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搜尋結果共 1713 篇文章

蘋果要的綠電在哪裡?不僅要在地購買,還要新增的才算

蘋果要的綠電在哪裡?不僅要在地購買,還要新增的才算 企業買不到綠電,經濟部找解方,上月傳出台電有意當綠電大盤商,將手上綠電賣出。不過,消息一出,台積電反而跳出來說「我們今天講的20%綠電,再生能源這個是『外加性』的,我們今天跟台電購買,這個不算在我們台積電的20%」。 「外加性」指的是在現有電網電量外,因企業採購而「額外新增」再生能源,是蘋果要求供應商採用綠電的一項原則1。以台電綠電平台為例,只將綠電從台電電網的既有電量轉到企業手上,並沒有「外加性」。 蘋果雖然在2018年達成全球廠辦設施皆使用100%再生能源的目標,但要降低生產製造部分的碳足跡仍要供應商配合。今年加入蘋果清潔能源供應鏈的廠商就從23家增到44家,台積電、鴻海、仁寶、和碩、廣達、緯創、致伸紛紛入列,承諾使用再生能源製造蘋果產品。不過要解釋蘋果綠電的要求,還必須提到「在地性」。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8485221732_8378e659f2_c.jpg Apple 位於 Cupertino 的新總部由 100% 再生能源供給電力,其中部分電力來自園區內 17MW的屋頂

愛迪達的真心話大冒險:全球首雙單一材質做成、100%可回收再製鞋怎麼賣?

愛迪達的真心話大冒險:全球首雙單一材質做成、100%可回收再製鞋怎麼賣? 繼推出史上第一雙用海洋塑膠做成的球鞋後,愛迪達又推出史上首雙100%可回收再製成好鞋的FUTURECRAFT.LOOP。但這款體現循環經濟、讓舊鞋「敗部復活」的新鞋,卻讓愛迪達面臨意外的棘手難題:該怎麼賣? 一雙純白無暇的鞋子,在光線照射下,還會發出珍珠般的光澤。這是愛迪達(Adidas)在今年推出的全新系列FUTURECRAFT.LOOP,然而這雙鞋只送不賣,全球僅有200位幸運兒拿到。 這不是什麼行銷活動,而是因為這家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不知道該如何賣這雙鞋,因為這是史上第一雙100%可回收、絞碎、再製成好鞋的慢跑鞋。從鞋底到鞋帶,徹頭徹尾只用單一材質:熱塑性聚氨酯(TPU)。沒有黏著劑或縫線,而是用加熱和加壓「融合」整雙鞋子。 循環經濟顯學商品,卻不知該怎麼賣 百分百可回收、符合當今循環經濟顯學的產品,為何擅長行銷的品牌竟然不知怎麼賣?最直接的答案是:鞋子還不完美。 用單一材質做一雙鞋,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並不容易。因為一雙鞋約有12種材質,包括黏著劑、化學物質等,多是無法輕易分離的材質。要做到完全回收,第一道

國外業者推出「海廢塑膠信用卡」、空汙防制T恤等綠色創新產品

國外近期出現了許多引人注目且具有轉型潛力的創新產品,可有效幫助企業和國家實現資源利用效率、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如下分享三個案例: 1.農務排放對策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主張,在2030年全球氣候危機的應變中,農業的改良可以提供解決掉30%的問題,而現在產業中又出現了一項綠色創新,就是“太陽能自動化除草機器人“。 該設備系由瑞士公司EcoRobotix創造,配備了攝影鏡頭和GPS衛星定位,可以在土地上尋找並清除雜草,效率達到每天7.5英畝。一旦設備找到了雜草,它就會用一個杯子蓋住它並輸送一小劑量的農藥,EcoRobotix聲稱這種方法可以將所需的農藥量減少約20倍。 該公司希望在2019年將這項設備投入商業市場,目前已從農業投資者CapAgro募得近1,100萬美元。現階段該設備只能識別兩種作物並加以保護,更新研發的工作正在持續進行,未來將以軟體升級的方式提供。 2.海廢塑膠對策 根據公民團體Plastic Ocean的數據,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膠,且有超過800萬噸的廢棄塑膠流入海洋。 針對此一問題,包括寶僑公司(P&G)和愛迪達(Adidas)等知名公司已經開始在

汽油與柴油的經濟表現「不可逆轉的衰退」

汽油與柴油的經濟表現「不可逆轉的衰退」 一份新的報告聲稱,氣、柴油的產油成本必須要下跌至每桶10~20美元才能有效的與再生能源交通工具競爭。 報告的結論是,在未來25年中,汽油車要與電動車達到相同的里程,將多6.2到7倍的花費。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表示汽油與柴油車的經濟情況正在「無情且不可逆轉的衰退,對於決策者與石油大亨皆有長遠的衝擊。」 該分析聚焦在每單位的投入資本可產生多少的能量。 假設每桶原油是60美元,該報告稱,風力與太陽能驅動的電動車相比於汽油可以產生6到7倍的「輪上有效能量」。和柴油相比則是3~4倍。 柴油在運輸上要保有價格競爭力,長期的價格必須落在17~19美元/每桶。汽油的話則需要落在9~10美元/每桶。 報告認為調查結果是「石油產業儀表板上的閃紅燈」,並補充說:「我們認為石油大亨應加速投入資本到再生能源以及儲能科技,和/或提高對股東的股息以減少重複投資的風險。」 「我們的分析指出了清晰的結論,如果我們從頭重新建立全球能源系統,單單經濟因素就會決定道路交通設施會建立在風力與太陽能驅動的電動車上。」 「而且那是在我們將其他再生能源與電動車比石油更有優勢的因素考慮進去之前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試運轉 海洋風電第二階段首支風機開始發電

台灣第一個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1)今(9)日宣布,第二階段工程的首架風機已於上週四(9月5日)發電試運轉。第二階段共20架風機,預計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陸續進行試運轉,為年底的正式商轉暖身。 海洋風電第二階段共20架風機,陸續進入試運轉階段。圖片來源:海洋風電 海洋風電位於台灣西北苗栗縣海岸約2-6公里處,共計22架風機,分兩階段施工。第一階段裝設2架容量4MW的風機,共8MW,已於2016年10月安裝完成,2017年4月商轉。第二階段裝設20架容量6MW的風機,共120MW,於今年5月開工。海洋風電預計在年底前完成商轉,總裝置容量128MW,所生產的電力每年可供12.8萬戶家庭使用。 海洋風電表示,第二階段20支風力發電機組,已有10支風機安裝完成,其中6支陸續進入發電試運轉階段。發電試運轉為離岸風場完工前最後一個步驟。每支風機需完成10至14天的發電測試,測試期間一切正常後,便可準備商轉。 我國離岸風電採「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的3階段策略,海洋風電屬於第一階段的示範風場。年底完成後,台灣的離岸風電將從目前的二架風機進階到一座完整的風場,也因此這次的試運轉意義

綠能增、燃煤酌減 沈榮津:2030年不缺電

綠能增、燃煤酌減 沈榮津:2030年不缺電 針對工業總會先前發表白皮書憂心綠能政策恐造成缺電,對此,經濟部長沈榮津今(20)日指出,到2030年都不缺電,包括半導體大廠的需求,以及台商回流、電動車發展的用電需求經濟部都已考量進去,估備用容量率可達15%,且隨著綠能的起步發展,原先2025年再生能源20%、燃煤30%、50%燃氣的發電能源配比,也可能會做些微調整。 沈榮津今日出席「2019轉型能源綠色經濟國際論壇」時指出,關於電力的規劃,經濟部已往2030年去探討,基本上在燃氣的基礎配比應會維持現有,緊接著隨著綠能技術的成熟,台灣也可能和其他各國一樣進行發電能源配比的調整。 沈榮津進一步指出,由於煤的部分大家多有疑慮,因此未來的發電能源配比,主要就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且在供電穩定前提下,燃煤發電機組原則上將逐步酌減。 沈榮津表示,未來台灣用電比較多的產業就是半導體,包括台積電的5奈米、3奈米、2奈米的用電,還有華邦、力晶、美光等科技大廠,約有2.6兆的半導體投資的用電量也都有納進去通盤考量。 此外,台商回台、車輛電動化,以及經濟成長率也都有一併納進去經過盤點,沈榮津表示,目前看起來到20

海洋自然分解塑膠材料 日本擬制訂ISO國際標準

海洋自然分解塑膠材料 日本擬制訂ISO國際標準 日本經濟產業省擬向ISO提案,制訂海洋生物可分解塑膠材料的國際規格標準   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期聽取相關業界人士意見,研擬於近年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案,制訂「海洋生物可分解性塑膠」材料的國際規格標準,以維持日本企業在這塊領域上的競爭力。   根據日媒《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近期與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日本生物可分解性塑膠協會及多間相關企業開會,討論ISO規格發行所需要的科學數據及技術基礎等。由於德國及義大利等國也在研擬制訂ISO規格,日本作為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的先端國之一,當然不願落人之後,希望透過ISO規格的制訂達到差異化(differentiation),以提升日本企業的競爭力。   所謂的「海洋生物可分解性塑膠(marine bioplastics)」,顧名思義,即是可以透過海洋中的微生物自然分解的塑膠材料,業界期待能藉此大幅減少塑膠垃圾滯留於海中的時間。日本國內以三菱化工(三菱ケミカル)及鐘淵化工(カネカ)等大廠為龍頭,引導這方面的技術開發。   每年世界上共有超過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大海,根據《產經新聞》估算,至2050

宣示2050年零碳排 全球87大企業領頭邁向1.5℃目標

宣示2050年零碳排 全球87大企業領頭邁向1.5℃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雷斯特主持的氣候行動峰會23日在紐約氣候週開幕之際,全球87間大企業宣布加入「唯一的未來──1.5℃企業目標」(Business Ambition for 1.5℃ — Our Only Future)倡議,宣示要跟上科學家提出的全球暖化警訊,以避免讓企業營運導致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 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開議,民眾齊聚紐約街頭遊行。Pamela Drew攝(CC BY-NC 2.0) 這87家企業共涵蓋28個產業,總市值超過2.3兆美元,雇用員工達420萬名,總部廣布27個國家,每年直接碳排放相當於73座燃煤電廠。他們的行動是響應多個企業、民間社會和聯合國領導人6月份的號召,承諾將為整個企業的營運和價值鏈設定氣候目標,以幫助全球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內,並在2050年前達到「零淨排放」。 7月時共有28家企業加入,現在這個數字已增加兩倍多。加入的知名企業包括伊萊克斯、易立信集團、IKEA、雀巢、諾基亞、施耐德電機、Burberry、諾和諾德、沃旭能源、代代淨等。22日最新宣布加入的企業包括HP、

歐盟推出保護全球森林的新行動綱領

歐盟推出保護全球森林的新行動綱領 歐盟執委會7月23日頒布一套保護和恢復世界森林的新行動綱領。森林承載著80%的陸域生物多樣性,支持著全世界25%人口的生計,更是因應氣候變遷的要角。 新的歐盟行動綱領企圖解決供需問題,透過加強與權益關係人和成員國間的國際合作,推動森林永續融資,更妥善地利用土地和資源,永續創造就業和供應鏈管理,以及更聚焦的研究和資料收集措施。 新方法包括評估可能的新監管措施,以盡量減少歐盟消費造成森林砍伐和森林劣化。 負責永續發展的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說:「森林是地球的肺,我們必須像照顧自己的肺一樣照顧森林。不保護世界森林,就無法實現氣候目標。」 蒂默曼斯表示,「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始森林都不在歐盟領土上,但作為個人,我們的政策選擇能產生重大影響。今天我們向全世界公民和合作夥伴發出重要訊息,就是歐盟準備在未來五年和以後要在這個領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蒂默曼斯在競選歐盟執委會主席期間參與氣候行動。照片來源:歐盟執委會 發表此通知前,歐盟已向權益關係人就森林砍伐、森林劣化和歐盟可能採取的行動進行廣泛諮詢和協商,包括2014年和2017年的兩次

世紀末預言 IPCC特別報告:人類面對更暖、更酸、更缺氧、更無魚、海平面更高的海洋

世紀末預言 IPCC特別報告:人類面對更暖、更酸、更缺氧、更無魚、海平面更高的海洋 全球最具權威的氣候科學社群25日發布《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科學家警告,最糟的情境下,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一公尺,而全球各地較小型的冰川,會有八成消失融入海中,強颱等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機率增加。學者提醒,面對氣候危機對人居環境的衝擊,無法再仰賴傳統的工程做法,人們如何「調適」、提高「韌性」,都需要仰賴教育調整新思維。 聯 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匯集了大量科學證據,探討來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海洋、沿海、極地和山地生態系統,也探討如何強化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的「韌性」以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今(26日)舉辦媒體沙龍,邀請專家解析這份報告的意義。(IPCC)的報告,向來是氣候變遷資訊的權威來源,也是國際社會理解氣候變遷和相關問題的基礎。IPCC 20~23日在摩納哥召開第51次會議,並於25日發布《SROCC特別報告》 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表示,SRO

海平面上升危及新加坡生死 李顯龍砸2兆「100年計畫」抗氣候變遷

海平面上升危及新加坡生死 李顯龍砸2兆「100年計畫」抗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四面環海的新加坡為了防範這個問題,總理李顯龍上月宣布,星國在未來100年內,預計將拿出1000億新加坡元(約新台幣2兆2600億元)興建海岸線防禦措施。 李顯龍上月18日在國慶大會發表演說,氣候變遷是人類所面臨最嚴峻的考驗之一,地處東南亞的新加坡已經感受到地球暖化所帶來的炎熱天氣以及暴雨影響,「由於我們是一個地勢低窪的島嶼,新加坡特別容易受到嚴重威脅,這就是海平面上升」。 新加坡原本的城市規劃雖然已要求,建築物必須建在高於平均海平面3公尺以上的地方,並為因應漲潮預留1公尺長的緩衝區,但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1公尺,促使當局決定新建案需建在海平面4公尺以上的地方,樟宜機場5號新航站等相關設施,需建在海平面5公尺以上之處。 另一個選擇則是比照荷蘭建造圩田(Polder)的經驗來填海造地,並用堤壩將海上島嶼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淡水水庫,作為雨水的排水系統。李顯龍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將會是長達50年至100年的問題,所以當局必須提出能實施50年至100年的方案。 李顯龍並把氣候變化的防禦工作,與國防

俄國正式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協議達成後四年,俄國正式參與氣候協定

全球第四大排放國,俄羅斯正式通過氣候協定,為該議題長達數月的國際緊張畫下休止符。 Ruslan Edelgeriev,總統的氣候顧問再列出該國的氣候貢獻前,於紐約告訴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俄羅斯聯邦接受了巴黎氣候協議並成為此國際協約的正式參與者,」。 「與1990年的基準比較,俄國在溫室氣體減量中已經扮演了領導角色,我們在此期間的總排放減少了將近一半。相當於410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或全球範圍一整年的累積量。」 這基準對應到前蘇聯與其工業解體,使其成為展現成功相對容易的基準。 Edelgeriev表示:「俄羅斯正在進行另一項打擊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封存的巨大貢獻,雖然這一貢獻沒有反應出來,但卻是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俄國的北方森林。」 儘管他曾試圖交送此決議致國會,從數月的企業遊說反對與代表動搖普丁總統繞過內閣並通過了一項政府協議批准了該協議。俄羅斯總理Dmitry Medvedev當天簽署了政府法令。 該國的氣候承諾是眾所周知的薄弱,應對氣候行動追蹤者稱其為“極不充分”。該國的氣候政策觀察員則歡迎該決定。 Alexey Kokorin,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氣候議題主任說:「對於俄國社會、區域

美妝品比你想得更環保 永續作法正改變

美妝品比你想得更環保 永續作法正改變 地球超載危機超乎想像,人類對地球資源的耗盡連年提早,你知道去年人類只花了7個月就耗盡地球資源了嗎?落實綠色永續比你想得更重要!隨著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日益加劇,不禁擔憂今年的地球透支日是否會再度提早發生? 「地球透支日」指的是當年度耗盡地球自然資源總量的日期,由全球足跡網路GFN發起(註1),根據統計自2011年起地球透支日連續7年提早發生,自2007年10月26日至2018年8月1日更足足提早2個半月將地球資源消耗殆盡,全球人類需要1.7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現況所需資源。人類與地球共存共榮,若能從生活中避免一次性資源的使用浪費,重覆善用萬物,也許就能延緩地球資源的耗盡,帶給人類及大地更美更好的環境。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統計,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億3,000萬公噸的塑膠,產量預計在2050年增加三倍。全球塑膠產量中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塑膠垃圾會影響環境生態,進入海洋或陸地造成環境污染。全球海洋廢棄問題每況愈下,若妥善重覆運用資源,不製造使用一次性新塑膠,不僅能減少廢棄塑膠的產生,降低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的可能性,才能真正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衝擊。 根據WWF

Taiwan will propose a list of "chemical substances of concern"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Taiwan will propose a list of "Chemical Substances of Concern"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and 30 administrative drafts are expected to support TCSCCA. Chen Shuli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Toxic and Chemical Substances Bureau (TCSB), said: "Taiwan will propose a list of "Chemical Substances of Concern" by the end of the year. ” This term is not equivalent to the US TSCA, or Substances of Concern (SoCs), or the EU REACH 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SVHCs). Instead, it refers to substances that have aroused public concern due to food safety, public health and industrial accidents. Chen Shuling said: "The Bureau is discuss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creening with relevant parties to identify these substances using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 At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and Mercury Management Symposium held in Taipei from August 7 to 8, Deputy Director Chen said that the focus will be on substances with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 Food safety concerns – High risk – Mass production Substances – Corrosive poisons – Accidental risks – Can be used for illegal poisons Deputy Director Chen added that chemicals of concern are not subject to the same strict controls as poisonous substances. and will not be subject to the same requirements, such as: – submitting freight manifests and tracking shipments in real time, or –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risk response system – unless the substance is specifically identified as hazardous. However, the manufacturer or importer must: – Submit an application for special treatment&#8211

Carbon footprint promotes ten-year revi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plans to simplify processes and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arbon Footprint Promotion Ten-Year Revi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lans to Simplify Processes and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iwan's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labeling policy has been promoted for ten year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is reviewing relevant regula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simplifying processes and aligning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oping to increase manufacturers' motivation to apply. . The "Key Points for the Promotion of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Labeling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the Executive Yu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10.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is currently review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ritical reviews" and return the verification method to the ISO14067 carbon footprint quantification standard to align with it. International; in addition, it is also planned to integrate the "Key Poi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Executive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o Promote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Labeling" and amend the law into the "Key Points for the Executive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o Promote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eld its second public hearing on this case today (27th), inviting certification units, domestic manufacturers and other manufacturers to attend the meeting. Except for some textual suggestions, there was no major dispute. The Management and Examination Offic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xpects to make revisions and announce them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Simplify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adding new key review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opes that more manufacturers will join the carbon footprint labeling.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low down the impact of human beings on global warming, the UK took the lead in the world in launching a carbon reduction label in 2006 ( carbon reduction label), the concept of carbon footprint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around the world. Carbon footprint refers to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an activity or product from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 factory manufacturing, distribution, sales, use to final disposal and recycling.

Airbus和Rolls-Royce將於2021年測試混合動力短程客機

根據聯合國統計,航空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2%至3%,該比例看似不高,但每年正以4%至5%的速度成長中,這主要是因為全世界中產階級人數不斷增加,進而帶動航空運輸的需求。近幾年,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航空業污染問題逐漸受到人們重視,法國BVA市調公司在今年四月針對2004名18歲以上的法國人進行調查,發現有37%的法國人基於環保考量而改變搭乘飛機的習慣,甚至有6%表示因此拒搭飛機。此外,法國政府也在七月初宣布將於2020年起對所有從法國出發的班機課徵1.5至18歐元不等的生態稅。 尋找能替代燃油飛機的新型環保飛機勢在必行,不少航太公司積極投入研發。法國空中巴士(Airbus)和勞斯萊斯(Rolls-Royce)在2017年所簽署的「E-Fan X」合作計劃逐漸成形,一架混合動力飛機將於2021年年底起飛試航,該機身由英國民航機BAe 146改造而成,搭載2.5兆瓦發電機,是繼波音787夢幻客機(Boeing 787 Dreamliner)之後電動化程度最高的飛機。

美國煤電式微,天然氣成為氣候新議題戰場

美國燃煤發電廠正在快速關閉,使電力公司不得不面對下一個氣候問題所在:投向使用天然氣的懷抱,或是積極轉向使用可再生能源? 一些大型公用事業公司,像是位於中西部北部地區的Xcel Energy公司,正在計劃大幅降低煤炭和天然氣的使用,轉而使用低汙染、充沛且成本不斷下降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但在東南部和其他地區,天然氣仍佔主導優勢,因為可靠性高且價格低廉的液體壓裂技術興起而造就此優勢。在美國全境,能源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至少增設150座新天然氣電廠以及數千英里的輸氣管。 儘管天然氣電廠排放的碳汙染只有燃煤的一半,但燃氣電廠擴建熱潮不斷,可能為未來數十年使用新化石燃料的趨勢,此時科學家表示本世紀中以前需大幅降低碳排放量,以防止全球暖化造成嚴重影響。 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土木與環境工程副教授Daniel Cohan說:「今日建造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將與我們相伴30年。若嚴肅看待氣候變遷問題,那在2050年之前必須達到淨零排放量,而那些無法蒐集碳的天然氣廠,是無所助益的。」 在某些州,政策家正加快制定減少天然氣的規定,以實現遠大的氣候目標。今年6月,紐約州議會通過一項重大能源法案,

加拿大超市Sobeys停用塑膠袋 每年將可減少2.25億個用量

加拿大連鎖超市集團Sobeys昨(31日)宣布﹐即日起逐步取消塑料購物袋的使用﹐到明年1月在全國所有Sobeys超市內落實此舉,取消塑料購物袋,市民要帶環保袋,如向超市索取紙袋,需要付費。 Sobeys停止使用塑料袋之後﹐他們在全國擁有的255間超市﹐每年將可以減少2.25億個塑料袋的用量。 此舉是Sobeys在自己的系統中全面消除不必要塑料使用的重要第一步。這一步到明年初完成後﹐他們將在旗下的所有品牌超市中﹐減少塑料袋、引入紙袋。Sobeys旗下的超市包括﹕Safeway、FreshCo及Foodland等。他們的下一步﹐就是在滿地可島上的IGA商店中﹐取消塑料袋。 Sobeys的是一個加拿大連鎖超市﹐隸屬於Empire公司。Empire公司總裁兼CEO梅德利尼(Machael Medline)表示﹐顧客和員工都一再表明﹐希望超市使用少一些塑料。「我們和他們的想法一致,我們決定現在就採取行動﹐而不是研究幾年﹐再做出一個長期承諾。」 8月份﹐Sobeys將引入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網袋﹐讓顧客裝新鮮果蔬。 Sobeys已經開始不使用塑料盒裝迷你番茄﹐而是為顧客提供可循環再造紙張﹐讓他們裝番茄

哈爾濱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95%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住建局近日發佈《哈爾濱市城鎮污水治理實施方案》,要求加速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打造生態宜居城區。   焊花飛濺、工程車穿梭,記者在哈爾濱文昌污水處理廠看到,升級改造提標工程正在施工中。負責專案建設的龍江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經理徐潤智告訴記者,在擴建工程投運前,哈爾濱市同時啟動應急工程。通過臨時調整污水處理廠構築物設備設施,輔以生物強化等技術措施,臨時應急解決了污水溢流問題。專案建成後,將全面實現區域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同時,出水水質提升至一級A標準後,將極大改善阿什河和松花江流域水環境品質。   據瞭解,今年哈爾濱市加速推進污水處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今明兩年,將積極推進城區水系治理,重點實施完成14個污水截流、9個污水處理廠和1個水源調配工程,2020年年底具備通水調試條件。   此外,全面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20年,22個重點鎮應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85%。還將實施對阿什河干支流排污口截流封堵,實現沿岸污水全收集。   下一步,哈爾濱市將加強推進安全處理處置污泥工作,保證處理處置後的污泥符合中國

馬國吉打州推出綠能與再生能源藍圖

馬來西亞吉打州務大臣機構(Menteri Besar Kedah Incorporated,MBI Kedah )公布吉州綠能與再生能源藍圖,發展州內綠色產業,並鼓勵投資者前來吉打州投資再生能源,吉打州政府預計未來10年,可引入馬幣60億元的投資額,並在2030年達到生產2,000兆瓦(MW)的再生能源。 吉打州務大臣拿督斯里慕克里(Datuk Seri Mukhriz Tun Mahathir)表示,這項藍圖是州政府與Cypark Resource Berhad 合作策劃,概述4個要素,即太陽能、生物氣、生物質能及水力發電的發展。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靠近赤道,透過這項優勢,每平方公尺每小時可收集到3,000瓦電力的太陽能。各地方政府可收集農作物廢料,如稻殼及油棕樹乾果來生產生物氣及生物質能,像是稻殼即可生產30%至50%有機碳。吉打州有許多農作廢料,尤其是來自油棕廠及稻田區,透過科技專才將可有效生產再生能源。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