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搜尋結果共 1713 篇文章

ECHA將持續出版REACH註冊統計

ECHA將持續出版REACH註冊統計 ECHA已經開始發布有關REACH註冊提交文件、註冊的化學物質以及註冊化學物質的來源之詳細的統計資料。此舉是希望被視為更加透明,並提高公眾對化學物質註冊過程的理解。該機構打算每個月更新的統計數據,將會把自2008年6月到2012年8月31日中收到的註冊數量以不同方式分析統計。 ECHA公佈的第一次統計顯示: –          4,632種唯一物質,總共有27,321個註冊提交; –          其中,有3,270種唯一物質,25,291個註冊為聯合提交; –          2,489種中間物質,共6,338個註冊提交; –      

美國EPA終止產品中含有殺蟲劑Busan 1024的使用

美國EPA終止產品中含有殺蟲劑Busan 1024的使用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為了確保殺蟲劑在保有既定​​功\能的情況下,對人體健康或環境沒有不合理的負面影響,每種殺蟲劑皆需符合註冊法規標準進行註冊以及定期審核。根據聯邦註冊(Federal Register)公佈的通知,EPA已批准終止使用含有殺蟲劑1-methyl-3,5,7-triaza -1-azoniatricyclodecane chloride (Busan1024)產品的要求。 這個通知源於此殺蟲劑的註冊商Bukman Laboratories依據「聯邦殺蟲劑、制霉劑以及滅鼠劑法案」(Federal Insecticide, Fungicide and Rodenticide Act, FIFRA)提出的刪除註冊要求。 這項註冊刪除通知將會使含有Busan 1024的產品遭到禁用,受影響產品或產業如洗衣澱粉、石油生產和回收、紡織、造紙化學品和塗料、金屬加工液等。 資料來源:    Chemical Watch (2013-01-09) (PIDC 編譯)

韓泡麵含致癌物!衛署「苯芘」設限 擬比照歐盟5ppb上限

韓泡麵含致癌物!衛署「苯芘」設限 擬比照歐盟5ppb上限 韓國知名泡麵品牌「辛拉麵」廠商「農心」生產的6款泡麵,在韓國被驗出含有一級致癌物「苯芘」,台灣進口其中兩款約5萬包,但國內卻無相關安全標準把關,引發消費者恐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今(25)天強調,將比照歐盟要求食品苯芘不得超過5ppb上限標準,儘速訂定國內食品的上限標準 據韓國媒體報導,6款農心出產的泡麵被驗出含有世衛組織(WHO)認定的一級致癌物質「苯芘(Benzopyrene)」,其中兩款國內今年1至10月共進口59公噸,其中「農心爽口海鮮味烏龍麵」約3萬1256包,「農心香辣海鮮味烏龍麵」約1萬8696包。 因農心6月已調整問題調味粉包成分,加上台灣目前並沒有相關安全標準,衛生署暫不要求產品全面下架,但國內量販業者為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已宣布先行下架。 苯芘是環境中十分常見的污染物,康照洲指出,包括油炸、燒烤、煙燻、烘焙等食物,油脂經高溫製程也會產生苯芘,但衛生署歷年皆針對油品、食物進行國內的背景監測,數值都在1ppb(十億分之一濃度)以下,數值極為微量,不至於會危害人體健康。 康照洲強調,歐盟目前針對食物訂有苯

日本簡化新化學物質申報規定

日本簡化新化學物質申報規定 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於11月通過了一項對新化學物質申報程序的修訂,修訂內容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已於今年10月發佈在工業安全健康法案(ISHA)的143法令中。 根據修訂,如果某新化學物質已按照日本化審法(CSCL)進行了相關申報,在已有申報文件的基礎上,生產商或進口商在進行新化學物質申報時只需提供較少的資訊。 簡化申報後需提供的資訊如下: –  生產或進口的新化學物質申報; –  生產或進口的新化學物質為中間體的證明; –  生產或進口的新化學物質處於封閉系統的證明; –  生產或進口的新化學物質只用於出口的證明; –  少量生產或進口新化學物質的證明。 在簡化申報提交資料的情況下,生產商的地址、新化學物質的物化性以及其他一些資訊將不需要再提供。相應於申報程序的簡化,少量新化學物質的申報及要求確認的周期也做了相應調整。 需要強調的是,簡化的申報程序同樣適用於聚合物,包括由兩個或

Korean REACH regulation "K-REACH" will be passed in 2013

韓國REACH法規“K-REACH”將於2013年通過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NIER)於今年10月下旬宣稱韓國化學物質註冊和評估法案“K-REACH”(韓國版REACH法規)有望於2013年上半年被通過,並於2015年生效。 據悉,2012年10月23日在首爾召開的韓國化學物質管理協會(KCMA)會議上,NIER相關人士強調:現在很難預測韓國國民大會是否會對“K-REACH”草案進行修訂,但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即使有應該也只是細微的修訂。目前,韓國正在進行一些試行項目,以收集利益相關者對於K-REACH實施、指南文件開發和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的想法和意見,同時還選取了苯乙烯和苯酚等7項物質進行了試行註冊,有關試行項目將於2013年完成。 雖然K-REACH草案中原有的對現有物質進行“預註冊”的要求已經在今年初被刪除,但草案中仍規定要求生產或進口超過1噸/年的生產商和進口商對物質的噸位以及基本的危害資訊進行通報,通報的資訊將作為韓國環境部(MoE)篩選優先評估物質(PECs)的依據。與新化學物質一樣,PECs也需要註冊,不過將有類似於歐盟REACH法規的8年的緩衝期。有關部門將在2013年末

European standards specify the technical docu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 2"

歐洲標準訂明《限制有害物質指令2》技術文件規定 2012年11月23日,歐盟《官方公報》刊登了歐盟協調標準EN 50581的參考資料及名稱。生產商若要證明其產品符合關於限制電器及電子設備使用有害物質的第2011/65/EU號修訂指令(RoHS2),必須遵行這項新標準。新標準已獲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通過,規定於2013年7月16日前,歐盟各國必須推行統一的標準,而與EN 50581牴觸的歐盟各國標準需於2015年7月16日前撤銷。 RoHS2對投放到歐盟市場的電器及電子設備所含6種有害物質的同質物料標準作出限制,只有少數情況可獲豁免。 同質物料是指不能被機械性地分開為不同物質的物料,機械性分解如︰旋開、剪、壓碎、碾磨及研磨過程。 因此,電器及電子設備的所有部件都必須符合RoHS2內的有害物質最高含量限制。這個最高含量限制與原本的《限制有害物質指令》所訂的最高含量限制相同。RoHS2附件II明訂受限制的物質及其最高含量限制。 新標準規定,最終產品的生產商必須證明產品符合適用的物質限制。不過,新標準承認,要求生產商自行對最終裝配產品內的所有同質物料進行測試確實是不切實際。

中國發布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

中國發布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 2013年1月14日,中國工信部對外發表通告,正式發布《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2012)版》。 為 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工業清潔生產推行“十二五”規劃》,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低毒低害和無毒無害原料,減少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含 量,從源頭削減或避免污染物的產生,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以及環境保護部發布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2012年版)。 《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2012)版》針對重金屬、有機污染物、農藥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分別建議了不同的替代物質。該目錄根據替代情況不同分成了3類: 1. 研發類:指急需進行開發的原料(產品); 2. 應用類:指已開發成功\、具有較好推廣使用前景、尚未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原料(產品); 3. 推廣類:指已經成熟、需要加大推廣力度、擴大使用範圍的原料(產品)。 《國家鼓勵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目錄(2012)版》請參考附件。 中國政府預計很快會發布另外兩個目錄:危險化學品更新版本的目錄以及需要優先環境

美麻州小鎮 禁售瓶裝水

美麻州小鎮 禁售瓶裝水 美國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Concord)一項關於瓶裝水的法律已於2013年1月1日生效,將販售一次性瓶裝水列為非法。法律僅適用於容量小於1公升之「非氣泡、無調味」飲料,可樂或其他軟性飲料則不受限制。 初犯者將會收到警告,二次被查出違法販賣瓶裝水者被罰款25美元;第三次開始罰金將增加為50美元。這條禁令意在鼓勵民眾減少垃圾的產生以及節省用來製造PET飲料瓶之石化資源。非營利組織Pacific Institute指出,每生產1噸的PET,大約會有3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這項禁令將會對獲利造成相當的影響。根據飲料輔導公司Beverage Marketing Corporation就現有的統計資料分析,美國2011年瓶裝水產量較之前增加了4.1%,達到了91億加侖(約345億公升)的新高,平均每人每年消費了111公升的瓶裝水。 從2012年3月起,美國已有超過90間教育機構包括Brown, Harvard, 以及Vermont等知名大學陸續禁止或限制校園內瓶裝水的販賣以及使用,如果美國城鎮陸續推出針對一次性瓶裝水之禁止販售禁令,將會對包裝水產業

歐盟執委會提議新增REACH 8項授權物質

歐盟執委會提議新增REACH 8項授權物質 歐盟執委會已經草擬法案於REACH法規附錄14中增加8項化學物質。根據該草案,執委會認為,鈷鹽用於表面處理對人體健康構成之威脅並沒有得到充分證明,因此,執委會要求ECHA準備附錄15文件,待收集更多相關資訊之後,再做評估。 下表為此次執委會提案納入REACH附錄14之8項SVHC。 序號 參考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CAS號碼 EC號碼 納入SVHC的理由 15 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1979/1/6 201-167-4 致癌性 16 三氧化鉻 Chromium trioxide 1333-82-0 215-607-8 致癌性、致突變性 17 從三氧化鉻生成的酸類與其它寡體: Acids generated from chromium trioxide and their oligomers:     致癌性 鉻酸 Chromic acid 7738-94-5 231-801-5 重鉻酸 Dichromic acid 13530-68-2 236-881-5 鉻酸與重鉻酸的其它寡體 Oligomers of chromic

綠色和平發布《氣候臨界點》研究報告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近日發布的《氣候臨界點—化石能源發展對控制全球升溫2℃目標的可能性影響》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指出:中國、澳洲、美國、印尼、巴西等國家的14個新建的大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案如果得以開發實施,將導致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1年增加20%,確定全球排放曲線快速上升的趨勢,使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內的目標變得渺茫,乃至進入災難性的5~6 ℃升溫軌道。 綠色和平呼籲:人類能否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決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成敗。各國政府和企業應該立即採取行動,停止化石能源擴張的腳步,積極推動可持續低碳之“能源革命”,使用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效等方式來滿足新增能源需求,避免全球氣候變化跨過不可挽回的臨界點。 “這14個化石能源開發案的規劃是全球經濟對化石能源依賴成癮的體現。” 綠色和平國際總幹事庫米•奈都指出:“這些計畫一旦開採完成,將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進一步將溫室氣體排放推上新的高峰。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加以阻止,跨過臨界點之後,對人類社會將造成致命的的影響。” 由綠色和平與智庫Ecofys合作完成的這份《研究》中,

金光集團APP承諾停止毀林綠色和平熱帶雨林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球最大的漿紙生產商之一金光集團APP於2月4日發布了一份森林保護新政策,承諾即刻停止其在全球供應鏈中所有涉及天然林的作業,並且接受非政府組織的監測評估。綠色和平對於金光集團APP停止毀林的承諾表示積極肯定。這對保護全球僅存不多的熱帶雨林具有重大意義。 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森林保護主任楊婕說:「我們對APP公佈此承諾表示歡迎,也會密切關注該承諾的具體實施情況。如果APP能夠用實際行動履行承諾,那麼對於多年來遭受破壞的印尼雨林將是一個巨大的轉機。」 根據這項新政策,APP明確承諾保護中國的天然林,確保其漿紙林營運操作不再涉及轉換成任何的天然林。對於在海南等地已經造成的轉換問題,APP中國也承諾近期將與利害相關人進行商討和製定解決方案。 楊婕指出,這些政策一旦真正實施,將對於保護中國的天然林具有積極的影響。綠色和平希望APP中國能針對恢復海南中部山區的植被和生態系統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及時間表,以證明其保護全球熱帶雨林的決心。 APP“森林保護新政策”的製定為多年來印尼以及國際環保機構的呼籲和壓力所致。綠色和平針對改變漿紙行業毀林行為開展的全球森林保護計劃通過實地調查,揭露了APP在全球的毀

世衛研究:PM2.5導致不良生育結果甚至壽命減短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報告指出,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會引發不良生育結果、兒童呼吸道疾病、動脈硬化等問題。 細懸浮微粒又稱PM2.5,也就是粒徑小於2.5微米的粒子。WHO這份報告指出,PM2.5也和神經系統發育、認知能力發展、糖尿病有關,並更加肯定細懸浮微粒與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致死的因果關係。 懸浮微粒是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粒子所組成,當中包含硫酸鹽、硝酸鹽、氨以及其他物質。人為的懸浮微粒主要來源是家用暖氣產生的廢氣、工業活動、和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WHO指出,以WHO於2005年訂定的《空氣品質準則》(Air Quality Guidelines)為基準,超過80%的歐洲人暴露在超量的懸浮微粒中,而這樣的情況平均使每人減少8.6個月的壽命。 WHO建議於2015年以前修訂懸浮微粒《準則》,訂定更嚴格的二氧化氮(NO2)暴露值,並研擬出臭氧長期平均濃度標準。 這份報告名為《回顧空氣污染對健康方面的證據》,是WHO在歐盟執委會要求下,以2013年歐盟空氣相關政策為框架所執行的。 歐盟環境執委Janez Potočnik指出,「歐盟的空氣政策必須要以最新的科學研究

2013版OEKO-TEX® standard 100更新發布

與往年一樣OEKO-TEX®在其年會上發布了最新OEKO-TEX®Standard 100紡織品有害物質檢驗的測試標準和限量值要求,新標準於2013年1月1日起生效;2013年4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與2012年版本相比,主要有以下新增變化: 1. 未來將對候選認證紡織品中新增8 項多環芳烴(PAHs) 含量檢測,合計24項。規定產品類別一(嬰幼兒產品)中將現有benzo(a)pyrene及PHAs總和由原先的1.0mg/kg及10mg/kg分別降低至0.5mg/kg、5mg/kg。 2. 考慮到REACH法規高度關注物質清單(SVHC)的更新情況,將二甲基甲酰胺(DMF)列入受監管溶劑清單,限量值為0.1 %。 3. 將對候選樣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鹽要求增加鄰苯二甲酸二戊酯(DPP),從11項增至12項,12項總和限值保持之前的0.1%的要求。 4. 考慮到REACH法規附件XVII限制物質清單的最新修訂情況,將富馬酸二甲酯(DMFu) 作為添加物質將被列入OEKO-TEX® 受監管殘留化學物質清單,並對相關成

會「呼吸」的屋頂 – 感受芝加哥屋頂綠化

在芝加哥市中心,有一塊面積達1900平方米,鬱鬱蔥蔥的綠色花園。在這塊綠洲裡,自由生長著150多種、兩萬多株花草,小蝴蝶、小蜜蜂、小鳥在須芒草、 三葉草、仙人掌叢中飛來飛去。花園內還有一個養蜜蜂的蜂房,花園的管理者每年都義賣產出的蜂蜜,募集到的資金用於青少年課外活動項目。這片綠地並不在地面的公園裡,而在芝加哥市政廳的屋頂上,它是芝加哥的第一座綠色屋頂。 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的高速擴張,熱浪席捲著許\多城市。「綠色屋頂」能夠減少屋頂熱輻射、緩解熱島效應,芝加哥市政廳頂樓的溫度要比傳統的柏油屋頂溫度低很多。此外,城市的綠色屋頂就像一個蓄水池,能截流和儲存大量雨水,並蓄水48小時以上,降低雨水流速,一定程度地緩解城市內澇。 芝加哥環境保護局局長說,增添環保元素會讓建築成本更昂貴,但從長遠效應來看是有經濟效益的。由於大規模推行屋頂綠化,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此外,屋頂花園還為昆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為鳥類提供了食物來源,為市民提供了避暑納涼的休閒空間,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2-11-22)

加州嚴防兒童產品含氯化阻燃劑

2012年12月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環境衛生中心 (CEH) 根據該州的《安全飲用水及禁用有毒物質法案》(一般稱為第65號提案) ,對24家嬰兒產品零售商及分銷商採取法律行動,聲稱這些公司提供的產品含有超過標準之氯化阻燃劑,即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簡稱TDCPP)。涉及的產品包括以海綿填充的搖籃褥墊、嬰兒床褥墊及手提嬰兒床等。 由環境衛生中心發出的違規通知書指出,有關產品的海綿填充部分經過處理,含有上述阻燃劑。消費者包括兒童有機會吸入、吞入或經皮膚接觸到該物質。環境衛生中心表示,有關產品並無附上明確及合理的警示,說明TDCPP有致癌風險。 2011年10月28日,加州環境衛生風險評估辦事處(OEHHA)把TDCPP納入第65號提案的限制清單內,但生產商要到2012年10月28日才需要正式遵守警告標示規定。換言之,加州要到最近才可以對含有該種物質的消費品提出起訴。環境衛生風險評估辦事處為TDCPP訂出的安全標準為每天攝入5.4微克,假如接觸量低於這個標準,則毋須加上警告標示。 第65號提案規定,企業若知悉所提供之消費品、食品、藥物或其他產品含有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要求兒童產品每年測試以確保符合安全標準

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發出的最終規則,兒童產品的製造商和進口商將被要求測試“具代表性樣品”(representative samples)至少每年一次,以確保產品持續符合所有的安全法規。依據美國聯邦法規,測試必須由CPSC認可之”第三方評定機構”執行。 “用於兒童用品定期測試具代表性樣品認證的測試與標示”(Testing and Labeling Pertaining to Product Certification Regarding Representative Samples for Periodic Testing of Children’s Products)規範將於2013年2月8日生效,規定了具代表性樣本測試的記錄保存要求。記錄應保存至少5年。 受規範影響的兒童產品包括“主要或者預定”為12歲或以下的兒童而設計的自行車,家具,服裝,珠寶,電視機以及玩具。 選擇定期受測的樣本數量雖無明訂,但必須是“足夠確保產品可以持續符合法規”的。委員會指出,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選擇具代表性樣本,可依據“規則、禁令、標準或法規”進行評估。針對化學測試,從“均質材料,諸如

EU Environment Agency points out increased export of illegal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waste

Although EU legislation aims to regulate the proper disposa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n the waste stage,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 the illegal export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is still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EU WEEE Directive puts forward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the recycling and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waste in the EU. Likewise, because such items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as hazardous materials, it is illegal to export e-waste from EU member states to non-OECD countries. However, although the EU is unable to provide sufficient import and export data of e-waste, there are many indications tha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European e-waste is exported to West Africa and Asia disguised as second-hand goods. The report also pointed out that in these countries, electronic waste is usually not recycled and processed in formal ways, which often results in major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arm to the health of local residents. Therefore,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insists that the EU has a moral obligation to crack down on the illegal export trade of WEEE disguised as second-hand goods. Even if the illegal transfer of WEEE can be completely eradicated, the legal trade export of used household appliances will continue to indirectly harm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health in countries outside the EU. The report further emphasizes that supporting West African and other countries to develop sound recycling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masks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EU. According to an assessment by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trade in hazardous wast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coming years. The EEA requires the EU to pre-emptively regulate waste

聯合國氣候談判終於喬定 京都議定書延長至2020年

在杜哈(Doha)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8日達成協議,將延長「京都議定書」效力期限至2020年,以達到減排的約束。儘管俄羅斯、日本及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後,所有簽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總量的15%,且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排放量持續增長,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6%,比1990年的紀錄多出50%。但全球近200個國家依然不願放棄拯救地球的機會,同意將京都議定書效期再延8年,也讓它成為對抗全球暖化唯一具有法定約束力的文件。 但雖然如此,各國代表依然認為,單純開會訂定的決定遠不及科學家所建議的方案,例如採取積極行動防止海平面上升、熱浪、沙塵暴或是洪水的襲擊;此外,是否要對已開發國家收取更多資金,以協助其他各國處理全球暖化問題的爭議,將延後至明(2013)年再進行討論。 經過2個星期的密集磋商,杜哈會議最後達成協議,從法律上確定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減排承諾,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效力至2020年新公約生效前,以遏制氣候變遷,而部分已開發國家也承諾在2020年前繼續大幅度減排。 這次會議同時作成「杜哈氣候途徑」(Doha Climate Gateway)協議,要點為: 京

China plans to revise cosmetics safety standards

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日前發佈公開徵求意見函,就現行的《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徵求修訂意見。此規範以後擬更名為《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目前正在公開意見徵求。修訂後的技術規範,更著重於保障化妝產品之安全性,對產品中鉛、砷的殘留限量,將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與原《衛生規範》相比,新的《技術規範》參考國外有關法規要求,對產品中鉛、砷的殘留限量分別從現行的40mg/ kg、10mg/kg,調整為10mg/kg、4mg/kg。《衛生規範》主要用於化妝品產品的許\可、監管,偏重於產品安全要求,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對化妝品研發、生產、使用等全過程安全監管的需要。 而《技術規範》在修訂產品安全要求的同時,增加了化妝品原料安全要求,修訂完善了禁限用物質表、通用檢測方法、毒理學試驗方法及人體安全評價方法標準等內容,對原料選擇於生產過程控制更加嚴格。 資料來源:    Chemical Watch (2012-12-13) (PIDC 編譯

世界衛生組織:十種危害健康之化學物質

化 學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有的生物以及無生命的物質都是由化學品組成的,生活中接觸的產品生產過程中也不乏化學品的使用。許\多化學物質,如果使用 得當,對於我們的生活品質、健康以及福祉可以有顯著的提昇。相對的,有些化學物質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管理使用不當,可能對人體的健康以及環境造成負面的影 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危害公共健康的10種化學物質,包括空氣污染、砷、石棉、苯、鎘、戴奧辛、過多或過少的氟、鉛、汞以及高危險殺蟲劑。小冊子並提供了科學證據以及風險管理建議。 資料來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ion (2013-01-08) (PIDC 編譯)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