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搜尋結果共 1713 篇文章

「氮化鎵」半導體產業的先驅

你聽過「氮化鎵」(GaN)嗎?這個化合物半導體,相比於你我熟知的矽,更耐高壓、高溫、高電流,適合高頻且輕量化的電子產品市場。在 5G/6G 行動通訊、無人機、自駕車、雷達等領域,氮化鎵都相當具有潛力,因此成了近十幾年來各界爭相研究的熱門選項,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張翼,致力研究氮化鎵元件與製程。為讓台灣在系統方面的整合與技術有所突破,他透過期刊論文找「最強戰友」,展開與德國團隊一個多年的合作緣分⋯⋯ 從期刊論文裡「加好友」,跨國合作超展開之初 張翼院長鑽研半導體材料逾30年,是台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先驅,氮化鎵研究亦為近來的研究重心。早年,他將砷化鎵頻率做到全球最高的 780GHz,而後氮化鎵崛起,成了在矽之後最重要的半導體,遂持續發展該領域的研究。 談及與德國的合作,張翼院長回憶道:「我在期刊論文中發現德國萊布尼茨高頻技術研究團隊(Ferdinand-Braun-Institut, FBH)不僅在高頻 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設計方面有深厚基礎,於封裝(packaging)上也有豐富經驗。鑑於當時台灣在這個領域的人才與資

創農業碳稅首例 丹麥每頭牛繳台幣3000元「牛屁稅」

牛、羊等動物打嗝、放屁和排泄都會釋放溫室氣體,2022年,紐西蘭領先全球推出「牛屁稅」,全球關注。卻在農民的不滿下,2024年6月宣告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豬肉與乳製品出口國丹麥。 丹麥6月底達成協議,2030年起將針對畜牧碳排課稅。計算下來,每年每頭乳牛約要繳新台幣3100元左右。這份協議更加全面,除了牛屁稅,還有野化濕地、土壤,造林、成立基金等計畫。在跨黨派的支持下,可望順利通過議會審查。讓丹麥成為全球第一個課徵農業碳稅的國家。 一頭牛交3000元 物價略受影響 丹麥立下氣候目標,要在2030年減少70%溫室氣體。農業是丹麥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減碳是一大挑戰。政府、農民團體、保育團體歷經五個月的協商,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協議。 《路透社》報導協商結果,2030年起,每公噸農業碳排要繳300克朗(約新台幣1400元);2035年增至750克朗(新台幣3500元)。 不過,政府提供60%的稅收減免,所以,2030年與2035年會收取的實質碳費分別是120克朗、300克朗,還會有額外補貼,協助農民綠色轉型。 《CNN》引用丹麥綠色智庫Concito的分析,以一頭乳牛每年平均排放5.6公噸二氧化

氯丁橡膠製程高污染 運動品牌潛水衣找尋天然替代材質

炎炎夏日,潛水、衝浪客按捺不住想與海共舞的心,一心要衝往海洋。海洋,是許多人愛上自然的起點。不過,英國環境記者特恩斯(Anna Turns)有個煩惱,他的潛水衣破舊不堪,但他不想購入氯丁橡膠(neoprene)材質的潛水衣,必須另覓理想的潛水衣。 大海與癌巷 潛水衣常見的材質是氯丁橡膠,這種由氯丁二烯(chloroprene)聚合的合成橡膠,擁有低水阻、速乾、手感佳等優點。但很少人知道,這種材質會與「癌巷」(Cancer Alley)扯上關係。 「癌巷」位在路易斯安那州,這裡是化工廠的大本營,全美唯一的氯丁二烯橡膠原料製造廠也在此。Denka Performance Elastomer plant是日商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Denka)旗下的子公司。2023年2月,美國環保署(EPA)起訴該工廠,原因是排放高濃度的致癌物「氯丁二烯」和多種物質,讓居民處於極高癌症風險中。 電氣化學工業公司並未回應《衛報》的採訪。《Chemistry World》2023年報導,公司強烈抨擊環保署的研究,稱那是「12年前發布、過時又錯誤的科學研究」。 美國導演尼爾森(Chris Nelson)和路易斯(L

雨天出門可吸收更多正能量? 研究:負離子與初雨香氣好處多

綜合《BBC》和《Daily Express》,研究發現,下雨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並改善心理健康。科學家因此說,人們遇到大雨時,不應該立刻躲進室內,反而應該衝到外面泡在雨中,並試著放鬆並享受下雨天。 許多人總會在下雨時避免外出,但其實有一些科學證據正在說明為什麼我們應該改變對雨天的看法。科學家現在認為,在雨中或雨後散步,實際上對人們的身心靈有莫大好處。 下雨天心情好,一切都是因為「負離子」 科學家將這一切都歸因於負離子。這是因為下雨時,分子被釋放到空氣中,有些會變成帶負電的離子,而當我們吸入它們時,可以有效緩解壓力,甚至提高我們的能量水準。 這些無味且看不見的負離子,是由大自然中靠近流動的水之處所產生。除了雨水,它們也可能自瀑布、海浪,甚至晨露和薄霧。 來自英國威爾斯的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化學博士布爾馬(Niek Buurma)說,形成負離子的一種方式是透過使水(如雨滴)撞擊地面。當水滴碰到堅硬的表面時,它們會破裂,在這個過程中,較小的水滴會帶有電荷。 這時,如果雨水、水滴攜帶的是負電荷,則將產生額外的電子。這些額外的電子可以被空氣中的分子(例如氧氣和二氧

7/1新制上路,市場進行減塑

7月1日上路新制之一的市場減塑,根據行政院發布,自7月1日起,全國各縣市至少一處試辦市場減塑。環境部明(2)日上午將在台北南門市場舉辦「買菜自己『袋』」記者會,說明最新規劃。 台灣去(2023)年總共使用100億個購物用塑膠袋,其中半數用於傳統市場及夜市消費。針對近期媒體報導「全台40處夜市、市場減塑7月起試辦」,環境部先是回應並未推動須付費取得塑膠袋,更進一步證實,夜市尚未納入政策範圍內。 減塑僅推市場? 彭啟明:希望一步步達成 環境部2030年全面禁用塑膠購物袋的目標只剩五年,但居用量大宗的傳統市場及夜市,仍遲遲未納管。環境部長彭啟明上任前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要推動台北寧夏夜市在下半年成為首個塑膠袋禁限用示範區;6月初更在媒體上說,「目前全台已選40個市場試辦減塑,寧夏夜市願意率先做到全無塑膠袋」。 環境部2日的採訪通知指出,為推廣源頭減量,「宣布全國市場齊心減塑開始」,將和全國22縣市、31市場串聯減塑,作法包括請攤販主動詢問塑膠袋需求,請民眾共同響應逛菜市場減塑三招:買菜自備環保袋、蔬果儘量併一袋、不要每攤都要袋,以減少塑膠袋用量。 當中並未提及「夜市」,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

機器人安裝效率增三倍 比爾蓋茲投資太陽能新創Planted Solar

密密麻麻的太陽能板,全都交由機器人搭建,美國太陽能新創Planted Solar以機器取代人力,讓整體系統成本大幅降低50%,還能挑戰高低起伏的地形,且發電效率較傳統太陽能板增加至少一倍。不但受到業界高度關注,還獲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旗下氣候基金會的投資,準備加速拓展太陽能光電市場。 採用機器人安裝效率增三倍,還能省下空間與材料 有別於一般太陽能板需保留間距方便人員安裝維修,Planted Solar的光電陣列相當緊密,就算不是平坦土地也能調整支架順應地形架設,根據官網顯示,該公司的太陽能模組可承受坡度最高達27%,有助於降低土地開發成本,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Planted Solar執行長布朗(Eric Brown)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傳統太陽能電廠生產1MW需要5英畝的土地,但該公司只需要2英畝,綜合整體建造材料、時間與土地省下來的花費,總系統成本幾乎減少一半,搭配自動化機器人施工組裝,效率還提升3倍。 2020年創立的Planted Solar已經獲得不少肯定,去(2023)年獲得美國能源部太陽能技術辦公室(SETO)160萬美元(約新台幣5175萬元

絕妙「巧」思! 可可果莢藏甜味秘密 科學家做出永續巧克力

香醇濃郁、口感絲滑,動人的巧克力讓你放下猶豫,忍不住犒賞自己一下。如果巧克力廣告能出現「健康」和「永續」,那吃巧克力的理由就更完美了。現在,瑞士科學家已成功利用可可果肉和內果皮,打造既高纖又環保的新型巧克力。 巧克力也能變永續?科學家利用可可果殼,要結合小農在地生產更營養的巧克力(示意圖)。圖片來源:amirali mirhashemian/unsplash 口感不輸黑巧克力 營養價值大躍進 傳統製作巧克力時,要先敲開可可果,取出可可豆。硬硬的果殼通常會被丟棄,而可可豆外層果肉則在發酵過程消失。 科學家找到的新作法是將果殼內層的內果皮磨成粉,把果肉濃縮成果漿,再將兩者混合製成成「可可果凍」。這種凝膠非常甜,可用來取代製作巧克力所添加的糖。 這份研究5月底發表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研究團隊表示,可可果莢的外殼富含抗氧化劑、果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比起一般的糖,可可果凍的營養價值更高。此外,新巧克力的纖維含量比歐洲黑巧克力高出20%,飽和脂肪減少約30%。 大家最關心的口感呢?《la vanguardia》報導,經過

電動版「國民貨車」上市 學者籲加強貨運減碳政策

貨運吹起電動車風潮,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月初宣布在台上市全台第一款電動小型貨車「FUSO eCanter」,首批買主包含黑貓宅急便等物流業者。交通減碳專家指出,目前政府已有針對客運、公車、小客車及機車的電動化時程,貨車占運輸部門碳排約30%,應儘速展開盤點與相關的補貼措施。 ►FUSO eCanter電動貨車。圖片來源: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提供 首輛電動小貨車上市 比柴油車省48%能源成本 印象中有著轟隆引擎聲及刺鼻柴油味的貨車,隨著運具電動化時代來臨而有所改變。各國商用貨車近年進軍電動車市場,台灣商用車FUSO總代理「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股份有限公司(DTAT)」於6日宣布在台上市全國第一款電動小型貨車「FUSO eCanter」。 FUSO的「Canter」系列在台灣相當常見,近幾年都蟬聯市占率第一名,有「國民貨車」之稱。這次推出5噸、8.55噸eCanter車款,又分為S、M兩種電池尺寸, 最大續航力分別約為80公里、140公里。 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產品行銷總監黃俊賓在發布會上說明,eCanter對比傳統柴油貨車,同樣行駛10年的情況下,可以節省48%能源成本,但實際碳排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炎炎夏日,打開一瓶冰涼的可樂,仰頭一喝,卻被連接的瓶蓋擋住,還要雙手並用才能喝到飲料!網紅氣炸,想把瓶蓋扭開,一不小心反而讓飲料潑灑到衣服。這段TikTok影片不是唯一不滿意可口可樂新設計的案例。 瓶蓋連瓶身 歐盟新規7月上路 瓶蓋是海灘常見的塑膠垃圾,海龜、海鳥、海豚等動物可能誤食瓶蓋而死。歐盟2021年通過一次性塑膠指令(SUP),要求減少使用塑膠,並要求業者在2024年7月前修改飲料包裝,讓瓶蓋能跟著寶特瓶一起回收。 歐洲軟性飲料業者起初抗拒這項規定,批評這將增加塑膠用量與生產成本。但可口可樂妥協了,提早在2022年推出瓶蓋連瓶身的新包裝。 可口可樂已承諾「無廢世界」(World Without Waste),2030年前要回收或重複利用售出的每一個瓶罐。他們稱,瓶蓋連瓶身的設計是這項承諾的重要里程碑。愛爾蘭區經理菲力比(Agnese Filippi)指出,這個小小變化可能發揮巨大影響,讓每一個瓶蓋進入回收體系。 領先可口可樂 多款創意設計免煩惱 消費者對新設計反應不一,《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除了抱怨瓶蓋打到臉、也有人稱這是最糟設計。英國播客主持人詹姆斯(Benny Ja

黃仁勳的AI新時代宣告:「地表最強AI晶片」運算更快、耗電更少

被稱為「AI教父」、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6月2日晚間7點在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為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進行暖身,會中宣告「新的運算正在開始」,並火力展示各種AI應用,包含數位攣生地球(Nvidia Earth-2)、數位人類(Digital Human)與機器人工廠,這場約2小時演說,黃仁勳提到哪些加速運算趨勢?以及加速運算如何解決AI推升用電量的問題? 趨勢一:加速運算可解決「算力通膨」的問題 一開場,黃仁勳提到從1964年IBM推出360中央處理器(CPU)以來,電腦產業已經有60年歷史,但隨著運算處理需求呈現指數成長,CPU擴充速度大幅降低,導致算力通膨(computition inflation)」問題,意味資料中心使用的電力增加,運算成本也跟著上升。 為解決算力通膨的問題,NVIDIA透過開發繪圖處理器(GPU),以及提供CUDA編程工具,讓開發者利用GPU加速各種運算任務,包含資料處理、深度學習等應用。黃仁勳強調搭配GPU加速運算可以省下更多成本,為資料中心節省大量成本與能源,達到「買越多、省越多」的效果。 黃仁勳提到「加速運算是永續的

休旅車銷量創新高 總碳排超越日本 成全球第五大「碳排國」

全球休旅車(SUV)銷量創新高,去(2023)年占新車銷量的48%,同時推升碳排量打破歷史紀錄。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就算電動休旅車銷量增加,整體休旅車碳排量不減反增,且一舉衝破10億噸大關,成為全球第五大「碳排國」。 全球SUV數量突破3.6億輛,熱潮延伸至發展中國家 IEA最新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對於大型車的偏好已延伸到發展中國家。由於休旅車重量比一般中型標準汽車多出200到300公斤,導致碳排增加約20%,如果根據2023年全球休旅車數量超過3.6億輛來計算,石油消耗每天增加60萬桶,超過整體需求成長的1/4,另外,在原料生產製造過程中,休旅車產生的間接碳排也高於一般車款。 根據IEA的統計,全球休旅車碳排在連續2年維持在9億噸後,2023年明顯成長來到10億噸,且如果把休旅車當作一個國家,其碳排量超越日本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名次上升一位,成為前五大碳排「大國」。 儘管去年賣出的休旅車中,有20%是純電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占比持續增加,但更大的車需要更大的電池,不但對電池核心礦物的供給造成壓力,也需要更多運轉的電力,反而造成更多碳排。 報告分析師柯慈(Laura Coz

臺灣碳權市場趨勢報告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在全球氣候治理框架下,碳訂價機制已經成為推動國家和地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機制,臺灣除了作為地球公民應實踐環境責任外,對外貿易依存度極高也使多數臺灣企業面臨供應鏈綠色轉型的壓力;因此,對於建立並完善自身的碳市場,臺灣具有迫切性與重要性。本報告將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臺灣碳權市場的現狀、挑戰與未來趨勢,以期為政策制定者、企業決策者及利益相關者提供全面的視角。 一、現狀與發展概況 臺灣的碳市場起步階段主要以自願性減排為主,政府已透過法規建立溫室氣體監測、報告和驗證(MRV)系統。並歷經2021年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提出自願減量專案、碳費徵收、碳交易所成立等相應措施,為我國打造逐漸健全的碳市場,使企業可遵循,並作為碳管理工具進行減量。 修法後,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ETS)的目標仍存在法規中,因此也不排除未來臺灣導入國家型ETS,以及設定排放額度上限的規劃;而這樣的發展需要跨部門合作和長期的政策指導支持。 二、政府政策與推動 隨著我國政府在氣候變遷與減碳方面的立法和政策規劃逐步完善。政府已提出中長期減碳目標,並針對能源、工業、交通等主要排放行業制定了一系列的

研究發現海藻可能對氣候緩解有「巨大」的影響

研究顯示,海藻可成為氣候解決方案,並用於食品、藥品和生物能源。 此研究由歐洲的氣候科技風險投資公司World Fund的合夥人Craig Douglas和Katapult VC的合夥人兼海洋投資總監Ross Brooks共同進行,研究指出海藻具有取代化石燃料的產品和碳封存的機會。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70%的面積,基於海洋的氣候解決方案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海藻能夠儲存約50倍於大氣中的碳,並已封存了約30%的人工二氧化碳排放量。 該報告指出,短期內的解決方案包括使用海藻來取代化石燃料的產品,例如: 製造生物塑料和生物能源。 此外,海藻也可以廣泛用作食品來源,以及用作動物飼料以減少畜牧業的甲烷排放。 且海藻可作為其他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還可以吸收其生長水域中的過量氮和磷。 從長遠來看,海藻在碳封存方面的潛力高得令人難以置信,它可能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匯之一。 關於海藻的研究只是剛開始,對新型和現有品種的研究將提高海藻的韌性、成長、產量一致性以及最終市場應用的改良成分。 資料來源:Forbes (2024.6.11) Seaweed Could Have ‘Massive’ Clim

台灣吹起AI旋風 經長預估用電年增3%、能源配比將調整

近期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產業大咖群聚,全台掀起AI旋風。「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等人親自來台,也紛紛提出在台設廠、投資。經濟部長郭智輝昨(5)日到立法院備詢時說,預期2025年到2028年是AI成長爆發期,原本的2025能源配比目標「532」可能需要調整。 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正在推算新增的用電成長,預估每年至少增加3%以上;面對AI成長爆發期,新的供電將優先考慮太陽光電,新建一座發電廠至少要6年,政府不會再增加燃煤電廠。 AI設廠用電需求增 經長:能源配比目標「532」將調整 郭智輝5日首度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備質詢,針對社會關注的AI發展與用電議題,郭智輝說明,經濟部的第一要務就是穩定供電,目前盤點新設廠房的供電都足夠。郭智輝表示,新建一座發電廠至少要6年,政府不會再增加燃煤電廠;AI產業需要綠電,需要大量的風光發電。 至於郭智輝上週提出「核三備用說」,表示核三廠停機後經安檢無虞,可以作為AI用電快速成長的備用方案,立委張啟楷昨質疑,這就像臨渴掘井,核電機組一旦進入除役就難以在短時間內重啟。郭智輝回應,現行法律規範就是要先停機,必須依法行事。而在

純電大貨車首度帶進台灣 瑞典商Scania台灣總經理柏明希如何看綠運輸未來?

2022年底,第一輛純電動大貨車正式在台灣掛牌,相比於傳統大貨車,這輛26噸純電大貨車一年減碳量52噸,為綠色運輸未來開啟新篇章。首批2輛來自瑞典重型車輛製造商Scania。亞太區第一站首選台灣交付新車,Scania Taiwan總經理柏明希(Michaela Boye)充滿信心的表示,希望能透過Scania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一同為台灣的綠色轉型努力。 近期一場由台灣大學與歐洲商會合辦的論壇上,柏明希與多位永續領域的女性領袖來到校園。《環境資訊中心》藉此機會邀請柏明希談一談,從自身職涯到Scania的永續願景,從瑞典經驗思索台灣綠色運輸未來。 相互尊重的Scania之道 促進永續女力 眼前的纖瘦女子,投身「陽剛」的汽車產業相當引人好奇,更別說是主打重型車輛的車商。柏明希說,除了自身機械工程的專業背景,也是出於對公司本身的好感。「確切的說,我不是選擇進入汽車產業,而是對Scania這間公司感興趣。」 這樣的想法,體現了相互尊重與團隊精神的「Scania Way」企業文化。去年甫加入「台灣人才永續行動聯盟」的Scania Taiwan,主張多元包容,並積極爭取女性加入團隊,從事的職位包含女

臺灣的綠電赤字如何威脅科技業的淨零目標

臺灣生產全球60%的晶片,但製程消耗大量的能源,台積電在2021年就消耗臺灣台電電力的6.4%。 數位經濟的能源需求不斷上升,IEA預測2026年資料中心將消耗全球電力的4%。 隨著供應鏈排放量的增加,微軟等公司推動低碳晶片生產,半導體公司的淨零目標受到地理限制和監管挑戰的困擾,核電是臺灣以及微軟和亞馬遜等公司正在推動的選擇。 新竹科學園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是幾家公司製造晶片的所在地,這些公司可能至今都默默無聞,但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微小的晶片為各種電子設備提供了運轉,通過運氣、好時機、技術和辛勤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已成為半導體製造業的主要先驅,它生產了全球約60%的晶片,其中包括約90%的先進設計。 晶片在製造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力,光台積電在2021年就消耗了臺灣整個能源供應的6.4%,隨著人工智慧(AI)晶片對更多電力的需求增加,該行業對電力的需求仍會持續增長。 半導體產業是數位化的方式之一,這種經濟往往被認為存在於某種虛幻的網絡空間中,但實際上對能源和環境產生了現實世界的影響。國際能源署(IEA)估計,數據中心的半導體佔2022年全球電力需求的2%

鋼鐵公司在淨零排放的競賽中還須努力

低碳鋼主要透過在電弧爐中熔化廢鋼來生產,與原生鋼相比,可減少三分之二的排放。 全球每年生產超過18億公噸的鋼鐵,預計在發展中國家需求將會加速成長,但在基礎設施已建設完善的歐洲和北美,需求成長則相對較少,由於鋼鐵是全球排放強度最高的行業,就占了約7%的溫室氣體排放,確保這些成長來自零排放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世界基準聯盟(WBA)在最新的鋼鐵、水泥和鋁業研究顯示,公司需要在未來五年內將努力程度提增三倍,以降低排放強度並加大對尚未成熟技術的投資,才能按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鋼鐵製造傳統上分兩個步驟進行-首先使用冶金煤將鐵礦石還原為鐵,冶金煤既作為驅動反應的熱源,也用來從礦石中提取氧氣,然後,在第二個熔爐中將鐵轉化為鋼,這種方法平均每生產一噸鋼會排放2.3噸二氧化碳。 全球約30%的鋼鐵生產具有較低的碳排放,這些鋼鐵是通過在電弧爐中熔化廢鋼生產的(即所謂的二次鋼鐵生產),這種方法可以將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二,但其中大部分使用來自化石能源電網的電力,需要巨大的財政支持來使該行業為淨零未來做好準備,這不僅僅是公司自己去做,但如果一家公司對其2050年的戰略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就知道現在需要

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電子產品壞掉很可惜,但維修費可能跟買新品相差無幾,導致許多產品未修理就丟棄,不僅製造電子垃圾,還耗費地球資源。奧地利政府去(2022)年4月開始發行電子產品維修券,補助筆電、手機、咖啡機等電器半額的維修費。一年下來已發出超過56萬張,接受維修券的地點也增加到3500家之多,維修變得更具吸引力。 維修變得便宜又方便 奧地利的獎勵計畫從去年4月至今已滿一年。民眾到官網就能下載維修券,每張維修券補貼50%維修費用,上限200歐元(約新台幣6640元)。兌換完畢後可再申請另一張,修理另一部電子設備。 《美聯社》報導,奧地利環境部統計一年的成果,民眾共使用超過56萬張的維修券,遠超過2026年40萬張的預期目標,維修點也增加到3500處。 歐洲「維修權」(Right to Repair)組織解釋,維修權的核心就是要讓維修變簡單。在活動一開始時,就有1200家公司接受維修券。民眾能就近找到維修站,這是計畫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項維修補助經費有1.3億歐元來自「下世代歐盟計畫(Next Generation EU)復甦基金」。 翻轉「維修不如買新品」思維 這不是奧地利第一次提出維修計畫。早在2020年

Give old toys new life and see how recycled plastic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fashionable furniture and baby strollers

Recycle old plastic toys into stunning children’s furniture! In 2018, two designers, Vanessa Yuan and Joris Vanbriel, founders of the Belgian B-type company ecoBirdy, debuted their designs at the Paris Fashion Home Design Show (M&O). Attract many people's attention! A series of children's furniture made from recycled old plastic toys that look like natural marble and are in soft and colorful colors. The design behind the design contains in-depth research on plastic, plastic toys and their recyclability, and is accompanied by a children's picture book to educate children. Describe the idea of circular design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and inspire them to contribute to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Yuan and Joris previously worked in design and fashion in Milan, Italy, but they reflected that if there are already so many excellent designs, why do they need to create new things? Too much consumerism is not a good thing for the planet, so for them the answer was to create ecoBirdy to respond to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power of sustainable business. ecoBirdy has created a recycling system from the recycling of old plastic toys to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furniture. A four-piece design furniture collection made entirely from recycled plastic and can be easily and completely recycled again. We also create service solutions for manufacturing new products for companies or brands that want to solve the plastic problem, such as Mustela, a leadi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brand, and set up recycling bins in the store for disposable contact lens packaging.

"Adapting Collections to Climate Change": Museums' Carbon Reduction Challenge

Museums, galleries or other cultural venues are often considered providers of public goods. When we talk about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ility and other issues, the role of these units is often ignored, and these venues are even exempted from the supervision of related issues. Yet museums can be among the most carbon-intensive buildings in a city. how to say? Because the museum is able to properly preserve its collections by strictly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t has fallen into an air-conditioned "doom loop"[1]. In the process, more energy is used and more carbon dioxide is emitted, which in turn leads to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temperatures. When faced with drastic changes in temperature, more energy is needed to maintain and control the indoor environment, creating a vicious cycle. In addition, environmentally harmful chemicals are also used during the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rtworks, etc., further caus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Most museums have stric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s, so how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Find the sustainable operation model of the venue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w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arles H. Wright Mus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Ten years ago, Leslie Tom visited the Charles H. Wright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in Detroit and discovered the methods used to develop sustainability. Resources are quite scarce. In 2015, when he became the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CSO) of the museum, relying on his background i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he discovered that due to a fire in the architect's office, the museum lost the project blueprints at that time. In 2019, in order to create a "wisdom museum"

error: Content protected