧盟执委会于2021年提出禁售新燃油车政策,2022年10月与成员国、欧洲议会达成三方协议,但议会保守派仍表态反对。 2023年2月14日欧洲议会以些微的差距表决通过。原定3月的部长会议表决后即可正式通过。 目前汽车约占总体欧盟二氧化碳排放的15%。这项法案要求2030年起销售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削减55%的中程目标,2035年减少100%。换言之,2035年起不能销售新汽油、柴油车。 受到近年能源成本高涨与环保法规影响,欧盟消费者已逐步转向购买电动车,目前欧盟销售的新车中

运用循环经济标准创造成熟商业模式

近年来「循环经济」已成为各国关注的议题,因此衍生出许多不同以往的创新商业模式。从以往产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模式,转变成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并且创造经济绩效,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冲击的矛盾。由于循环经济存在着复杂与不少技术性和法规性的障碍,许多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于导入「循环经济」,仍有一道进入门槛的存在。 英国标准协会(BSI)于2017年6月正式发布循环经济指南标准(BS8001),是全球第一个循环经济的标准,倡导着「循环经济」概念和原则,引导中小企业识别循环经济与本身的关联性及可着力之处,以跨越循环生产模式的鸿沟。循环经济标准(BS8001) 为全球第一个提供组织内部推动循环经济的框架及指引,协助中小企业思考及推动循环的方向,同时重新检视工厂运作情形,藉由系统性逻辑修正其生产模式,达到工厂永续经营,并协助产品、零件和物质都能持续保持其最高价值。同时也能协助加速中小企业转型,帮助中小企业制定行动计画,获得循环经济的效益。 如何运用循环经济标准创造成熟的商业模式,执行重点摘要说明如下: 建立公司运作循环经济的系

國際能源署:汽車產業該縮小汽車尺寸了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汽车行业该缩小车辆尺寸了。 2022年,全球3.3亿辆运动休旅车(SUV)排放了近10亿公吨二氧化碳,比德国的年碳排放量还高。 IEA指出,传统汽车销量虽在2022年趋缓,SUV销量减少约100万辆,但由于SUV消耗的汽油比普通中型汽车多20%,全球SUV的石油需求量每天仍增加约50万桶,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加总量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2022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创纪录超过 1000 万辆。其中,电动SUV和电动非SUV销量。 IEA指出,电动 SUV 需要比小型电动汽车更大的电池,而不断增长的电动 SUV 市场将给电池供应链带来额外压力,并进一步增加对相关矿产原物料的需求。 综上所述,国际能源署呼吁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应该,「缩小汽车的平均尺寸」、「增加充电站」、「投资创新的电池技术」。 新闻关键字:#汽车产业 #运动休旅车 #电动汽车 资讯来源:ABC News(https://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wireStory/energy-agency-suv-growth-weighs-emissions-batteries-974927

欧盟碳交易价格首次突破每吨 100 欧元

欧盟碳交易(EU ETS)价格于2/21创下每吨 101 欧元的历史新高。 EU ETS价格在过去三年上涨了五倍。 随着欧盟议会初步批准更加严格的碳交易规范,市场预估随着配额总量下降,免费配额也将减少,驱动碳交易市场长期看涨。针对碳交易价格上涨,Vertis Environmental Finance表示,可能源自于北欧接下来几周的气温将低于过往平均水准,电力公司对其风险进行管理所导致。 另一方面,尽管部分分析师表示100欧元的碳交易门槛将激励对碳捕捉、氢能等新兴洁净技术的投资发展,但部分产业代表,例如欧洲造纸业联合会主席、欧洲钢铁协会仍警告,持续攀升的碳交易价格将对产业竞争力造成影响。对此,目前欧盟议会表示,将确保从碳交易额度中筹集的部分资金用于开发洁净技术,协助产业加速去碳化。 新闻关键字:#碳交易 #碳费 #产业去碳化 资讯来源:Financial Times(https://www.ft.com/content/7a0dd553-fa5b-4a58-81d1-e500f8ce3d2a)

英国中小企业不了解政府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对他们的意义

英国商会(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 BCC)针对1,000多家企业(其中有96%是属于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高达9成的企业并不完全了解政府到2050年使英国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其中,员工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企业与员工人数低于50人的企业在理解净零排放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对于净零排放的认知,在大型企业中,有56%的公司对净零排放目标“完全”或“有一些了解”,而小型企业中仅有35%的公司有这种想法。而对于有制定净零计画的企业中,员工人数低于50人的公司仅有19%,员工人数超过50人的公司则有36% 为此,BCC和Lloyds Bank计划邀集全国各地的企业,研议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协助和提高企业对净零排放的认知。 新闻关键字:#净零排放 #中小企业 资讯来源:ENERGY & ENVIRONMENT(https://businessnewswales.com/research-reveals-smes-dont-understand-what-net-zero-by-2050-means-for-them/)

2023年CECP最新统计报告:96%企业已设定减碳或净零目标

结合200多家企业的全球非营利组织CECP,其旗下Global Exchange联盟于近日出版《全球影响力规模:2022企业ESG行动与社会投资》报告,分析了全球ESG趋势,及企业的永续策略与CSR影响力。 CSRone永续智库为CECP策略合作伙伴,特整理五项关键摘要,提供高阶决策者与永续从业人员决策参考。 由全球200多家企业组成的国际性组织CECP (Chief Executives for Corporate Purpose)旗下的Global Exchange联盟(CECP’s Global Exchange, GX),正式于2023年1月24日出版《全球影响力规模:2022企业ESG行动与社会投资》(Global Impact at Scale 2022 edition: Corporate Action on ESG Issues and Social Investments)调查结果。 根据报告指出,2022年企业对ESG管理关注度仍持续上升,高达96%回覆问卷的调查企业已设定减碳目标。在2021年CECP统计报告即显示,全球已有高达81%的企业把SDGs融入

三年内就会超越燃煤 IEA:2025年再生能源将成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国际能源总署(IEA)8日发布「2023年全球电力市场报告」(Electricity Market Report 2023)指出,三年内再生能源将超越燃煤,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虽然各国经济发展因能源危机而放缓,但随着经济复苏,电力需求将再度上升。不过,2022年电力部门的碳排已达高峰,预估未来几年将略为下降或大致持平。 IEA预估,未来三年电力需求加速成长,98%新增的电力需求将由再生能源提供。供电的稳定将大受天气影响,让需求面的弹性措施、储能、可调度的再生能源重要性大增。 《Carbon Brief》整理IEA报告指出,2022年储能容量增新增了17GW,比起前一年大约增加90%。 经济复苏电力增长 98%电力来自再生能源 IEA指出,全球能源危机,各国大多下修GDP增长预测,但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全球电力需求将在2023年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会再增加2500TWh,等同三年内就要增加一个欧盟市场的电力需求量。 而中国将占全球电力消费的1/3。 《Carbon Brief》报导,再生能源和核能将是因应这波电力需求的力。预计 2022年~2025年全球发电量将增加2493TWh,其

我国再生能源去年成长36% 2022全年发电量首度超越核能

经济部能源局上周发布能源统计月报,2022年我国再生能源占整体发电量8.3%,以极小差距超越核电8.2%,是首次再生能源的全年度发电量超越核能。相较前一年,再生能源发电量成长了36%。经济部表示,将持续增绿电装置容量,预计2025年可达29GW。 再生能源发电占全年8.3% 以微幅差距首度超越核能 为达成2050净零排放目标,我国全力发展再生能源,根据能源局上周(2月7日)公布最新能源统计月报,2022年1月至12月再生能源总发电量达2万3843百万度(GWh),占整体发电量约8.3%,以极小差距超越了核能发电,核能发电量为2万3755百万度,占8.2%,也是首次再生能源的全年度发电量超越核能。对比2021年再生能源发电量仅17456百万度,2022年一年之间就成长了36%。 对比全球发电结构,依《2020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全球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于2019年首度超越核能。最新一期《2022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显示,2021年核电在全球总发电量的占比已下降至9.8%,首次低于10%,此一数字已是40年来最低点。 欧盟则是在2020年写下「最绿年」纪录,再生能源占27个成员国总发电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