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搜寻结果共 1712篇文章

双十一「断舍离」网页逆势上线 盼募集100万分钟冷静时间

「双十一购物节」到来,台湾各大电商平台与品牌纷纷跟风,造就大量网购包装垃圾。环团 「RE-THINK 重新思考环境教育协会」指出,冲动购物是问题根源,因此今年双十一档期推出「缘灭双十一 物欲断舍离」网页逆向操作,呼吁消费者勿过度消费,从源头减废。若成功累积停留时间达100万分钟,更将解锁「功德回向净滩修行」活动,净化地球。 RE-THINK指出,冲动购物是问题根源,因此今年双十一档期推出「缘灭双十一 物欲断舍离」网页,呼吁消费者勿过度消费。 研究指冲动购物仅需0.3秒 环团推断舍离网页盼消费者冷静 双十一购物节行之有年,有业者甚至从10月底便开始「暖身庆」。 RE-THINK指出,根据剑桥大学2023年发布的调查,消费者仅需0.3秒就能做出购买决策,而较为复杂、具有6~12个选项的消费决策也仅需6~18秒就能完成。 RE-THINK今年因而推出「缘灭双十一 物欲断舍离」网页,以庄严音乐与心经,鼓励民众冷静,打消购物冲动。 针对无宗教信仰的民众,网站也提供「勿贪勿买太多心经」版本供抄写,内容提及「打折无益。免运不理。众生垂怜。是静心咒。是帐单揉皱。避月底吃土。解退货之苦。除垃圾之害。是故离买

塑胶容器使用绿色设计和再生料 生产商最高享七折回收清除处理费率优惠

为促进塑胶循环再生,环境部资源循环署于9日公布,规划塑胶容器产品符合绿色设计三个要素包括纯料(Single material)、原色(Simple colour)、减标签(Small label),和使用再生料且达25%,塑胶回收清除处理费最高可享七折优惠。新优惠费率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法制作业,同年下半年实施。有环团则认为,推动循环容器才是减少资源消耗和减碳最有效率的方案。 前端设计须考虑后端回收处理 环境部(即前环保署)于2022年底公告「非填充食品之塑胶再生商品推动作业要点」,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料,至今有九式塑胶再生商品通过审查。今次资源循环署推出相关塑胶容器产品「绿色费率」优惠方案,鼓励企业自愿性使用绿色设计或使用再生料。 在绿色设计方面,条件必须包括使用单一材质、原色或透明、无标签或标签高度小于/等于瓶高的30%。而在使用再生料方面,则必须通过环境部非填充食品之塑胶再生商品推动作业要点,并通过卫福部供作食品容器具包装之PET再制酯粒原料。如符合两者任一的要求,可享原费率八五折优惠;若同时符合两项要求,则可享七折优惠。 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经理许祥瑞表示,单一材质在回收时会比

欧盟议会对减少轮胎与刹车塑胶微粒达成共识

欧洲议会投票反对进一步加严燃油引擎碳排放的管制标准,虽为欧盟的绿色议程带来挫折,但欧盟议会也在过程中首次同意,监管汽车轮胎和刹车产生的塑胶微粒。 欧洲议会,认为持续加强汽车引擎排放标准,将使车厂投入更多资金开发更有效率的燃油引擎,而不是投资发展电动车,与迈向净零排放的目标相互违背。 在欧盟议会积极推动这项投票的欧盟议Alexandr Vondra向「金融时报」表示,更严格的规定将带来毁灭性的影响,造成许多欧洲消费者无力购买汽车。 另一方面,主要源自于汽车轮胎与刹车的塑胶微粒排放量限制,也将适用于电动车。欧盟议会表示,将朝2030年进一步减少27%塑胶微粒排放量的目标努力推动立法。 绿色团体则大力谴责这一次的投票,强调欧盟议会的投票结果和共识,在对于环保的贡献几乎没有任何进步。欧洲议会议员将持续与各会员国政府协商谈判,以便就最终的立法达成共识。估计各国政府对于内燃机引擎汽车的管制法规将采取比欧盟议会更弱的立场。 参考资料:Financial Times

求务实或讨好选民? 英禁售燃油车政策延后五年至2035上路

首相苏纳克批评前人的减碳计画只是为了「抢头条」、成本太高,决定先暂缓。 9月20日,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英国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站在挂着「为了更光明未来的长期决策」标语的讲台上,丢下震撼弹。 他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延后5年,推迟到2035年,因为该目标给民众带来了「无法接受的成本」。英相政策急转弯,或有人说政策倒退,引爆来自气候运动团体、政治对手和产业界的全面围剿。 同一天,有「气候国王」美名的英王查尔斯三世首次出访法国,力推气候融资和生物多样性;苏纳克自己的英国气候部长,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消息一出,让两人情何以堪。 苏纳克:油车换电动车会让经济萎缩 苏纳克在讲台上炮轰,英国过去的减碳计画只是为了「抢头条」,但考虑不周,也未经充分辩论。 他说,要民众把旧的燃油车换成电动车,必须说服他们这是正确,而且可以负担的事情。面临当前万价齐涨,经济萎缩,「至少现在,应该由身为消费者的你做出选择,而不是政府强迫你这样做。」他对选民喊话。 苏纳克和保守党明年将面临大选,目前民调显示他们落后对手工党。因此,有人质疑他是在为竞选连任作秀,讨好选民,但遭否认。 他说英国

苹果高层指出,不会将减碳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苹果11月8日在纽约举行的路透社NEXT会议上表示,苹果不会将消费产品减碳工作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苹果副总裁Lisa Jackson指出,苹果公司的市值约为2.8兆美元,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而且苹果公司希望能够展示一条,同样能够适用于其他公司的企业成长道路。 Jackson强调,苹果公司想要示范的是,可以透过制程使用洁净能源和可回收材料等策略,达成减碳目标,并且逐步改变一般企业,他们之所以可以持续成长是因为他们是苹果的印象。 Jackson也坦承,即便是苹果,也在计算、揭露和减少碳排放量碰到许多挑战。例如,即便最新的Apple Watch已经较上一个世代的产品减碳78%,但每一支Apple Watch仍有来自运输跟物流大约8公斤的碳排放量有待消除Jackson也提到,苹果公司将持续和规模比较小的供应商合作,推动稀土和其他材料的回收。 参考资料:REUTERS

迈向碳中和的第一步 中钢产出台湾首批符合宣告之碳中和钢材

中钢因应全球低碳大趋势,携手钢铁下游产业共同减碳,生产符合碳中和宣告的钢材与下游产品。今(112)年选定「线材」及「热轧钢卷」两项钢品,先由中钢示范产制碳中和钢材,再供应晋禾及盛余钢铁,由客户依循相同宣告模式,最终生产符合碳中和的下游产品及泛冷轧钢材。近日中钢产出首批150公吨线材,已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第三方查证,并交付晋禾加工成六角螺丝,完成后将是台湾首批符合碳中和的绿色钢制品。这是中钢跨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台湾钢铁产业迈入低碳转型的一大步。 中钢于去(111)年开始规划及参考「PAS 2060实施碳中和参考规范」(以下简称:PAS 2060)之作法,分三个步骤执行碳中和钢材产制作业,首先选定钢材种类与生产边界,盘查计算钢材碳足迹;其次,采取减碳措施降低碳排,并再次执行碳足迹盘查;最后,减量措施采行后的剩余碳排放量,透过抵换机制抵销,进而达成钢材碳中和。 中钢首批碳中和线材盘元采用集团公司中龙钢铁的电炉来生产小钢胚,取代原本厂内的转炉制程。小钢胚运送至中钢线材工场加工,线材工场同步推动减碳轧延。经计算碳足迹及第三方查证后显示,该批钢材减碳成效可达25%,所剩下的碳排放量再以中钢拥

首见源头立法 欧盟草案规范塑胶原粒不能任意外泄

欧盟这个月开始禁止小于5公厘(mm)的塑胶微粒添加在消费性产品中,首当其冲的是含有亮粉和柔珠的美妆品。本月16日,欧盟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和草案,首次针对塑胶原粒(plastic pellets)祭出源头管制规范,希望在2030年减少74%的塑胶微粒污染。 欧盟每年有5万2000至18万4000公吨的塑胶颗粒,因供应链的不当处理释放到环境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盟提议一系列的措施,强调业者的企业责任。 这是欧盟首度追溯微塑胶污染源头所设计的规范。根据欧盟报告,在水、土壤甚至农田中,都可以发现逸散的塑胶原粒,在自然界不容易分解,随处移动且难以清除。其对生态的危害更是众所周知,微小的颗粒很容易会被海龟、海鸟和贝类等海洋生物吃掉,一旦摄入,可能会造成伤害或死亡。 欧盟指出,塑胶原粒是微塑胶污染源头之一,属于非故意造成污染行为的最大宗。对此欧盟要求业者采取下列行动:防止颗粒飞散掉落;阻绝泄漏在外的颗粒,确保不会进一步污染环境;最后是在发生泄漏或毁损事件时进行清理。 更多方针包括:第一,业者必须采取特定的处置方法。第二,大公司必须向独立第三方申请认证,小公司不必出具认证但需自我声明符合法规。第三,

GRI 2021版准则使用

自GRI于2016 年推出永续资讯揭露标准,2021年10月5日发布重大改版讯息。新公告「通用准则2021」特别纳入「人权」和风险领域之「尽责调查」项目,2023年1月1日生效。 GRI也针对第一个特定行业的揭露规范发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准则」。为让全球的组织能够有更加精确、透明的方式,了解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GRI准则2021包含「GRI 1 基础」「GRI 2一般揭露」和「GRI 3 重大性主题」。 GRI 2一般揭露中,有关注公司员工、治理策略、利害关系人等,并将「人权评估」与「尽职调查」纳入到一般揭露指标中。在「GRI 3 重大性主题」中,给予组织鉴别重大主题时宜遵循的程序指引,帮助组织有效鉴别并顺利揭露有关重大主题的要求。 以「冲击」为主的重大性分析为2021年新版最大差异性,相较GRI 2016版本以「利害关系人关注程度」及「对环境、经济及社会面向的冲击程度」鉴别报告书重大主题,新版GRI 2021更着重于企业与利害关系人评估「对环境、经济及人(包含人权)的实际与潜在冲击重大程度」。 重大性分析流程分为四大步骤,从了解组织环境背景、鉴别实际与潜在冲击、评估冲击程度

星巴克要在2030年挥别一次性纸杯 「借一杯」试验扩大中

在未来,人们手中的星巴克,仍然印有经典的美人鱼标志,但将不再是一次性纸杯。今年8月14日到10月22日,美国加州纳帕(Napa)和帕塔露玛(Petaluma)的12家星巴克门市正在进行可重复使用杯子试验计画,店内会提供循环杯,顾客也可以携带自己的杯子前来消费,并获得优惠奖励。 《美联社》报导,星巴克最终计划在2030年全面停用一次性纸杯,并于全球推广循环杯租借服务。 2030年挥别一次性纸杯 据美国《信使报》(The Messenger)报导,美国人每年大约用掉1300亿个一次性杯子,其中有约500亿个是咖啡纸杯。星巴克的一次性纸杯已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数年后,星巴克将完全停用这些纸杯。事实上,《美联社》报导,星巴克早在2008年就说过,希望到2015年,所有的杯子都是可回收或可重复利用,但至今要实现目标,仍遥遥无期。 星巴克指出,鉴于循环经济是未来趋势,星巴克正逐渐淘汰一次性塑胶,支持使用回收材料,以及推广循环利用。星巴克准备把循环杯服务推广到更多分店,并且从中学到如何用便利、轻松又有趣的方式,鼓励消费者放弃一次性外带杯、改用循环杯。星巴克期许,到了2030年可以把碳足迹、用

碳焦虑有解!台电首卖小额绿电 6种商品组合、竞标流程大公开

绿电发展已是国际趋势,成为国内产业外销的刚性需求,对台湾总体经济及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经济部长王美花指出,随着全球对国际供应链减碳要求脚步加快,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也将于10月试行,大企业掀起绿电抢购潮,中小企业主苦喊「买不到」,因而爆发「碳焦虑」。为此,台电于今年9月指出,将规划由自建再生能源案场释出部分绿电,推出如1万度、5万度等不同数量及年期的小包装绿电商品,并于今(13)日下午召开「小额绿电开卖记者会」,说明小额绿电商品组合以及竞标流程,盼活络再生能源市场,进一步协助中小企业取得绿电。 台电小额绿电试办计画 台电销售自建绿电,电能案场包括台电公司南盐光电及彰滨光电,匡列5000万度绿电,规划1万度、5万度两种电量搭配1年期、3年期、5年期,共6种组合供企业选择,为维持公平性,将于经济部标准局的绿电平台公开标售,预计于今年年底决标,并于明年销售转供。 计画匡列5000万度绿电 分2阶段上架绿电交易平台 第一阶段:预计今年10月25日上架推出,1万度共提供200个商品总数,5万度则有160个,总计共360个,总电量为1000万度。 11月1日买方竞价截止,11月6日展开决标。 第二阶段:

重「塑」世界不容易 乐高发现回收宝特瓶制积木碳排更高

丹麦玩具大厂乐高(Lego)于2021年启动回收宝特瓶制造积木计画,历经两年尝试后,乐高近日宣布,回收塑胶制程碳足迹更高,与该公司2032年减少37%碳排放量的目标背道而驰。但该公司仍将致力继续寻找其他适合做积木的永续材料。 目标不再以石油做塑胶积木 宝特瓶一度成希望 乐高公司每年生产约600亿块积木,主要原料来自石油提炼的ABS塑胶。 ABS塑胶具高光泽、稳定性高,又易于加工和上色,被广泛应用于玩具、汽车、家电外壳等产品。但ABS塑胶的生产过程也相当耗能。 《金融时报》报导,需要约2公斤石油,才能制造1公斤ABS。 根据《Fast Company》报导,乐高公司2012年就订下目标,要在2030年前全面弃用石油成分的材料来制作积木。 「我们本来还相信,找到这种神奇的新材料并不是那么难,」乐高执行长克里斯蒂安森( Niels Christiansen)向《金融时报》表示,「但我们测试了数百种材料,就是没找到适合的。」 2018年起,乐高就开始测试各种植物成分的生物基塑胶,却迟迟没传出好消息。 2021年终于宣布,回收PET宝特瓶做出的塑胶可能是梦幻的环保新解方。无奈的是,两年测试下来,这种新

希尔顿饭店在英国推出有碳标签的秋季菜单

希尔顿饭店自今年五月起在英国伦敦、利物浦、里兹等大城市的酒店菜单上新增碳标签,帮助顾客在用餐时也能够对环境带来更多的正面贡献。在各大酒店推动碳标签使希尔顿发现,顾客认同低碳饮食,并决定在秋季菜单上为顾客提供更多低碳选项。 希尔顿与气候永续顾问公司Klimato合作推动这一项计画,依据每一道料理的碳足迹,于菜单上为餐点标上低、中、高的碳标签。 计画自五月执行迄今发现,低碳餐点的受欢迎程度呈现着上升趋势,显示碳标签有助于顾客作出明智选择。基于这一项发现,希尔顿持续研发更多低碳料理,以便提供给顾客更多元的选项。日前公布的秋季菜单中,已经有85%的餐点属于中、低碳足迹。 为了改善餐点的碳足迹,希尔顿也尽量在英国境内进行食材采购,包含使用在地养殖且碳足迹较低的鸡肉、鲑鱼、螃蟹、牛肉、蘑菇、龙蒿、芹菜、植物肉等发展更多的中低碳餐点供顾客选择。 资料来源: Business Traveller

加州要求大企业公开揭露碳排放量

加州州长Gavin Newsom在10月9号签署了一项法案(Senate Bill No.253),要求加州境内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必须向申报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这一项法案,包含Apple、Disney、Meta、Intel、HP等将总部设在加州的大公司都必须要依法揭露碳排放量。 根据新通过的法案,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the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将在2025年1月之前为列管企业建立碳排放量申报系统,加州州政府初步估计有5,300多家企业受到影响。受法规要求的企业必须自2026年起依法公开揭露范畴1与范畴2的碳排放量,并自2027年起揭露范畴3的碳排放量。 除了加州州政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也持续在发展联邦层级法规,要求美国公开发行公司申报碳排放量,借此避免企业漂绿。不过,美国商会(the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这些规定都将提高企业的营运成本,而且在实务上也有操作的困难。 资料来源: BBC

经济部中小及新创企业署带领中小企业 向标竿企业学习节能减碳

台湾政府于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蓝图」,提供至2050年净零行动路径,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经济部中小及新创企业署积极掌握国际碳议题、碳趋势,携手中小企业,透过减碳知能培育、标竿企业见学,培训产业净零人才,以及导入低碳转型辅导,协助品牌供应商,满足客户低碳要求,符合国际净零排放,成功接轨绿色永续市场为重要政策目标。 经济部中小及新创企业署于9月27日,率领中小企业向节能减碳标竿学习,近30家中小企业参与,署长何晋沧致词表示,透过标竿企业见学,来引导学习与了解节能减碳作法,彼此交流低碳技术与绿色商机,创新更多新的合作可能,也期许参与的企业,可将所学带回自己的组织、企业内部,让低碳转型思维持续扩散。 标竿企业的志懋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台湾最大的木地板制造商,台湾外销地板92%来自于此,获得第25届小巨人奖殊荣。董事长苏振毅表示,志懋于94年起,便开始推动「永续环保」,带领云林科技工业区的企业共同参与,提升绿能覆盖率。材料选购具备FSC认证的原料,透过强化集尘设备,搜集木屑、回收废弃木材,再制成木地板等方式推动绿色制程,减少废弃物,逐步落实公司ESG,不只减碳,也减废,这

欧盟新协议保障绿色消费 2026年起这些字都不能随便用

想为环境尽一分心力的你,看到「环保」卫生纸、「碳中和」航班、「生物可分解」塑胶袋、「十年不会坏」这些产品上的广告词,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甚至多花一点钱购买吗? 消费者很难判断真环保还是「漂绿」,为避免不实广告误导消费者,欧盟达成协议,将立法规范这些关键字不能乱用,也否决了透过「碳抵换」(carbon offset)来宣称产品碳中和的做法。 避免漂绿 2026年起禁企业宣称自家产品「环境友善」 欧洲议会与理事会9月针对「消费者赋权绿色转型指令」(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 Directive)达成协议,规范以下事项: *在没有公信力的环境数据证明下,不得使用模糊空泛的声明,例如「环境友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天然」(natural)、气候中和」(climate-neutral)、「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生态友善」(eco-)等 *不能利用碳抵换计画获得的减碳额度来宣称其产品碳中和或低碳 *须经批准的认证计划或公共机构核定,产品才能使用永续标章 *不能在零件还能使用的情

减碳品质有疑虑 自愿性碳交易市场2023上半年首度衰退

企业掀起净零排放与碳中和热潮,促成自愿性碳交易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发展,2021年市场价值已达20亿美元。但近期却有两篇报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愿性碳市场遭逢七年来首次萎缩,幅度达6%-8%。对想靠碳交易换取气候调适资金的开发中国家来说,这可能不是好消息。 碳交易市场2023年上半首现衰退 雀巢等大牌放弃投入 净零碳排目标已成全球趋势。不过,企业经营难免会产生二氧化碳。购买碳抵换额度(Carbon offset credit),亦即购买别人减碳的成果,来抵销自身的碳排,成了企业碳中和的一种方法。促成碳额度买卖的自愿性碳市场因应而生。 《路透社》报导,自愿性碳交易市场成长迅速,2021年市场价值已达20亿美元。壳牌(Shell)跟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今年初预测,2030年该市场的价值可望增至100~400亿美元。 但近期自愿性碳市场却出现逆风。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碳抵换额度需求已下滑6%。顾问公司Ecosystem Marketplace的文件也显示同期下滑的趋

跟AI聊天也会浪费水资源! ChatGPT每回答5至50题需要「喝」500毫升的水

人工智慧(AI)科技的兴起是否会对水资源造成冲击?虽然目前尚未有充分的研究数据可供参考,但已有迹象表明发展人工智慧将耗费大量水资源,就算仅是向AI聊天机器人程式「ChatGPT」提问也须耗水。 根据《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报导,由跨国科技公司微软(Microsoft)支持的美国人工智慧研究实验室「OpenAI」旗下人工智慧技术,在运行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淡水来冷却其内部功能强大的超级电脑(Supercomputer),如此才能维持ChatGPT等人工智慧模型的正常运作。 美国新闻网站《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解释,无论是何种人工智慧模型的运作,在训练过程中皆会消耗大量能量并产生可观的热能,此时水便能有效降低相关设施的温度。另外仅采用淡水而不选择海水的主因在于,海水中的盐分将导致人工智慧设备的腐蚀、细菌增长以及内部水管的堵塞。 《美联社》另指出,微软在发展人工智慧时所使用的水源多从美国爱荷华州(State of Iowa)中部地区的浣熊河(Raccoon river)及狄蒙河(Des Moines River)流域获取,然而鲜少人知道OpenAI公

研究指出,循环经济有助于时尚产业降低碳排放量

转售业者Trove和时尚行业中相当有影响力的永续倡议平台Worldly共同发布了「循环模式如何助攻时尚品牌的永续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循环模式有助于改善时尚产业的碳排放量。 首先,报告指出,转售(resale)是一项重要的去碳策略,尤其对于高端和户外品牌而言。主要原因是,推动转售能够在每年降低新产品生产需求23%到35%,一方面帮助品牌商在2040年减少15%到16%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品牌商也透过转售达成企业成长的目标。 其次,时尚产业应该致力于提升转售的效率,以便加强上述的永续效益。具体而言,品牌商可以透过强化产品的耐用性,让产品在转售市场发挥更大的价值,借此提升循环模式的减排效益。 第三,透过转售,品牌商能够更有效率的控制与管理范畴3的碳排放量,提升公司营运的永续效益。 Trove执行长Gayle Tait表示这份研究报告,证实了转售能够改善时尚产业的碳排放量。因此,Trove也将持续透过改善转售的效率,协助品牌商与时尚产业落实永续发展。 参考资料:BusinessWire

台湾碳管理政策与中小企业之因应

随着气候变迁因应法的通过,我国衍生出许多因应的碳管理相关法规,包括向管制排放源征收碳费、鼓励未受纳管企业执行自愿减量专案取得减碳额度,同时成立国家碳交易平台,提供企业交易碳额度并取得国内外碳权的公开平台。政策大多针对国内大型企业(排放源)进行管制,作为中小企业,虽目前面临法规风险较小,但作为供应链之一,也将面临客户要求进行减碳。同时,若不及时进行碳管理,将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脱钩,中小企业的经济成长势必也会带来相应的碳排放,同时随着未来法规的紧缩,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亚于大型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同步了解我国相关法规,即时分析对自身的影响,并做出因应对策,为未来做好准备。本文将针对我国碳费、自愿减量专案,以及碳交易平台进行说明,并简述企业如何简易评估自身所面临的相关风险与机会。 一、碳费征收为了管制碳排放量,各国兴起「碳定价」制度,旨在使碳有价化,将生产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计入成本,将环境成本纳入计算,以此控制生产行为带来的碳排放。碳定价制度又被分为「总量管制」与「碳费/税」。 总量管制,主要由政府为国家制定排放总量上限,并针对纳管排放源核配排放额度,其排放量必须限制于该核配排放额度内,

欧洲议会通过再生能源目标42.5% 专区内新设案场要在一年内完成审查

欧洲议会12日通过再生能源指令修正案,预计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可达42.5%,目标是45%,并要求政府划设再生能源专区,专区内新设案场申请程序需在一年内完成,以加速再生能源进展。 欧盟在3月已就再生能源目标达成协议,5月却因核能为电力产制的氢(称作粉红氢)是否算再生能源而陷入僵局。最后,欧盟在核能产氨的部分作出小幅让步,换取修正案通过。法案再经理事会一关就会正式生效。 加速再生能源建置 专区内新案场一年内完成审查 欧洲议会12日以470人赞成、120人反对与40人弃权的压倒性票数通过「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RED)修正案,预计欧盟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为最终能源消费之42.5%,目标是达成45%。现行指令的目标是32%,等于将目标上调了10.5%之多。 《美联社》引用根据国际能源智库Ember资料指出,2022年欧盟电力22%产自风电与太阳能,首度超越天然气的20%。燃煤发电则占16%。 为加速太阳光电、风力发电等再生能源的发展,法案也规范了再生能源申请案的核准时间。 欧洲议会表示,会员国应设「再生能源加速专区」(renewables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